化工企業綠色管理成功的案例

  化工企業發展的同時我們實行“以建設綠色科技化工企業”為目標,實施全面環保管理的重要舉措,弘揚“綠色”企業文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國內某特種纖維生產企業120#汽油的回收

  120#汽油容易散發在車間空氣中,將散發在車間空氣中採用“有機廢氣和廢水微量有機物質回收新技術及其成套裝置”,每年可回收120#汽油兩千餘噸,不僅每年可給企業帶來千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滿足環保及安全的要求。其特點是:1***吸收效率高,尾氣120#汽油含量能滿足環保及安全的要求,吸收液中120#汽油的含量大;2***裝置投資低,兩三個月就回收裝置投資。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下圖為其中一套裝置的現場照片***見照片 120#汽油回收系統***。

  2:

  國內某大型製藥企業甲基異丁基酮的回收

  在6APA的生產過程中,採用甲基異丁基酮作為雜質萃取劑。萃取後的水相含有少量的甲基異丁基酮。為了下一步膜過濾,需將甲基異丁基酮脫除至50ppm以下。以往工藝採用真空加熱脫除甲基異丁基酮的辦法,不僅能耗大,而且甲基異丁基酮收率不高,特別是6APA在加熱時損失約4%。相對以往的技術,採用“有機廢氣和廢水微量有機物質回收新技術及其成套裝置”後:1***增加6APA約4%,每天價值約12萬元,一年約4000萬元;2***每天回收甲基異丁基酮約3噸多,價值約10萬元,一年約4000萬元。

  3:

  國內某大型化纖企業DMF***二甲基甲醯胺***的回收

  在幹法腈綸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DMF溶劑隨廢氣逸出,年產三萬噸的腈綸纖維廠每年有1092噸DMF溶劑排放到周圍地區的空間,不僅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很大的汙染,同時給企業也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採用“有機廢氣和廢水微量有機物質回收新技術及其成套裝置”後,每年可回收DMF千餘噸,不僅每年可給企業帶來一千多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滿足環保要求。其中一套裝置已執行十多年,還有一套也運行了十年。其特點是:1***吸收效率高,尾氣DMF的含量低於50ppm,吸收液中DMF的含量大於19%;2***處理能力大,單臺裝置處理廢氣的能力達每小時11萬立方米;3***壓力降低,是某國外著名化工公司裝置壓力降的40%,執行成本低;4***裝置投資低,三四個月就回收裝置投資。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下圖為其中一套裝置的現場照片***見照片DMF回收塔***。

  4:

  國內某大型製藥企業二氯甲烷的回收

  二氯甲烷沸點低,容易散發在車間空氣中。另外,在用二氯甲烷萃取後的水相中仍殘留部分二氯甲烷,需脫除。將散發在車間空氣中與我們的脫氣技術氣提出的二氯甲烷合併,採用“有機廢氣和廢水微量有機物質回收新技術及其成套裝置”,每年可回收二氯甲烷三百餘噸,不僅每年可給企業帶來二百多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滿足環保要求。其中一套裝置已執行一年多。其特點是:1***吸收效率高,尾氣二氯甲烷含量能滿足環保要求,吸收液中二氯甲烷的含量大;2***裝置投資低,三四個月就回收裝置投資。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下圖為其中一套裝置的現場照片***見照片二氯甲烷回收系統***。

  中國出口企業大力發展綠色產品:

  天津市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今後將從財稅支援、金融支援、科技服務、政府服務等方面加大對 濱海新區 發展綠色經濟的支援力度,使 濱海新區 儘快成為綠色之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示範之城。天津的這一做法值得關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綠色經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經濟價值,尤其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難言見底的情況下,將成為經濟復甦和發展的新引擎。目前,很多國家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舉措。展望未來,綠色經濟必將成長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誰能率先掌握其先進的裝備和技術,誰就能在這一領域拔得頭籌,就能搶佔未來科技、經濟的制高點。

  近幾年,我們加快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出臺了多項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切實提高環境准入門檻,嚴格控制“兩高一資”建設專案,強力推進汙染減排,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另一方面,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使綠色企業獲得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擴充套件綠色產品市場佔有率,綠色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進展尤為明顯,去年我國太陽能利用面積已達1.2億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居世界第四位;水電裝機容量由7935萬千瓦提高到163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比重,預計到2010年達到10%、到2020年達到15%。

  我們在看到成效與進展的同時也要看到,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任務依然相當艱鉅。我們要進一步認清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密結合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決策部署,大力培育和加快建設以低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及工業、建築、交通體系,儘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要嚴控“兩高”行業盲目擴張,強化用地審查、節能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從嚴控制“兩高”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繼續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要突出抓好重點工程和重點領域,加大 節能減排 重點工程投入力度,引導社會投資,積極推進千家企業節能行動;要加強 節能減排 監管,強化目標責任制,切實落實獎懲措施,加強督促檢查,進一步強化政府的主導責任。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要大力發展迴圈經濟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儘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資源開採環節,要統籌規劃礦產資源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開採技術、工藝和裝置,提高採礦回採率、選礦和冶煉回收率,大力推進尾礦、廢石綜合利用,大力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加強對冶金、有色、電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築***、輕工、紡織、農業等重點行業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汙染預防和全過程控制,推動不同行業合理延長產業鏈,加強對各類廢物的迴圈利用,推進企業廢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以及城市垃圾、汙泥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降低廢物最終處置量。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迴圈利用各種廢舊資源,支援廢舊機電產品再製造;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在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鼓勵使用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和環境標誌產品、綠色標誌食品和有機標誌食品,減少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與此同時,還要著眼於能力建設,加快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抓緊人才培養,強化科技支撐,切實加強節能、 新能源 、低碳技術研發等方面的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