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文章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故事都是非常勵志的,閱讀之後都讓人獲得能量。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我心向陽,無畏悲傷

  日子如同涓涓細流,在每一日的指縫中流逝,行人的腳步敲擊著烏青的石板路,一聲又一聲,來來回回。那樸實厚重的泥磚牆,沉澱著歷史的痕跡。晨曦泛起淺白的波紋,在簷角點滴成和煦的陽光,映在每一個人的眼角眉梢,醞釀出朦朧的金色的光芒,如夢,如幻。

  把枯燥的日子過成一首詩,在詩意中閒適前行,把日子咀嚼成一篇散文,儘管下鄉的日子會遇到各種不合人意,我們都痛並快樂著。在後勤活動中,遇到各種不如意,飯沒煮熟,菜不會做,困難重重,在宣傳活動中,每日辛苦寫稿,往各大網站投稿,還會遭遇退稿,感覺每天都暗無天日。支教的時候,要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情緒,控制好課堂氛圍,維持好課堂紀律,有時候並不能滿足每一位孩子的要求。出去調研的時候,有時候會遇到很多人的拒絕,有時候因為語言不通,給調研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不過幸好,我們仍然堅持不懈,越挫越勇,相信一天比一天更好。

  每當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可以安下心來好好體會這一天的收穫。每當這個時候,吉他聲和著音樂聲,在明月星辰的陪伴下,在清風溫柔的安撫下,我們安然入夢。

  我雙手合十,虔誠祈願,妄想挽留時光女神的腳步。

  如果可以,我想把自己唱給你聽。

  請你細細聆聽,我們的無畏,我們的勇敢,我們的堅持。

  作者:楊瓊

  二:痛苦莫過於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任性

  有夢的人往往任性:敢為了想要的包包刷爆卡,敢為了創業不管不顧,敢為了遠方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任性的人往往又痛苦:當揹著LV擠地鐵的時候,當發現瞎闖蠻幹只是一時衝動的時候,當走到遠方卻回不到生活的時候。

  魯迅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可以做夢,可以任性誰不想要?怕的是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任性,白白誤了你自己。

  >>>>有錢才能任性

  2011年,《東方直播室》播出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大一新生宋笑生為實現自己“徒步繞地球一週”的理想,從大學退學,用家裡的錢徒步中國。

  他攀爬喜馬拉雅山脈,橫穿大漠戈壁,重走紅軍兩萬五千裡的路途,翻越雪山草地,闖過無人區,看起來真是瀟灑有個性的壯舉。

  只是,他任性瀟灑的背後,是被他欺騙的、為了他連肉都不敢吃的父母,是讀不起書、賺錢攢學費的姐姐和弟弟,是三年後聽到真相時泣不成聲的一家人。

  我們的生命確實需要一些率性。但當你的率性以他人的痛苦為代價,傷害他人時,率性就變成了不值得讚美的任性。

  有錢任性是底氣,沒錢任性是滿腦的傻氣和莽撞氣。

  當你任性的結果是要別人的生命作揹負,你說的有個性,不過是不負責任而已。

  >>>>有才華才能出走

  魯迅的《傷逝》中,涓生和子君不滿於原來的家庭。子君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於是兩人說走就走,結伴私奔,滿心開始想要的新生活。

  但私奔後,子君的生活只剩下吃飯一件事,從家裡帶來的書佈滿灰塵。涓生能力有限,找不到工作,嫌菜冷飯少,覺得是因為子君,自己才要委屈過這種生活。

  出發前沒想好要去哪裡,想像時全不想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只憑著任性去橫衝直撞,所有的任性不過是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坑的證明。

  人生最悲哀的事不是你沒有上進心,而是如晴雯般“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沒有才華,偏偏有自以為蓋世英雄的野心。你想像過一百種自己出走的瀟灑,卻從沒想過,你的才華根本配不上你的任性。

  >>>>你的任性要夠底氣

  我們常常羨慕這樣的人生。

  可以像李白一樣,讓楊貴妃磨墨,讓高力士脫靴,不想去見皇帝的時候,就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但是我們在羨慕的時候,往往忽略李白那“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才華。

  咪蒙說,“我那麼努力,就是為了有一天我兒子想要不做什麼事就可以不做什麼事。”

  是的,沒有無緣無故的縱容,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任性。所有自由都需要代價去交換,所有任性都需要底氣做支撐。

  有翻雲覆雨的能力,你才能呼風喚雨。有了底氣,你的任性才有霸氣。

  唐龍在書中寫道:“我們就是這樣貪戀高潮的人。憎惡自己的平庸,討厭生活的瑣碎。”

  我們都討厭自己的平庸,渴望引領生活的波瀾。只是,當才華配不上任性的時候,我們引不來高潮,只有照樣平庸的自己和麻木的神經。

  《易經》有一句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當我們的能力配不上我們所得時,痛苦便降臨了。

  所以,覺得自己生活一團糟的時候,不要想著自己可以怎麼任性,要想著什麼時候,怎樣做才能配得上這份任性。

  當你的才華撐得起你的任性的時候,你的灑脫終將人人豔羨,你的放肆也渾然天成。

  三:這是結束,也是開始。

  聽過很多的比喻,都愛說人生如詩如畫如歌。人生,其實也是一條路,有許多的拐口,許多的岔路,於是有許多的抉擇,或對或錯。

  高中畢業了,對每一個畢業生而言,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又面臨絕望,或者深深地迷茫。

  進入理想的大學,是每一個高中學子的最初的夢想。經過了高一的心懷雀躍,高二的慢慢沉澱,高三的刻苦和拼搏,一場高考,是結束,也是開始。

  結束了,老師說:“到了大學,你們不用每天六點多開課,也不用晚上十點半下課”“到了大學,你們會比現在輕鬆一百倍”“到了大學,你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上自己喜歡的課”……

  是啊,到了大學,我們會和高中初中甚至小學的自己形同陌路,誰也不認識誰。我們會覺得那個曾經挑燈夜戰的自己,那個拼命十三般的自己,那個為了學習不顧一切的自己,多麼的難以置信,多麼可歌可泣,然後不顧形象的去嘲笑自己的學弟學妹。

  是開始,到了大學,我們大多都是成年人了,我們要學會獨立,學會堅強,學會自己養活自己了。我們要開始考慮未來,考慮家庭,考慮負擔,考慮很多很多的東西了。

  我們不再是那個只會向父母伸手要錢的孩子了,我們是新一代的,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的年輕人。我們是家庭的希望,現在的,未來的。更甚者,我們是祖國的棟樑,而不是花朵了,我們要起的是支撐作用,而非盡是華而不實的點綴。

  在高中向大學的這個拐點,我在蛻變,我在改變,我在學習生存,我在努力生活。我相信,終有一天,嚐盡生活的雨露的蠶終有一天會破繭成蝶;被生活的懸崖狠狠摔下的雛鷹終會展翅藍天……

  親愛的,我在努力,我想要有一天,能夠征服這個讓人望而卻步的,總是與理想背道而馳的現實,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