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讀後感

  故事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其中往往包含著哲理。大家讀了勵志小故事,感悟是什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故事是這樣的:將一隻青蛙放在大鍋裡,裡頭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約略可以感覺外界溫度慢慢變化,卻因惰性與沒有立即必要的動力往外跳,最後被熱水煮熟而不自知。

  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企業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篇二

  喜歡釣魚者都曉得,如果把魚釣上來超過個把個小時,放在簍子裡的魚兒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長釣魚者經常在魚簍裡放一尾土蝨,由於土蝨生性喜歡攻擊身邊的魚,魚群必須持續跳、躲、閃以避免其攻擊,因此即使經過數個小時,釣上來的魚還是活得很新鮮。

  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蝨,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蝨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篇三

  老鷹是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這可能與老鷹的餵食習慣有關。

  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穴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只能餵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餵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來,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

  篇四

  提到組織變革,另外有一個四隻猴子的寓言。

  科學家將四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房間裡,每天餵食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很吱吱叫。

  幾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衝向前,可是當它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滾燙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眾猴只好望「蕉」興嘆。

  幾天後,實驗者換進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三隻老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

  實驗者再換一隻新猴子進入,當這隻新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僅剩下的二隻老猴子制止它,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它。

  實驗繼續,當所有猴子都已換新之後,沒有一隻猴子曾經被燙過,上頭的熱水機關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卻沒人敢前去享用。

  企業禁忌經常故老相傳,雖然事過境遷、環境改變,大多數的組織仍然恪遵前人的失敗經驗,平白錯失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