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孝道思想內容是什麼

  孔子不但是偉大的思想家,在孝道上也取得了成就,孔子的孝道思想主張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孝道思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孝道思想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學說教化人們。在如今的社會,若要構建和諧社會,共創大家美好生活家園,就必須要將“孝道”和“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應當得到繼承和發揚。

  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如果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思想就如同空中樓閣,一切都是空談。當然要想理解孔子的小道思想,就必須要聯絡當時的歷史條件。孔子的孝道思想是當時春秋末期時代的產物,他以西周孝道為文化基礎,在遵循傳統的作用上又有所創新。

  孔子以“仁者愛人”的思想要求個人要以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來實踐多種品德。在當時西周的道德觀念裡,孝的宗教祭祀含義頗多,主要指的就是尊敬自己的祖宗。因此,孔子將孝義延伸到人間,演變為一種成為處理人際關係的家庭道德規範,賦予“孝”的現世性。

  關於“孝”得本質,在孔子認為,孝不僅僅只是表現在物質上來供養父母,而是要從精神層面上敬愛父母。在《論語》中就有提到:幫助父母勞作及簡單的供養只是孝的一般內容,如果不能善待自己的父母,就不能能稱之為“孝”。從這裡面就能夠看得出“孝”的本質在於“敬愛”,當然孔子也是從“孝的”感情為出發點,得出“孝道”的精神感悟和指導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身為教育家的名聲與作為思想家的名聲一樣大,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為教育事業付出一生精力的人,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的教育行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孔子是歷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這個概念,他認為每個人的個性和能力都會有所差異,在對每個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視同仁”,應該要根據每個人個人的特點以及能力來施行教育,對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時他還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物件沒有富貴貧賤之分。孔子還強調在教育學生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還重視啟蒙教育,認為學習應該從小時候就開始。他還強調作為學生就應該保持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虛心向學,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還要經常複習早已學過的知識,畢竟溫故而知新。孔子認為學生要學會自我思考,而不是僅靠老師的教導,老師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識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並加以恰到好處的引導。

  孔子不僅提出了不少優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還是個教育家。他廣收學生,據說門下弟子有三千。他通過跟學生聊天以及仔細觀察學生的言行的方式來判斷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施行教育。孔子在作為老師時,還以身作則,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榜樣,供學生學習。也正因為孔子正確合適的教育方法,使他培養出眾多有才又有德的人。

  孔子的經濟思想

  孔子的經濟思想與我們現今的“經濟掛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思想可以說是南轅北撤。針對統治階層,上層階級,孔子主張輕利重義、“君子不言利”的經濟思想;對於被統治的平民百姓孔子又有仁政富民的經濟思想,但這主要是針對農業生產。

  “輕利重義”後來也成為儒家的主流思想,影響了後世數代王朝,在儒家獨尊的封建社會中禁錮了商業的發展,對中國古代的商業經濟發展起了阻礙的作用。

  孔子的“見利思義”說,主張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之前先考慮是否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只有不違反道德規範才能求取物質利益。孔子認為君子以道德規範要求自己,所以君子求“義”,而小人則只看到利益,見利而忘義。

  孔子曾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的這一句話也被記錄在《論語》中。孔子曾說他的弟子樊遲是“小人”,因為樊遲想學農,孔子認為只有更有價值的“君子”才是實現理想和追求的最佳途徑。以我們現在的觀點看,孔子的經濟思想是有歷史侷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