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影響是什麼
安史之亂是由於發起反唐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安史之亂的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安史之亂的影響介紹
安史之亂是在唐朝玄宗年間所爆發的一場統治權爭奪戰。史學家們都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通過了解安史之亂的爆發背景和經過,便可瞭解安史之亂對唐朝社會的影響。安史之亂的影響有很多點,首先安史之亂引發了社會混亂。安史之亂之前,唐朝一直以和平繁盛的面貌示人,安史之亂爆發後,整個社會如同遭遇了一場浩劫。
《舊唐書》中有提及,整個黃河中下游,幾乎沒有人煙。戰亂後的百姓流離失所,很多民眾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人們的生產生活一被打亂,那麼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唐朝詩人杜甫有詩云:“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從這首詩歌作品中,便可看出安史之亂的影響。其次,邊疆不穩定也是安史之亂的影響。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根本無暇顧及邊疆事務。
唐玄宗為了鎮壓安祿山叛亂,召回了鎮守在邊疆的士兵。這樣一來,就造成了邊防空虛的狀態。西邊吐蕃人見唐朝正在內亂,根本無無暇顧及邊疆事務,於是他們和安祿山亂兵一起,奪去了河西走廊、隴右。公元790左右,唐朝陸續失去安西北庭,這讓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權逐漸危在旦夕。除此之外,唐末藩鎮割據額局面,也是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以及經濟中心南移,百姓賦稅加重都是安史之亂的影響。
安史之亂髮生的時間
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
安史之亂的發生的時間是在唐朝的中期。要說具體的時間的話,安史之亂是從公元后755年的12月16日這一天開始的。結束時間是在公元后的763年的2月17日。這是一場持續了很長時間的一次叛亂。
關於安史之亂的時間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的,一般都是認為是在755年這一年發生的,這一年還是被稱之為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結束的時間也沒有什麼爭論,普遍認為是在763年,那一年是被成為唐代宗寶應元年。結束的那一年,不僅是結束了叛亂,也結束了唐玄宗對於唐朝的統治。由唐玄宗的兒子繼位,唐玄宗被封為皇太祖。
這前前後後長達八年之久,直到763年才得到了平息。中途甚至唐玄宗逃出皇宮去避難,這可見當時叛亂一方的勢力是多麼的強大。不過最後還是被平定了。這次安史之亂給唐玄宗的傷害不僅有那麼多年受的磨難,還有失去他最愛的女人的感情上的傷害。
那麼長時間的叛亂,這帶給國家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如果這次的叛亂能夠早一點結束的話,那麼在結束之後的唐朝說不定就不會那麼的衰敗。
安史之亂的是在唐朝的中期,在唐玄宗的統治末期,甚至可以說安史之亂結束了唐玄宗的統治。那755年到763年的叛亂可以說是拖垮了一個唐朝。
安史之亂的發動者是誰
安史之亂,這次戰爭的命名並不是用年號或者是地點,而是用叛亂者的姓氏。安史之亂髮起的叛亂者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用了安祿山的“安”和史思明的“史”來組成了“安史之亂”。
從“安史之亂”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次的戰爭的發起者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不過“安史之亂”還是有一個使用年號作為名稱的戰爭稱呼,那就是“天寶之亂”,因為這次的戰爭發生在唐玄宗統治的天寶年間。不過比起“天寶之亂”還是“安史之亂”這一個稱呼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這次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和史思明,在後來,安祿山將他佔據的地盤變成了一個獨立於大唐的國家。這就是“大燕”。安祿山自稱“大燕”的皇帝,不會再聽從李隆基的命令了。不過“大燕”在大唐的眼裡也不過就是一個在玩過家家的小孩吧。
雖然這個小孩給了大唐不少的打擊,不過最後還是大唐勝利地平定的這次的叛亂。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這次叛亂的發起者,大唐是不會留下他們的。所以他們為這次的叛亂付出了應該付出的代價。
安祿山和史思明會發起叛亂,就是看到大唐當時的皇帝——李隆基的昏庸。專寵楊貴妃,使得李隆基不理朝政,國家混亂。最後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沒有的到這個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楊貴妃。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