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議論文例文
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逐步形成,他們喜歡對事物進行辯證分析,喜歡發表看法,喜歡逆向思維。議論文寫作正是培養高中生思辨能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議論能力的最好方法。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下了“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千古絕句。也許,這是當時千言萬語在無言中的最好寫照。但有時,或者說更多的時候應是有聲勝無聲。
語言是人類與其它動物的重要區別,它必有其過人之處。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國與國合作的基礎……
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燭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而為國挺身而出的品質,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話使秦師從邊境中退去,挽救一國家,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這些語句句句擊中要害,簡潔而又明瞭,讓秦伯感受到亡鄭的害處而是放棄攻鄭。這就是語言促進溝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試想當時曹植受到親兄長故意刁難時,語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詩,難道此時能無聲勝有聲嗎?曹植以驚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這短短的四句詩使曹丕給曹植留下了一條命。同時,這下是他倆的一種溝通。這般厲害的人,怎麼會不讓人崇拜呢?
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觸龍。一個小小的人臣,竟能用語言的溝通來說服趙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兒子長安君去當人質。觸龍的那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常常在我耳邊迴響,提醒著我語言在溝通中的力量。
……
這些例子向我們展示了語言在溝通中的魅力。同樣,當你不善於駕馭語言溝通時也許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古時晉國的馮婦被火活活燒死不是說明了這一點嗎?在現代,父母與子女間的缺乏溝通,不正是在減弱著語言的力量?也許只要父母與子女抽出一點時間聊天,很多悲劇就可以避免。
是的,我們沒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能力,我們也沒有周恩來巧答記者的智慧。但我們都有會用語言表達的能力,為何不物盡其用呢?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我們應不斷提高我們語言的溝通能力,這樣,才能立足於社會。
請記住,這是一個有聲勝無聲的社會。
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千百年前,文人們就通過朗朗上口的詩歌告誡後人,對待事物要站在正確的角度,切不可讓其它因素干擾了你對真相的審識。
宋人的牆為雨淋壞,兒子與鄰翁對他作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牆,以防盜。”盜賊果真光顧後,宋人稱讚起兒子的先知先覺,卻懷疑鄰翁的手腳是否乾淨。同樣的提醒,為何招來截然不同的態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親疏矇蔽了雙眼吧!
自古以來,人們就頗為重視感情因素對事件成功與否的影響。“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誠然,感情上的親密對事業的成功也許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然而,在認知事物本質上,感情上的親疏有時也會給人帶來錯覺以及誤導。國外科學家曾作過試驗,讓試驗者在一組照片中選出長像最符合審美標準的一張,結果受測者選出的容貌多與自己親友相近。排除個人審美觀念不談,生活的耳濡日染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視覺的評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質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來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矇蔽。西晉王室廣封王,欲使天下盡歸司馬氏之手,殊不知諸工之中良莠不齊,終於導致八王之亂,五胡亂中原的下場。三國中孔明因對馬謖偏愛有加,忘卻先主對馬華而不實“的評價,委以重任,終使《出師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今,不也有領導幹部任人唯親,從而禍起蕭牆的事例嗎?可見,認知事物,為人處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鏡,危害大矣!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惡的雲霧矇蔽,身在高處,眼觀四方不失為好的方法。岳家軍威震四海,正由於岳飛超越親情偏好,以軍規處罰岳雲,軍風大肅,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談。孔明事後揮淚斬馬謖,以肅軍紀,才沒有因感情親疏而再誤軍國大事。一個公正的決斷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觀察和思索基礎上的。而擺脫感情上的干擾則是作出正確理性評價的先決因素。
也許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決定難以作出,然而,三思而後行,從多個角度思考還是可以儘量避免感情上的誤導。現今我國法規制度中的“迴避”和“協商”原則不正是對理性處事的指導和提倡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各個方面的理性觀察,將幫助?我們邁過感情的誤區,真正認識到事物的複雜與多變性。而在一覽無餘的最高層,擺脫情感羈絆的我們,或許可以長吟:“莫讓浮雲遮望眼!”
三
餘嘗聞英雄無數,多為沙場戰士,民間壯士。如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或如霸王自刎烏江邊。今之視昔,是為遠矣,此皆古時之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英雄與各人不同,眾所想異乎,然細數歷史古人,英雄皆為布衣之憤起或悲愴君王之事。如今英雄何在,英雄為何人,於我心中無一準則,故酌酒一杯,暗忖古時今人之事,論英雄也!千古王朝,一朝皆盡,逝者如斯。英雄常遊於八荒之內,寓於四海之間。而英雄於我,當俠肝義膽,壯志豪情,卻不失仁義,更當有勇有謀,行走於亂世之間不驚,奔波於武林之內不傲;齊繁華與錢財為糞土,一醜惡與奸詐共敵,莫論人間是非,必循己行。且知天之大任,常有遠謀。英雄不若莽夫,空匹夫之勇;不似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滿腹孔孟之道,行為端止,亦不惑於色,知大業定於千秋而毀於一旦也,行為謹然,想為民之所想,憂為民之所憂。縱家徒四壁,環堵蕭然,不名一文,定位卑不忘憂國,懲奸除惡,不為斗方名士,不求為人所頌,但盡綿薄之力!吾今年少,方為十七,今於此論英雄,大可視為笑談,待次年楹聯紅褪墨殘,想必有另番感悟,日後生活,定如司馬遷宮後立志,如韓信辱後更勝。深知天降大任於斯人,然心智未苦,筋骨未勞,體膚未餓,若無所為,無顏面對恩師淳淳教誨,自今日,必痛定思過,亡羊補牢,報煌煌師恩,回喁喁親情,望可彌以往之過。行文此處,腦中之物輒盡,再無它言,便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