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沙棘
近年來大面積的連片人工種植, 為沙棘資源的產業化利用奠定了基礎。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
中國是世界沙棘資源的最大擁有國, 沙棘資源的面積約為4000 萬畝***270萬hm2 *** , 佔到世界沙棘資源儲量的95 %以上。
沙棘產品的開發利用是伴隨著沙棘種植的一項重要工作, 由於沙棘的種植其目的是為了改善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狀況,是一種國家投入的具有巨大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公益工作。20世紀50年代國外就開始了沙棘的固氮研究;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在沙棘的選育和果實的加工方面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並首先將沙棘產品用於航天員的營養補品;沙棘產品在中國的開發利用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
鑑於沙棘所具有的特殊水土保持、耐瘠和乾旱的效能, 水利部於1985 年提出了“以開發沙棘資源作為加速黃土高原治理的一個突破口”的倡議,並得到中央的肯定。隨之在黃土高原、東北地區、華北北部等地開始了以國家為主導的沙棘種植熱潮。我國是沙棘屬植物分佈區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國家。目前有山西、陝西、內蒙古、河北、甘肅、寧夏、遼寧、青海、四川、雲南、貴州、新疆、西藏等19個省和自治區都有分佈,總面積達1800萬畝。內蒙古鄂爾多斯是我國重要的沙棘產地,沙棘儲存面積達300多萬畝,陝西省是全國沙棘資源天然分佈的大省之一。據統計,全省有沙棘21.6萬hm2,位居全國第二。中國黃土高原極為普遍。沙棘果實營養豐富,據測定其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油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其中維生素C含量極高,每100克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可達到825—1100毫克,是獼猴桃的2—3倍,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含糖7.5%—10%,含酸3%—5%。*** 夏天的小霧***
沙棘的形態特徵
沙棘***拉丁學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落葉灌木或喬木,高1.5米,生長在高山溝谷中可達18米,棘刺較多,粗壯,頂生或側生,單葉通常近對生,與枝條著生相似,紙質,狹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性溫味酸澀,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寬胸、生津止渴、清熱止瀉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肺膿瘍、咳嗽痰多、呼吸困難、消化不良、高熱傷陰、腸炎痢疾、胃痛、閉經等病症。沙棘中黃酮可提高血清補體水平,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故既可補充營養,又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l.5米,生長在高山溝谷中可達18米,棘刺較多,粗壯,頂生或側生;嫩枝褐綠色,密被銀白色而帶褐色鱗片或有時具白色星狀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黃色或鏽色。單葉通常近對生,與枝條著生相似,紙質,狹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30-80毫米,寬4-10***-13 ***毫米,兩端鈍形或基部近圓形,基部最寬,上面綠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狀柔毛,下面銀白色或淡白色,被鱗片,無星狀毛;葉柄極短,幾無或長1-1.5毫米。果實圓球形,直徑4-6毫米,橙黃色或桔紅色;果梗長1-2.5毫米;種子小,闊橢圓形至卵形,有時稍扁,長3-4.2毫米,黑色或紫黑色,具光澤。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沙棘生長習性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熱,耐風沙及乾旱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
沙棘是陽性樹種 ,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長,但對鬱閉度大的林區不能適應。沙棘對於土壤的要求不很嚴格,在粟鈣土、灰鈣土、棕鈣土、草甸土、黑護土上都有分佈,在礫石土、輕度鹽鹼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區也可以生長但不喜過於粘重的土壤。沙棘對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應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屬河漫灘地、丘陵溝谷等地亦可生長,但不喜積水。沙棘對溫度要求不很嚴格,極端最低溫度可達—50℃,極端最高溫度可達50℃,年日照時數1500~3300小時。沙棘極耐乾旱,極耐貧瘠,極耐冷熱,為植物之最。
沙棘藥用價值
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用於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跌撲瘀腫、瘀血經閉。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降低膽固醇,治癒心絞痛等作用,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作用;能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消化不良等,對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結腸炎等病症療效顯著;對燒傷、燙傷、刀燒、凍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對婦女宮頸糜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