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師隨筆

  從幼兒園老師們的隨筆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小班孩子的天真可愛,與他們在一起每天都有開心有趣.。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尊敬的家長:您們好!

  一、 請您每天在孩子的書包內放套衣服,當孩子出汗或者弄髒的時候可以及時更換、以免感冒。

  二、 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請不要給孩子帶零食來幼兒園,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正常食慾,不利於對身體的健康成長。

  三、 如果您的孩子身體不適,有需要教師來喂藥,您須帶上孩子在醫院看病的病歷卡,並在藥品盒上寫明孩子的姓名、服藥時間、服藥劑量,並親手交給教師,以方便她按時給孩子喂藥。

  四、 如果您的孩子因某種原因不能來園,請您及時向本班教師請假,以便我們做好孩子的考勤工作。

  五、 由於小朋友年齡較小,而且第一次離開家人來到新的環境中,孩子們哭鬧不安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請各位家長積極配合班級教師的工作,每天送幼兒入園時不要再幼兒園逗留過久。請您相信我們,我們會用愛心照顧好每一位孩子。

  1、教師要用健康的泉水,澆灌學生的心田。

  2、心中有愛,是教師人格的至高點,只有登上這一至高點,教師才能做到“以愛育愛”。

  3、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教師能在其中找到創造的喜悅。

  4、學生就是鋼琴上的琴鍵,教師要做高手,才能將琴鍵彈上優美的曲子。

  5、讓每個學生都看到一生希望。

  6、用心呵護學生心靈。

  7、以德育人,率先垂範。

  8、把學生作為獨特個體來了解和理解。

  9、把對學習的愛漫漫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裡。

  10、給沒有傘的學生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

  11、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12、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以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13、真情兮,春風煦煦如母愛,師魂兮,日月浩蕩齊放彩。

  14、督子十過,莫若獎子一功。

  篇2

  今天是託班孩子入園的第一天,午睡時辰辰***盧彥辰***哭鬧的非常厲害,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入睡,我便將他抱到室外,他邊哭邊不停地念叨著:“媽媽、家家、媽媽家家”。這時我突然發現外面的板凳上有一隻玩物小狗,一定是小朋友散步時落下的。我藉機說:“你看,這是誰啊?哦!看這隻小狗狗哭了,咱們快抱抱它吧。”我順勢的坐在板凳上,又讓他抱起小狗哄小狗睡覺。雖然他有些不情願,但是還是把小狗抱在了懷裡。我輕輕地搖著他,他的哭聲漸漸變小了,眼皮微微的合起來了。慢慢的進入夢鄉了。

  第二天,第三天辰辰依然有些哭鬧,但是我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讓他進入夢鄉。

  其實,對於剛入托班的孩子來說,教育要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針對的採取策略,為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鋪設臺階。

  良好的生活規律

  今年我帶的是豆豆班***託班***,這些孩子在幼兒園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規培養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幼兒階段不可忽視的部分,加上託班的孩子思維只是具體的形象,他們生活的經驗有限,說教的方法對於他們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我覺得只有提供生動的形象、具體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們有興趣。

  首先,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很大的影響。如:要求孩子有禮貌,待人真誠,說話文雅,能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等等習慣,都需要我們做出許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該學的,該聽的,該做的。

  其次,同伴之間的榜樣。“瞧!賴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聲音真響亮”如此等等。老師不必吝嗇自己的誇獎,其實你在表揚某個孩子的時候,立即就會有許多小朋友紛紛效仿他的行為。因此,老師做到嘴勤快一點及時表揚就會收效不錯。

  要做到這些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還需要家園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讓我們期待孩子們更好的表現吧!

  包陽***9月份隨筆***

  從小養成會分享

  九月的來臨,讓我們共同迎接了13名幼兒的到來,在我們班,幼兒的平均年齡都在兩歲半,而且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剛來的前兩個星期,寶寶們都以揮淚來告別父母,而於心不忍的家長也留戀往返的站在門口、窗邊,久久的注視。

  家長們的不捨、寵愛、不忍……,便形成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獨佔意識,孩子在家中交往的範圍少,關係少,所以全家人都會為了一個寶寶轉。在豆豆班也發生了一些“咬人、打人”的小事件,原因在於什麼?就在於玩玩具和看圖書,自己先拿到玩具就是不肯給別人玩,對方當然也不甘示弱便動手去搶,這樣意外就發生了。幼兒在家所有的玩具、食品,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沒有人會跟你爭、跟你搶,可是到了幼兒園呢?玩具是有限的,圖書是少量的,不可能每個小朋友都擁有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就需要大家把教玩具輪流操作、輪流玩。這裡就涉及到我們所說的———分享。

  分享,並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家吃這麼簡單,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經驗、快樂的心情,一起與小朋友們在一起分享。帶來了自己喜歡的零食,我們一起品嚐;拿到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玩,體驗有趣;把自己聽到的故事、兒歌,大聲的朗誦,讓所有小朋友一起感受。讓孩子從小懂得與別人分享,不因為搶佔而傷害別人。同時也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在10月份,我們班開展的分享月餅活動,在第二次的親子活動中,同樣讓家長與我們幼兒一起完成分享的過程,幫助幼兒養成樂於分享的好習慣。

  穩定情緒,樹常規

  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老師講故事,現在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幹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性。

  他們剛來那會兒,對一切都很陌生。老師不認識、小朋友不熟悉,每天嘴裡念著要媽媽,眼淚在臉上掛著。我們班的君雅小朋友,剛來的前兩天只有她一個女孩子,她媽媽說女孩子是嬌氣一些,她每天基本上都把嗓子哭啞,轉眼一個月過去了,現在從門口走再也聽不到前段時間的哭喊聲了,讓我感覺到突然他們都長大了,可是時間來過了一個月,一個月的適應期他們都習慣了。

  他們習慣了每天的各個環節,早上一到九點多的時候尤仁航就會走過來問老師:“老師,喝牛奶了!”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孩子們都是聰明的孩子,現在不知不覺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提褲子了,睡午覺的時候他們也會告訴我們我自己睡,我不自己拍。

  如果孩子做事總是依賴大人,那麼,他們會缺乏獨立性,進而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飯的問題上,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都紛紛告訴老師:“他不喜歡吃飯!”“他不吃飯吃零食,他要人喂。”可是在幼兒園,我們讓幼兒自己吃,學會自己吃飯了,我們只在旁邊幫助他們,我們班的“蹦蹦”到吃飯的時候喜歡下位亂蹦,後來一到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老師陪著他吃,坐在他旁邊,他就習慣了自己坐在位子上吃,教他們脫鞋子、等技能,暫時不會可以慢慢練。

  天天學,天天練,老師必須有耐心,孩子也要有耐心。

  汪霞***9月份隨筆***

  生氣的小水杯

  在我們託班的教室裡,每次吃點心或是喝水時都會聽見“嘭嘭”的敲擊聲,無論你是大聲提醒還是輕聲教育,孩子們亦然是我行我素。

  一天下午吃包子,我請孩子們在杯架上一個一個拿回自己的小水杯,先拿到杯子的孩子又開始拿杯子敲擊桌子,一不小心,達達把杯子敲到手上了,他哇哇大哭起來,我靈機一動,安慰一番達達後,就趁機說:“哎呀,小水杯生氣了!”孩子們詫異的望著我,“你們平時老是敲小水杯,現在把它敲疼了,它就發火了。”我神情嚴肅的說,“以後還敲不敲小水杯了?”我問達達,小朋友也看著達達,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現在孩子們吃點心或是喝水時,小朋友們很少用小杯敲擊桌子了。偶爾有用輕聲提示一下,他們也就停止了,我既欣慰又深深感悟到:託班的孩子對很多日常現象喜歡擬人化,他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會言語,我想,只要根據孩子們的心理髮展特點加以引導。順應他們的特點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更

  篇3

  三歲的小寶寶們入園一週了。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寶寶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但這一步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簡直就是一場戰爭。走進幼兒園,你會感受到此起彼伏的哭潮。哭潮之後,接下來這一個月還將面臨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教學活動,遊戲交友等行為習慣及至生病等種種情況。

  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玩得都很開心,但是第一天開始上幼兒園,便沒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了,他們覺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從爸爸媽媽離開幼兒園那一刻起,就開始不停地哭,這樣的情景短則一個星期,長則一個月有餘,對這種小朋友,我們首先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玩一些玩具,告訴他幼兒園可以認識新的朋友,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告訴他爸爸媽媽來接他的具體時間,其次,多抱抱他,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增加他的安全感,如果說理,轉移注意力都對此類孩子不起作用,我們會適當使用冷處理法,給他一些玩具讓他自己去玩,當組織其他小朋友進行活動時,會吸引他參加並給予一定的關注。

  2---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家長要理解孩子這種反應,孩子白天在幼兒園哭的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讓他喝一些淡鹽水補充體力,還要讓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個小時。

  一種小朋友又哭又鬧,還把幼兒園的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吃飯的時候故意把飯菜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滾,時不時地開門就要玩外跑,這類小朋友性格比較外向,個別的比較暴躁,他們喜歡把不高興發洩在外界環境上面,對這類小朋友,我們主要以講道理為主,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注意多給他愛的關懷,還會適當地對他的進步進行一些獎勵,像語言上的表揚和物質上的小紅花等等。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兒園看到很多家裡沒有的東西,立刻產生了興趣,去幼兒園的前幾天很高興,不哭不鬧,也不嚷著叫爸爸媽媽來接,但是過了幾天,當他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複時,就會厭煩,開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滿,這類小朋友懷有對新環境的嚮往心態,他們性格大多活潑開朗,喜歡刺激的事物。利用他們送我好奇心,我們會多介紹在幼兒園裡他還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們會帶他去別的班級看看,告訴他哥哥姐姐們都在做什麼,轉移他的視線,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鮮的事物就會很快忘記剛才發生的事,如果寶寶對幼兒園生活沒興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時,家長可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讓孩子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到幼兒園,起一個間接情感寄託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環境和老師夥伴初期起到熟悉,溫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老師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家很開朗的,什麼都說,什麼都樂意去做,但是我們去發現他們在幼兒園裡不說話,坐在角落裡呆呆地什麼都不願意做,這類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沒有哭,但是心裡卻在默默地流淚,我們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讓他消除恐懼感,慢慢熟悉幼兒園生活,從心底儘快信任老師。這類孩子甚至比其他型別的孩子更加需要愛,

  比如;當看到孩子情緒不好時,我們可以找一個最可愛最漂亮的毛絨玩具送給他並說;“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讓孩子感覺老師是可以隨時給予他幫助的朋友。在老師試圖開啟孩子心扉的同時,家長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多跟老師交流,讓孩子看到這樣的親切場面,幫助老師和孩子儘快建立感情。

  有的小朋友本來在玩玩具,但看到身邊有小朋友在哭,不一會兒,他也會眼淚汪汪,終於忍不住大哭起來,這也正是所謂的“羊群效應”。這類小朋友容易受人影響,碰到這樣的情景,我們會帶他們出去走走,去操場上玩耍,把他和愛哭的小朋友分開一會兒,等他們心情平靜一點兒後,再慢慢告訴他們。幼兒園是美好的地方,他們可以在幼兒園獲得好多新鮮有趣的東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時的不適應。幼兒對故事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貓,等等幾個形象。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容易被帶哭的情景創編故事來誘導孩子,通過講故事創編遊戲的過程來誘導寶寶愛上幼兒園。

  不同的寶寶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於老師更多地瞭解寶寶,更好地照顧寶寶。例如;有的寶寶一哭鬧就要小便等等,隱瞞孩子潛在或已經表現出來的生活陋習或性格。非常不利於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教育。

  家長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裡交談時,不要使用“類似”寶寶哭得好可伶,媽媽好心疼,“怕不怕啊”…之類的語言誘發強化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輔以誇獎,鼓勵,正面積極引導為主的語言暗示,比如老師誇寶寶了,表揚寶寶只哭了小會兒,寶寶真棒,不簡單,真勇敢,幼兒園老師真漂亮,幼兒園玩具真多啊!幼兒園有這麼多小夥伴啊…

  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寶寶。我們要相信孩子的適應力,他們很快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變哭泣為笑臉,並且愛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