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私學的產生
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都存在著與官學相對而言的私學,全部時間歷2000餘年,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私學的產生
中國封建社會私學產生於春秋時期,而以孔子私學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那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起著劇烈的變化。奴隸制走向崩潰,封建制度逐漸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西周日趨衰落,原來統一的西周國家教育制度不能維持下去,禮崩樂壞。由“學在官府”變為“學在四夷”。由於原來在西周做官的,都掌握了一定的文化資料,各有所長,需要到各諸侯國去找工作謀出路,而各諸侯國又需要這些知識分子去為他們服務,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門為了與諸侯鬥爭,也需要士為他們服務,士的出路漸廣,於是出現了"士"階層。各諸侯國和卿大夫私門都爭相養士,士的培養也就成為迫切的要求。在這些條件下,私學便應運而生***見春秋戰國時期教育***。
士階層中出現了各種學派,代表著不同階級或階層的利益。《史記·太史公自序》“論六家要旨”,提出了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並指出了各家的長短。《漢書·藝文志》說了十家:儒家出於司徒之官,管教化。道家出於史官,記載成敗存亡禍福的道理,講求清虛自守,卑弱自持。陰陽家出於掌天地四時之官,講求天文氣象,敬授民時。法家出於理官,注重賞罰。名家出於禮官,注重名位禮數。墨家出於清廟之守,貴儉、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尚同。縱橫家出於行人之官,主張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雜家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農家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小說家出於稗官,相信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的話。孔子認為這些雖然是“小道”,但也有可觀之處。
各個學派為了培養自己的人才,向各諸侯宣傳各自的主張。求各諸侯採納,以擴大政治上的勢力。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在學術上各家有長短,有相反相成的作用。歷代封建帝王基本上並非專取一家,乃合各家成帝王之術,為鞏固封建制度和各個王朝的統治服務。孔丘代表保守勢力,並受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和各派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儒家學派。他憧憬著中國原始社會“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注重孝悌、仁義、中庸等道德教育。他整理了文化遺產,成為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主要教材。他的私學中,也有貧賤出身的學生,擴大了教育物件。法家代表新興地主的勢力,講變法、耕戰、積極進取、實行法治。墨家代表勞動人民,特別和手工業者相接近,提倡尚賢廢私,捨己為人,抑強扶弱,注重科學技術。墨家曾在一時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在當時頗有勢力。道家代表沒落貴族,提倡消極隱遁的人生觀,反對學知識,對統治者抱有反感,憧憬著小國寡民的社會生活。這四家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有私學。傳說在孔子前的鄧析及與孔子同時的少正卯,曾設立法家的私學和儒學並爭,並說少正卯的私學曾使孔子的私學“三盈三虛”。法家在這個時期政治上的影響較大,秦穆公時已採用法家主張,商鞅實行過變法,使秦國逐漸富強起來。儒家在這個時期政治上的影響並不大,孔子周遊列國達14年***一說13年***,因為他注重王道仁政,沒有一個諸侯接受他的意見,可是他卻成了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培養了一大批掌握了經學知識的統治人才,為漢以後各封建王朝“崇尚儒術”的統治打好了基礎。孔子受到了歷代王朝的尊重,成了沒有王冠的“素王”,成了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儒家比較注重教育,大多數人都做過教育工作,所以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對中國古代教育學有重要貢獻,尤其孔子所辦私學,對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到了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前221***,中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國,基本上已建立了土地私有的封建制度,在七國爭雄的統一戰爭中,“邦無定交,士無定主”,士的聲價越來越高,養士的風氣有加無已,私學更加盛行。“從師”之風盛極一時,如孟軻“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孟子·滕文公下》***田駢在齊,“資養千鍾,徒百人”***《戰國策·齊策》***。許行是一個比較小的農家學派,也有徒數十人。據孟子說,當時楊朱、墨翟之言滿天下,可見他們的徒眾是很多的。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趙襄子在一天之內舉了兩個中牟的賢士為“中大夫”,因此中牟有一半人把田宅賣了去學習文學,打算做官。於是私學更多,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學派互相批評,互相影響,同時在同一學派中又互相爭辯,形成支流。如儒家有思孟派和荀況派。前者成為儒家正宗,後者則產生了後期法家,影響都很大。齊有"稷下之學"***今山東臨淄縣北***,是齊宣王時招納了各派學者數百人齊集一堂,百家爭鳴,各給予"上大夫"的官銜。孟軻曾在這裡遊學,荀況曾在這裡當過3次“祭酒”,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盛事。
後期墨家注重自然科學的研究。拋棄前期墨家的"天"、"鬼"等概念,發展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墨經》即代表後期墨家的思想,其中有許多自然科學知識。後期墨家在批判名家詭辯論的鬥爭中,發展了“墨辯”的邏輯學。秦漢以後,墨家的影響較小,因為它不適合於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統治者不提倡,又受儒家的攻擊,墨傢俬學逐漸衰微。
道家以老聃和莊周為代表,在中國古代長期佔有重要的地位。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論六家要旨”中指出:道家能夠“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自然***為用。……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漢書·藝文志》又指出,道家講求"清虛自守,卑弱自持。"道家的這些特點很容易吸引許多人。在戰國時代發展為楊朱、宋鈃、尹文及介於道、法之間的慎到和接近莊周“齊物論”思想的田駢等流派的私學。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大批帛書,其中《老子》有兩種寫本,這也說明了道家思想在戰國後期以至漢朝都有私學傳授和發展。後期道家思想吸收了很多法家和兵家的思想,也有一些儒家的思想。他們也主張統一,不堅持“小國寡民”的主張;也不一味反對戰爭,只是反對“興兵失理,所伐不當”的不義之戰;不再堅持絕聖棄智,而要求學習,貴知重士,循名究理了。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往往兼取儒法。秦始皇單純採取法家政策統一六國而成功,但也因此而失敗。到了漢代吸取了前代成敗的教訓,開始實行了數十年的道家“無為”政策,休養生息,恢復了生產,經濟發達,到漢武帝才接受儒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但實際上"王霸道雜之"才是漢代真正自己的政策。
法家管子講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鄭子產不毀鄉學,皆為孔子所讚許。李悝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學生,後期法家的思想出於儒家荀況的“禮論”,在法家中不僅有些儒家思想並且也吸收了道家的道術和名家的刑名。秦始皇採取法家政策,片面地強調刑法,而不注意教育,只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嚴禁私學。這是秦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教訓,使後代帝王得到了警惕,懂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治國道理。
- 中國古代私學的產生
- 七年級下湘教版地理複習資料
- 拒絕成熟的閱讀理解材料答案
- 竹筍炒肉的家常做法如何做好吃
- 古詩望廬山瀑布賞析
- 大白菜排毒減肥的方法
- 腕關節腱鞘炎治療方法
- 英語老師面試自我介紹範文
- 初中中考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 什麼是木板畫具體介紹
- 車坐墊什麼牌子好
- 電腦解析度調高就花屏怎麼解決
- 超有個性的網名女生
- 夏至未至結局陸之昂和誰在一起
- 電腦防火牆一般安裝在哪裡
- 躊躇的近義詞及造句有哪些
- 描述平淡的當代散文佳作
- 同義轉換在雅思閱讀中的重要性
- 畢業典禮大學校長講話稿
- 電腦經常自動重啟該怎麼辦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