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初一數學方法

  學好初一的數學具體有什麼好的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首先,我們需轉化思想,初中的學習方法可能進入初中後不是很適應。

  其次,我們可以把學習簡單的分為四個方面:

  ①我們需做好預習,“讀、劃、寫、查”是預習的基本步驟。

  ②認真聽課,記好課堂筆記。提高數學能力。

  ③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④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

  再次,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你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表現。學習成績的優劣,固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只要自己有恆心能學好,相信能看到你巨大的進步的。

  讀、即預習,在教師講授新課之前,對下節課所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上課時聽講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聽、聽課是課堂學習最為重要的環節,學生應在預習的基礎上聽,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重點結論、典型例題、方法規律等要有所記錄。

  議、評議討論,就是積極參與課堂的問題討論,積極主動、條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能合乎邏輯的討論與質疑。

  練、適當做習題,把握重難點,對重點練而不厭,對難點要鍥而不捨。

  評、自我評價掌握學習內容的水平,在目標的指導和鞭策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課後練習要適度

  “我聽見就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汪老師說,這是華盛頓圖書館牆壁上的三句話,它形象地說明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時候,學生可利用學具自己動手搭配幾何體,從不同角度去感知;學習有理數,學生掌握了負數以後,可以利用溫差測量山高。

  學數學,很多學生容易陷入題海戰術。汪老師建議,課後練習不宜做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盲目追求純粹理論上的證明或技巧,如二次根式中的二、三重根號的化簡,甲線段的立方等於乙線段的平方與丙線段的積等,而應注意知識與生活的聯絡,特別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同時注意,解答的書寫過程應嚴謹,既重結果,更重過程,結論的表述力求準確精煉,對結論獲得的演算、推理過程也要步步有據,條理清晰。

  ***二***

  ***1 ***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我結合《數軸》一課的內容,在班上講述笛卡爾在病床上發現數軸,最終開創了用數軸表示有理數的故事。讓孩子懂得了獲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的方法才是關鍵。在班級中,我多次召開數學學法研討會,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闢黑板報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

  ***2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初一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永續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 1> 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概率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學引入時,我根據學生喜歡玩撲克牌的愛好,和他們來講撲克遊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有的課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

  < 2> 鍛鍊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 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初一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鍊學生的意志。

  < 3> 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習慣" 悶" 題目,盲目的以為多做題就是學好數學的方法,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糾正。

  ***3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①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我在進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時,很多孩子老是漏掉係數2 乘以首尾兩項,於是我就給他們編了首順口溜," 頭平方,尾平方,頭尾組合2 拉走" ,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於突破知識的難點。②隨機點撥。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

  ③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後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並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④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並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4 ***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並列入數學教學計劃。

  在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級裡,我每兩週一課時給學生上數學學法的指導課。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範邊訓練。

  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訊息渠道,善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髮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於鑽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橋樑。總之,初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課堂與課後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日後進一步進行數學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

  ***三***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絡。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絡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瞭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型別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八年級、九年級以後,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穫。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後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裡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物件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於大家相互學習。

  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麼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鍊。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我的建議是:把“做作業”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做作業。

  以上,就七年級數學經常出現的問題,談了我個人的一些建議,但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學們在學習中千萬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實效。任何考試都是考人的頭腦,決不是考大家的筆記記的是否清楚,計劃制定的是否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