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黃的藥用價值

  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洋地黃的副作用,洋地黃的醫學記載,洋地黃的附方等知識,更多請查閱網。

  

  1、功能主治

  洋地黃:別名毛地黃、毒藥草、紫花毛地黃、吊鐘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體密被短毛。根出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具鈍齒,有長柄。第2~3年春於葉簇中央抽出花莖,高達1~1.5m,莖生葉長卵形,邊緣有細齒,有短柄或近無柄。總狀花序頂生,花冠鐘形,下垂,偏向一側,紫紅色,內面帶深紫色斑點。蒴果圓錐形,種子細小。花期5~6月,果期 6~7月。原產於歐洲中部與南部山區。現中國浙江、上海、江蘇與山東等地已有大量栽培。原產於歐洲中部與南部山區。現中國浙江、上海、江蘇與山東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適應症:心力衰竭為主要適應症。對於心腔擴大舒張期明顯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較好。同時伴有房顫則是應用洋地黃最好指證。

  2、用法用量

  飽和量:口服0.7~1.2g。飽和量的給予有緩給和速給兩種方法:⑴緩給法:用於2周內未用過洋地黃類藥物的輕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成人每次0.1g,1日3~4次,直至全效量;小兒將飽和量平均分2~3日服完;⑵速給法:用於2周內未服用強心甙而病情較急者,成人每次0.2g,4~6小時1次,可在24小時內給完飽和量;小兒首次服飽和量的1/3,其餘分3~4次服,因洋地黃快速給藥欠安全,今已少用***。維持量:成人口服每日0.07~0.1g;小兒為飽和量的1/10,每日1次。極量,口服1次0.4g,1日1g。

  洋地黃的副作用

  1、洋地黃排洩緩慢,易於蓄積中毒,故用藥前應詳詢服藥史,原則上2周內未用過慢效洋地黃者,才能按常規給予,否則應按具體情況調整用量。

  2、強心甙治療量和中毒量之間相差很小,每個病人對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異,而所列各種洋地黃劑量大都是平均劑量,故需根據病情、製劑、療效及其它因素來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劑量。

  3、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主動脈瘤及小兒急性風溼熱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忌用或慎用強心甙。心肌炎及肺心病者對強心甙敏感,應注意用量。

  4、強心甙中毒,一般會有噁心、嘔吐、厭食、頭痛、眩暈等反應,首先應鑑別是由於心功能不全加重,還是強心甙過量所致,因前者需加量,後者則宜停藥。

  5、應用強心甙期間,或停用後7日以內,忌用腎上腺素、麻黃鹼及其類似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增加強心甙的毒性。如同時需要使用鈣製劑,可將強心甙劑量酌量減少***如減少1/3***,鈣劑可口服,也可在密切觀察下靜滴,但不可靜注。

  6、利血平可增加洋地黃對心臟的毒性反應,引起心律失常,對洋地黃毒甙則使其排洩增加,故二者與利血平合用時須加警惕。

  洋地黃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新華本草綱要》:葉:強心劑。用於興奮心肌,增加心肌收縮力,使收縮期的血液輸出量增加,改善血液迴圈。對心脈水腫患者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