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分別是指誰

  三皇五帝是誰?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那麼你知道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皇五帝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燧人

  燧人氏***生卒年不詳***,風姓,又稱燧人,尊稱“燧皇”、“天皇”,位列“三皇”之首。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出生於商丘,為華胥氏之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奉為“火祖”。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火文化之鄉”稱號。

  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發明人工取火,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被尊為“三皇”之首,奉為“火祖”。火的發明使人類有了可以創造的溫暖,對遠古人類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條件,是人類群居思想的產生提供了根源。火的發明創造了中國家文化的妊娠期。燧人氏被稱為“中國的普羅米修斯”。

  伏羲

  伏羲***生卒年不詳***,風姓,燧人氏之子。《史記》中稱伏犧,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傳說其生於成紀,一說生於仇夷。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

  伏羲是古代傳說裡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神農***炎帝***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華人***不僅漢族***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

  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

  顓頊***生卒年月不詳***,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又稱黑帝或玄帝,在流傳下來的上古神話傳說中,顓頊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顓頊始自窮桑,而遷都於商丘,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國語·楚語》說顓頊是繼少昊之後主政。《列子·湯問》說法亦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

  帝嚳

  帝嚳,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於高辛, 黃帝的曾孫,中國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山海經》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嚳。15歲受封為辛侯,30歲受禪即位,號高辛氏。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嚳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認為是其第一位先祖。

  其祖父玄囂,是黃帝次妃女節的大兒子;父親名蟜極,顓頊是其伯父。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後,以亳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葬於故地辛,建有帝嚳陵。

  堯

  堯,姓伊祁,名放勳,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人。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五帝”之一。十三歲輔佐兄長帝摯,封於陶地。十五歲改封於唐地,號為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堯從父親帝嚳那裡繼承帝位,並開創了“禪讓制”的先河。堯傳位給舜。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定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得到人民的廣泛愛戴。被後世儒家奉為聖明君主的典型。

  舜

  舜,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媯,名重華,字都君。出生地在諸馮***諸城***或者姚墟,為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為有虞氏首領。治都蒲阪***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尊號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三皇五帝的相關典故

  三皇源引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

  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鬥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佔了三皇之兩席,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三皇有很多的說法,無從確定。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泰皇”《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曆紀》:“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覽》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燧人、伏羲、神農。”《白虎通義·號》:“伏羲、神農、祝融。”《風俗通義·皇霸》第一,引《春秋緯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帝王世紀》:“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由於《帝王世紀》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最接近傳說時代黃帝王朝的中國最古的的三位帝王。另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源引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位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庖犧***就是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三皇五帝象徵意義

  三皇五帝的說法,應該是後人對遠古時期帝王朝代的概括,而非全指,是華夏文明對祖先的尊崇與追憶。由於上古文獻大多失傳,三皇五帝屬於通常所說的神話傳說範疇,但從傳說的廣泛性上和《史記》等描敘,三皇五帝的真實性應該是確切存在的。三皇五帝的所指有不同的說法,不可苟全,應該是不同人士的不同分類而已,並沒有確切的所指。

  三皇是中國文明早期的三個帝王,中國文明早期有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和軒轅氏,其他如也曾被列入三皇之列的女媧氏,應該是上述六個朝代中的分支,普遍的看法三皇應該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中的三人,其中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由於在遠古文明中的重大意義和影響,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應該更為合理。他們同時又是一個朝代的開始,分別代表中國遠古文明的早中晚期。三皇時代的時間跨度較大,估計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時代在開朝的三皇之後,又有許多帝王。神農氏的開朝帝王和最後一個帝王都是炎帝。

  五帝是軒轅時代的五個帝王。軒轅黃帝取代神農氏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黃帝王朝。五帝一說,指的是軒轅時期的五個帝王。由於黃帝是軒轅氏開朝之君,又在中華民族中具有偉大的地位,其成就遠在其他五帝之上,不包括在五帝之列更為合理。根據《史記》等史書記載,軒轅氏時期的帝王遠不止五位,傳說無可非議,所以五帝之說也各有不同,只是各人的價值取向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