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測試題及答案

  中考是檢閱學生學習語文水平的標準,小編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考語文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一、***共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書寫成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浩 ***qiú***枝 磕 ***pàn*** 騁

  B.顯 ***rú***染 拮 ***jū*** 輪

  C. 職 ***xiāo***勇 自 ***yì*** 秀

  D. 酌 ***rǒnɡ***雜 無 ***yín*** 禁

  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對於作家而言,粉絲易得,知音難覓,粉絲,是為成名_ ___;知音,是為寂寞_ ___.知音之可貴,不但在於_ 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於_ ___,敢暢言所見.

  A.雪中送炭 錦上添花 慧眼獨具 膽識過人

  B.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獨具 膽識過人

  C.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膽識過人 慧眼獨具

  D.雪中送炭 錦上添花 膽識過人 慧眼獨具

  3.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武大、華科大效仿牛津、劍橋兩校划船比賽的做法,在東湖舉行“同城雙星”龍舟賽.

  B.家庭和學校對孩子安全問題的過度關注,反而會降低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C.我們要想節食減肥一樣,減少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藉以緩解對數碼產品的心理依賴.

  D.“組隊讀書”能改變閱讀淺層化、碎片化的現狀,讓人們學會深度閱讀和系統閱讀.

  4.下列各句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的一項是***  ***

  A.如果說鳥類是大地上的標點,那麻雀便是最樸實、最常見的“逗號”:機靈、隨意、無處不在.

  B.對於漢語的子民來說,寄居他鄉,母語便是故鄉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

  C.鄭板橋的字是有設計感的,熔楷、隸、行、草於一爐;同時兌入畫竹、畫蘭的筆意,奇崛峭拔如“亂石鋪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開,就會發現“信”與“仰”的關係竟那麼緊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二、***共9分,每小題9分***

  5.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題

  錯誤管理理論

  錯誤管理理論認為,在現實場景中的決定,無論是感知、判斷、推理還是行為,不犯錯誤最好,這毫無疑義,但現實場景往往帶有不確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實狀態之間經常不一致,面對複雜情況,錯誤難以避免.

  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請朋友到家中喝酒,結果這朋友喝酒時,看到酒杯裡有一條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後憂心而病.這人告知原委,蛇原來是牆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個故事叫鴻門宴:項羽聽人說劉邦有稱帝野心,於是請他赴鴻門宴.劉邦赴宴,趁機為自己辯解.項羽輕信.最終垓下被圍,烏江自刎.這兩個故事中都有錯誤:朋友把弓當成了蛇,這是一類錯誤;項羽認為素有大志的劉邦沒野心,這也是一類錯誤.這兩個錯誤導致的結果不一樣,一個是虛驚一場,一個是身死國滅.

  錯誤管理理論認為,錯誤有兩類,一類是把某個沒有的東西當成有,叫錯誤肯定;一類是把某個有的東西當成沒有,叫錯誤否定.這兩類錯誤通常給人帶來的代價不同:把沒病的人當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貽誤病情的問題;把有病的人當成沒病的人,就會錯失治療良機.把草繩看成蛇往往是一場虛驚,把蛇看成草繩卻會要了人的命.在人類長達數百萬年的進化史上,能活下來的人通常具有一種傾向:即在不確定決策場景下,他們容易犯代價較小的那類錯誤.原因很簡單,喜歡犯另一類錯誤的人都死翹翹了,他們在自然選擇的殘酷競爭下被淘汰了.

  諸多研究案例支援了錯誤管理理論,同樣的音量變化,當音量增大時人會高估變化幅度.這是因為,音量增大常意味著某一物體趨近自己,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對於這種衝向自己的物體,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反應時間,誰知道它是不是一頭劍齒虎呢?類似的,同樣一段垂直距離,從上往下看時人會高估其高度.這種傾向會讓人在危險的山崖上移動時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們更容易把沒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個臉上斑斑點點的人坐在公園長椅上,你要沒別的選擇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時,不自覺就會離他很遠,因為你自動就會把這人臉上的斑點,當成是他有病的跡象,哪怕這種判斷是錯的,畢竟,這種傾向的代價通常很小.但如果他們把有病的人當成沒病的人,你可能被傳染,在缺醫少藥的石器時代,還可能會死.類似的,人們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壞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但問題是通常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裡準確判斷對方的好壞.人們可能把好人當成壞人,也可能把壞人當成好人,這兩種錯誤的代價不一樣:前者是一場誤會,後者則會遭受傷害.

  我們並不認為錯誤是好東西,更不提倡犯錯誤,這裡提出錯誤管理理論,是想對不確定場景下的錯誤現象進行剖析,讓讀者對錯誤能有更深入的瞭解,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

  ***選自《2015 中國科普文學精選》,有刪改***

  ***1***下列對“錯誤肯定”和“錯誤否定”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杯弓蛇影中的錯誤屬於錯誤肯定.

  B.鴻門宴中的錯誤屬於錯誤否定.

  C.把草繩看出蛇屬於錯誤肯定.

  D.把沒病的人當成有病的人屬於錯誤否定.

  ***2***對下列現象的分析,不符合“錯誤管理理論”的一項是

  A.音量增大意味著物體正在趨近自己,所以同樣的音量變化,當音量增大時人會高估變化幅度.

  B.距離增大意味著掉下去時損傷更大,所以同樣一段垂直距離,從上往下看時,人會高估其高度.

  C.與病人接觸,意味著傳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們會與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D.與陌生人接觸,意味著接觸壞人的機會更大,所以人們會更容易把陌生人當作壞人.

  ***3***下列對“錯誤管理理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錯誤管理理論”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為人犯錯誤難以避免.

  B.“錯誤管理理論”可以解釋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某些現象.

  C.“錯誤管理理論”不認為錯誤是好東西,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錯誤是有研究價值的.

  D.“錯誤管理理論”對不確定場景下的錯誤現象進行剖析研究,可以讓人們少犯錯誤.

  三、***共9分,每小題13分***

  6.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蕭穎士風節

  蕭穎士為唐名人,後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覆考之,蓋有風節識量之士也.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己.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並曰:“胡人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託疾去.祿山反,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身走山南,節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穎士說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墮永王亂中,為終身累.穎士,永王召而不見,則過之焉.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1***下列甲字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穎士 語柳並曰 陰:暗中

  B.胡人 寵而驕 負:依仗

  C.往 金陵 客:旅居

  D.則 之焉 過:責備

  ***2***為文中畫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A.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B.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C.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D.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3***下列對文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穎士對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見均辭而不去.

  B.蕭穎士預言了安祿山即將叛亂且東京將會陷落.

  C.郭納、封常清沒有采納蕭穎士的守城計策.

  D.節度使源洧聽從了蕭穎士堅守襄陽的勸說.

  ***4***將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

  四、

  7.填空.

  ①      ,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

  ②海上生明月,      .***張九齡《望月懷古》***

  ③      ,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④曹操《龜雖壽》一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的“老驥”意指      ,這一詩句表現了詩人      的精神.

  五、

  8.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片子拍得雖然好,但是邏輯卻弄反了:並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們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師的舌頭,可以品嚐出幾千種酒的細微差別,說明舌頭的品味本領可以潛力無限.然而我們的舌頭卻伴隨著平日的粗糙、鹹辣、重口味飲食,一天天地遲鈍了,正所謂什麼樣的食客能造就什麼樣的廚師,什麼樣的飯菜也造就了什麼樣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見的江湖》中描述了一個細節:野夫和黎爺比做拍黃瓜,兩盤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結果都說其中一盤好吃,翻開盤底一看,果然寫的是黎爺的名號.細探究竟,黎爺顯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鐵刀,黃瓜上有鐵腥味,黎爺是用木片,黃瓜的清爽皆還留著.

  ④在臺灣中部的大山裡,我吃到過一種燒製的阿東翁仔雞,皮焦脆,肉不幹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這些雞在經過幾道工序烤制時,用的是一種叫龍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時要猛,文火時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過火的燻烤,一點點傳到雞肉裡去.熱爐膛,紅火光,燃燒著對美味的熱情,這樣烤出來的雞肉皮脆肉多汁,且有異香.

  ⑤其實我不大喜歡廚師做的菜,並不是說廚師做的不好吃,相反,廚師做出來的菜精工細雕,花樣綿密而繁複,太有“手藝”了.跟廚師菜相比,我更愛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們因為不是廚師,不會覺得是在“做”給別人吃,所以不會去講究“手藝”,而是融入親情,做出家常卻入味入心的飯菜,那樣的菜印著她們手掌的粗糙和溫情.

  ⑥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煙帶著她們的精魂越飄越高,越飄越淡,終於“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我們也只能藉著回憶和懷念過一把空癮,唏噓感慨一下而已.事實上,長年累月的現代飲食吃下來,我們已經的舌頭已經遲鈍而麻木了,今天,我們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種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個表現,就是我們吃什麼都覺得淡,都覺得沒有味道,所以會去嗜辣、嗜鹹,地不分南北,人無論老幼,重口味已經成了我們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經北伐南下、東征西突,麻辣火鍋成了時下的最流行.

  ⑧隨著生活節奏工作節奏的變化,我們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種節奏,追求快和飽,一桌人吃飯,基本上都是在舌頭在賽跑,沒見到誰還能細細品味.生物學上有一個現象,叫“用進廢退”,是說一個人要是不常活動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這個部位的功能就會漸漸減弱.在我們,舌頭不是不用,而是沒有細緻地用,你可以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吃東西咀嚼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吃到嘴裡還會不會深入品嚐食物?恐怕你會大吃一驚,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自己已經成了吃人蔘果的豬八戒.

  ⑨令人擔憂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頭背後心頭的退化.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中,圓山大飯店的大廚師老朱,每天給三個女兒做盡好吃的,然而三個女兒卻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舉止,面對一桌豐盛的美味,她們的舌頭忙著數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嘗有閒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說:“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麼滋味來呢?”的確,當心頭被紛繁的慾念佔據了,舌頭又能品出什麼滋味呢?

  ⑩這就是舌頭和心頭的通感,人心粗糲了,心頭最初的單純和從容便不復存在,即使吃得再精緻,聽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適,五官再發達,失去了心頭的敏銳,又有什麼用呢?

  ⑪怎樣才能重新擁有那個嬌嫩的,樸素的舌尖呢?

  ***文/藍染,有刪改***

  ***1***本文的標題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寫到“老去的味道”,說說這兩處“老去”在文中的含義.

  ***2***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認為能做出美食的祕密是什麼?請用精煉的語言概括這一祕密.

  ***3***請用直白的語言表達出下面語句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自己已經成了吃人蔘果的豬八戒.

  ***4***我們“怎樣才能重新擁有那個嬌嫩的、樸素的舌尖呢”?請結合作者的寫作意圖簡要回答.

  六、

  9.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為了引導同學們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學校準備開展以“學會主動學習”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1***在活動過程中,需要你從多方面對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原因作分析,請用簡明的語言分條表述,三條即可.

  ***2***在以“學會主動學習”為主題的班會上,需要你談談主動學習的意義.請用簡明、連貫、得體的語言寫下你要說的話.

  七、作文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許因為太在意登上山頂,我們往往沒有慎重選擇路徑就匆匆出發.於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進小路,有人奔向捷徑,有人闖入險途.有的路,平坦而通暢,帶給你的是安穩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嶇而險峻,帶給你的是精彩或者傷害.選擇的路合適,你會順利登上山頂;選擇的路不合適,即使登上山頂,也會遍體鱗傷.決定人生狀態的不是山頂,而是你選擇通向山頂的那條路.

  請你根據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自擬標題,不少於600字.文中如果出現真實的姓名或校名,請以化名代替.

  2016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共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書寫成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浩 ***qiú***枝 磕 ***pàn*** 騁

  B.顯 ***rú***染 拮 ***jū*** 輪

  C. 職 ***xiāo***勇 自 ***yì*** 秀

  D. 酌 ***rǒnɡ***雜 無 ***yín*** 禁

  【考點】易誤讀常見字.

  【分析】本題注音題要結合平時課文中所學詞語來辯析字音,要結合漢字的拼寫規則來掌握字的讀音,對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聲字要能準確辨析;寫漢字題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類題關鍵是平時的積累,積累生字詞,要注意字詞的音形義.

  【解答】A.有誤,“磕絆”應讀作“kē bàn”,“弛騁”應寫作“馳騁”;

  B.正確,不要把“顯赫”寫作“顯郝”;

  C.正確,不要把“秀頎”寫作“秀欣”;

  D.正確,不要把“冗雜”的“冗”讀作“róng”.

  故選:A.

  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對於作家而言,粉絲易得,知音難覓,粉絲,是為成名_ ___;知音,是為寂寞_ ___.知音之可貴,不但在於_ 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於_ ___,敢暢言所見.

  A.雪中送炭 錦上添花 慧眼獨具 膽識過人

  B.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獨具 膽識過人

  C.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膽識過人 慧眼獨具

  D.雪中送炭 錦上添花 膽識過人 慧眼獨具

  【考點】詞義辨析.

  【分析】本題考查詞義辨析,題幹中的句中都是課文中出現的語句,只要多讀課文都可正確作答.

  【解答】“錦上添花”的意思是: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對於作家而言,成名後粉絲會很多,所以第一個空選擇“錦上添花”.作家的知音會很少,所以第二個空選擇“雪中送炭”.“慧眼獨具”的意思是: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獨到之處.“膽識過人”的意思是:很有膽量,勇敢的意思.根據句意尋覓知音,不僅能發現知音,更能有膽量識別作家,所以第三個空選擇“獨具慧眼”,第四個空選擇“膽識過人”.

  故選:B.

  3.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武大、華科大效仿牛津、劍橋兩校划船比賽的做法,在東湖舉行“同城雙星”龍舟賽.

  B.家庭和學校對孩子安全問題的過度關注,反而會降低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C.我們要想節食減肥一樣,減少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藉以緩解對數碼產品的心理依賴.

  D.“組隊讀書”能改變閱讀淺層化、碎片化的現狀,讓人們學會深度閱讀和系統閱讀.

  【考點】病句辨析與修改.

  【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有兩個角度,意思語法結構,包括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二是內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解答】A.表述正確;

  B.搭配不當,“降低”與“意識”搭配不當,改為“反而會降低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C.表述正確;

  D.表述正確.

  故選:B.

  4.下列各句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的一項是***  ***

  A.如果說鳥類是大地上的標點,那麻雀便是最樸實、最常見的“逗號”:機靈、隨意、無處不在.

  B.對於漢語的子民來說,寄居他鄉,母語便是故鄉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

  C.鄭板橋的字是有設計感的,熔楷、隸、行、草於一爐;同時兌入畫竹、畫蘭的筆意,奇崛峭拔如“亂石鋪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開,就會發現“信”與“仰”的關係竟那麼緊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考點】標點符號.

  【分析】本題要結合標點符號的知識來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瞭解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如問號、引號、頓號等.注意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

  【解答】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如問號、引號、頓號等.注意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

  A.正確;

  B.正確;

  C.錯誤;分號的用法:①用於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②用於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而例句中前後兩個分句之間不符合分號用法,故在此處應使用“,”

  C.正確

  二、***共9分,每小題9分***

  5.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題

  錯誤管理理論

  錯誤管理理論認為,在現實場景中的決定,無論是感知、判斷、推理還是行為,不犯錯誤最好,這毫無疑義,但現實場景往往帶有不確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實狀態之間經常不一致,面對複雜情況,錯誤難以避免.

  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請朋友到家中喝酒,結果這朋友喝酒時,看到酒杯裡有一條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後憂心而病.這人告知原委,蛇原來是牆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個故事叫鴻門宴:項羽聽人說劉邦有稱帝野心,於是請他赴鴻門宴.劉邦赴宴,趁機為自己辯解.項羽輕信.最終垓下被圍,烏江自刎.這兩個故事中都有錯誤:朋友把弓當成了蛇,這是一類錯誤;項羽認為素有大志的劉邦沒野心,這也是一類錯誤.這兩個錯誤導致的結果不一樣,一個是虛驚一場,一個是身死國滅.

  錯誤管理理論認為,錯誤有兩類,一類是把某個沒有的東西當成有,叫錯誤肯定;一類是把某個有的東西當成沒有,叫錯誤否定.這兩類錯誤通常給人帶來的代價不同:把沒病的人當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貽誤病情的問題;把有病的人當成沒病的人,就會錯失治療良機.把草繩看成蛇往往是一場虛驚,把蛇看成草繩卻會要了人的命.在人類長達數百萬年的進化史上,能活下來的人通常具有一種傾向:即在不確定決策場景下,他們容易犯代價較小的那類錯誤.原因很簡單,喜歡犯另一類錯誤的人都死翹翹了,他們在自然選擇的殘酷競爭下被淘汰了.

  諸多研究案例支援了錯誤管理理論,同樣的音量變化,當音量增大時人會高估變化幅度.這是因為,音量增大常意味著某一物體趨近自己,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對於這種衝向自己的物體,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反應時間,誰知道它是不是一頭劍齒虎呢?類似的,同樣一段垂直距離,從上往下看時人會高估其高度.這種傾向會讓人在危險的山崖上移動時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們更容易把沒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個臉上斑斑點點的人坐在公園長椅上,你要沒別的選擇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時,不自覺就會離他很遠,因為你自動就會把這人臉上的斑點,當成是他有病的跡象,哪怕這種判斷是錯的,畢竟,這種傾向的代價通常很小.但如果他們把有病的人當成沒病的人,你可能被傳染,在缺醫少藥的石器時代,還可能會死.類似的,人們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壞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但問題是通常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裡準確判斷對方的好壞.人們可能把好人當成壞人,也可能把壞人當成好人,這兩種錯誤的代價不一樣:前者是一場誤會,後者則會遭受傷害.

  我們並不認為錯誤是好東西,更不提倡犯錯誤,這裡提出錯誤管理理論,是想對不確定場景下的錯誤現象進行剖析,讓讀者對錯誤能有更深入的瞭解,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

  ***選自《2015 中國科普文學精選》,有刪改***

  ***1***下列對“錯誤肯定”和“錯誤否定”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杯弓蛇影中的錯誤屬於錯誤肯定.

  B.鴻門宴中的錯誤屬於錯誤否定.

  C.把草繩看出蛇屬於錯誤肯定.

  D.把沒病的人當成有病的人屬於錯誤否定.

  ***2***對下列現象的分析,不符合“錯誤管理理論”的一項是 C.

  A.音量增大意味著物體正在趨近自己,所以同樣的音量變化,當音量增大時人會高估變化幅度.

  B.距離增大意味著掉下去時損傷更大,所以同樣一段垂直距離,從上往下看時,人會高估其高度.

  C.與病人接觸,意味著傳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們會與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D.與陌生人接觸,意味著接觸壞人的機會更大,所以人們會更容易把陌生人當作壞人.

  ***3***下列對“錯誤管理理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錯誤管理理論”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為人犯錯誤難以避免.

  B.“錯誤管理理論”可以解釋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某些現象.

  C.“錯誤管理理論”不認為錯誤是好東西,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錯誤是有研究價值的.

  D.“錯誤管理理論”對不確定場景下的錯誤現象進行剖析研究,可以讓人們少犯錯誤.

  【考點】科普閱讀綜合.

  【分析】這是一篇議論文,開篇第一段借用錯誤管理理論,提出中心論點“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實狀態之間經常不一致,面對複雜情況,錯誤難以避免”.而後第②③④⑤四段利用事實***兩個故事與兩個案例研究***與道理***錯誤肯定與希望否定***論證了錯誤雖難以避免,但結果卻有所不同.最後一段更為全面的提出了錯誤管理理論是為了讓人們反思行為,儘量不犯錯誤.

  【解答】***1***此題考察了對材料與文章內容是否一致的甄別.

  A.正確;杯弓蛇影的故事是把某個沒有的東西看成有屬於錯誤肯定,因此原句判斷正確;

  B.正確;鴻門宴的故事是把某個有的東西看成沒有屬於錯誤否定,因此原句判斷正確;

  C.正確;把草繩看成蛇是把某個沒有的東西看成有屬於錯誤肯定,因此原句判斷正確;

  D.錯誤.把沒有病的人當成有病的人是把某個沒有的東西看成有屬於錯誤肯定,因此原句判斷錯誤.

  故選:D.

  ***2***此題考察了對材料與文章內容是否一致的甄別.

  A.正確;

  B.正確;

  C.錯誤;“與病人接觸,意味著傳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們會與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所反映的現象並不符合錯誤管理理論,符合“一類是把某個沒有的東西當成有,叫錯誤肯定;一類是把某個有的東西當成沒有,叫錯誤否定”這兩類現象才能稱之為錯誤管理理論,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病人.

  D.正確.

  故選:C.

  ***3***此題考察了對材料與文章內容是否一致的甄別.

  A.正確;

  B.正確;

  C.正確;

  D.錯誤.錯誤管理理論是說“現實場景往往帶有不確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實狀態之間經常不一致,面對複雜情況,錯誤難以避免”,“是想對不確定場景下的錯誤現象進行剖析,讓讀者對錯誤能有更深入的瞭解,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讓人少犯錯誤”.

  故選:D.

  三、***共9分,每小題13分***

  6.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蕭穎士風節

  蕭穎士為唐名人,後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覆考之,蓋有風節識量之士也.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己.後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並曰:“胡人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託疾去.祿山反,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身走山南,節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穎士說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墮永王亂中,為終身累.穎士,永王召而不見,則過之焉.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下一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