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問診的讀書筆記

  問診是詢問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現有證象及其病史,為辨證提供依據的一種方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w,希望您喜歡!

  問診注意事項

  ***一***詢問病史時首先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態度必須和藹.莊重.體貼耐心.言語通俗,避免用醫學術語.對惡性疾病的論斷,對病人應保密,但必須對其家屬或領導說明病情與預後。

  ***二***應專心聽病人敘述.對病人的俗語.方言要細心領會其含義,但記錄時須應用醫學術語。

  ***三***對某些問題可婉轉探詢,如對精神病或性病史,可間接詢問與該病有關的症狀,使病人容易接受,並可得到真實的材料。

  ***四***對危重病人需緊急處理時,應簡單地詢問主要症狀及經過,結合必要的體格檢查首先給予急救處理,待病情穩定後再作詳細問診。

  ***五***病人如有其它醫療單位論斷證明或病情介紹,可供參考。

  ***六***有關病人的隱私應為其保守祕密,這是醫生的職業道德。

  問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問診方法

  1.態度 問診時醫生對病人的態度要認真、親切、耐心。病人初次接觸醫生,可能比較緊張、拘束,加之一般病人缺乏醫學知識,病情敘述常不繫統、不確切,醫生要耐心幫助病人思考、回憶,一般不要打斷病人的談話。有的病史由於時間久遠,病人一時很難準確回憶清楚,醫生則不求一次完成,可隔幾日再問,直到問清楚為止。

  2.正確提問方式

  開始與病人交談時,先提一些一般性簡單易答的問題,如“您哪兒不舒服?”,“病了多久?”,待病人對環境適應或心情平靜後,逐漸讓病人對病史和症狀進行描述。有時為了充實或確定病人所說的病情材料,也可插問幾句。當病人談話離開疾病主題太遠時,應根據病人所述的病情主要線索,靈活地加以啟發,引到與本病有關的問題上來。有的病人不善於主動陳述病情,問一句答一句或抓不住重點,醫生應以關懷病人的態度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問題,引導病人供給正確而有助於診斷的資料。

  問診時,必須防止暗示性套問,如不能問“你頭痛時伴有嘔吐嗎”?“你上腹痛時向左肩放射嗎”?而應當問“你頭痛時還有別的什麼不舒服嗎”?“你腹痛時對別的部位有什麼影響嗎”?詢問時也不應誘導病人提供合乎醫生主觀印象所要求的資料,如“你是不是下午發熱”?“發熱前有寒戰嗎”?不正確的提問往往會使病人在不甚理解其意義的情況下隨聲附和,以致使病歷記錄失真,為今後的診斷造成困難。

  3、善於分析、綜合、歸納

  問診過程中,醫生要不斷隨時分析、綜合、歸納病人所陳述的各種症狀間的內在聯絡,分清主次、去偽存真,從中辨別什麼是主要症狀或主訴;對與本病有關的重要內容要深入地詢問清楚,並隨時考慮能否將某些疾病除外、某些疾病保留。當病人敘述曾患過某種疾病時,應詳細詢問當時的主要症狀、治療經過及其反應,以推測其正確性。

  二、問診的注意事項

  ***1***對重危病人應在簡要詢問之後立即重點體檢,迅速搶救。緊急情況下應先搶救,在搶救中扼要詢問,待病情趨於穩定後再作補充。

  ***2***問診時語言要通俗易懂,不要採用具有特定涵義的醫學術語,如“裡急後重”、“譫妄”、“隱血”之類。以免病人不理解而順口應答,致使病歷記錄失真。對病人的方言俗語,應仔細體會其含義。記錄病人所述病名及藥名時應加引號標明。

  ***3***問診時應直接詢問病人。不能親自敘述的病人***如重病、意識不清、小兒等***,則需向其家屬或最瞭解病情的親友詢問。為了保證病史的可靠性,待病情好轉或意識清醒後,必須再直接詢問病人加以補充。

  ***4***對病人所持的有關病情介紹,只能作參考,第一手資料必須通過醫生親自問診來獲得。

  問診時應注意的事項

  要有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病人,態度既要嚴肅又要和藹可親,要細心詢問和耐心聽取病人敘述病情。

  問話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聽懂的醫學術語。如問肝鬱氣滯的病人“脅痛嗎?”問感冒的病人“惡寒嗎?”這裡所問的“脅痛”、“惡寒”都是醫學術語,沒有中醫專業知識的患者是不容易聽懂的,所以,醫生問診時要注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在需要詢問時可分別問其“兩肋叉痛不痛”、“怕不怕冷”等通俗易懂的語言。

  要重視主訴。因為主訴常是病人自覺最痛苦的病情。根據主訴,再深入詢問,有助於醫生全面準確地掌握病情和辨證。

  要善於抓住重點詢問,啟發誘導,但不能依主觀意願套問病人,這樣才能抓住要領,獲得可靠資料。

  對危急病人,要扼要詢問,不必面面俱到,便於迅速進行必要的診察,及時搶救治療,以免失去搶救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