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措施
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總稱。它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生物多樣性四個層次。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強化法規法律制度建設,依法對生物多樣性實施保護。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各國逐步頒佈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比如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我國對於生物多樣性分佈區域的自然保護方針是“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方針是“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是“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增殖並重”,“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制定法律、法規、條例,從法律高度,保證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分佈區,包括自然遺蹟、陸地、陸地水體、海域等不同型別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場所。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好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確保生物遺傳資源和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外自然保護區還具備科學研究、科普宣傳、生態旅遊等重要功能。
——對珍稀瀕危物種實施移地保護。這是在生物多樣性分佈的異地,通過建立動物園、植物園、樹木園、野生動物園、種子庫、精子庫、基因庫、水族館、海洋館等不同形式的保護設施,對那些比較珍貴的物種、具有觀賞價值的物種或其基因實施由人工輔助的保護。這種保護在很大程度上是挽救式的,保護了物種的基因,但這種保護是被動的,長久以後,可能保護的是生物多樣性的活標本。因為,畢竟移地保護利用的是人工模擬環境,自然生存能力、自然競爭等在這裡無法形成。
當然,移地保護可以為異地的人們提供觀賞的機會,帶來一定的收入,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宣傳,在某種程度上可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事業的發展。
——完善城市化建設,減輕人為壓力,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自我修復和保護。實際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境的島嶼化、碎片化,造成這樣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人類活動的強烈干擾。如果通過城市化,人主動給野生動植物留出地盤,那麼,通過自然生態系統固有的修復能力,可以實現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這一做法是發達國家比較成功的經驗。
利用城市化帶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做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第十次大會上,有史以來第一次,來自世界各國300多個城市的市長將聚集在一起,通過一個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城市行動計劃,並提交給各國的環境部長。在目前城市化迅速發展、氣候日益變暖的今天,城市將是人類贏得生物多樣性的地方。然而,大量人口進入城市會帶來其他的問題,如城市病、犯罪、環境汙染等,這需要從經營城市的角度,打造生態城市,吸引居民在城市安居樂業。
——發展生態旅遊,提供生態就業,帶動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在那些非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地區,社群貧困是造成自然資源較少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在這樣的地區,宜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產業,通過城鄉互動,吸引城市居民主動參與到經濟落後、但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的保護,通過城市消費者的自覺消費帶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在這方面,九寨溝做的最為成功,下面還要介紹。
社群經濟水平低下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根本阻力,要想提高社群居民的保護意識,必須首先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扶持並引導社群的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對資源依賴型的傳統生產方式;減少種植、養殖、放牧、捕撈等對自然資源破壞較大的產業;強化管理,提高勞動效率;引進技術、人才、資金,協助社群提高生產力水平。
——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國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除了專業人士外,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水平還是比較低,很多人對於這一概念很感陌生。必須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生物多樣性基本國情的宣傳教育,中小學課本應當有有關的內容。企業家、政府官員應當瞭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常識,並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實踐中做出相應的貢獻。只有公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提高了,才能動員全民力量實施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計劃。在這一點上,中國應當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
分四種:一是就地保護,大多是建自然保護區,比如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等;二是遷地保護,大多轉移到動物園或植物園,比如,水杉種子帶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園種植等;三是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和政策;四是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護,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人和自然都有好處。就地保護利用原生態的環境使被保護的生物能夠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時間去適應環境,能夠保證動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的衣、食、住、行及物質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面都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密切相關。
⑴ 首先,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藥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我們的食物全部來源於自然界,維持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品種會不斷豐富。人民的生活質量會不斷提高,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
⑵ 生物多樣性還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證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黃河流域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在幾千年以前,那裡還是一片十分富饒的土地。樹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種野生動物四處出沒。但由於長期的戰爭及人類過度地開發利用,這裡已變成生物多樣性十分貧乏的地區,到處是黃土荒坡,遇到颳風的天氣便是飛沙走石,沙漠化現象十分嚴重。近年來由於人工植樹,大搞"三北防護林"工程,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沙漠化程序得到了抑制,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⑶ 生物多樣性在大氣層成分、地球表面溫度、地表沉積層氧化還原電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現在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為21%,供給我們自由呼吸,這主要應歸功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歷史中,大氣中氧氣的含量要低很多。據科學家估計,假如斷絕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麼大氣層中的氧氣,將會由於氧化反應在數千年內消耗殆盡。
⑷ 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將有益於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儲存。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物種一旦滅絕,便永遠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們地球上的物種,尤其是那些處於滅絕邊緣的瀕危物種,一旦消失了,那麼人類將永遠喪失這些寶貴的生物資源。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護瀕危物種,對於人類後代,對科學事業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