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課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和教學行為相互依賴,表現為一個實踐一反思一再實踐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初一數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課後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這節課筆者設計的思路是讓學生去探索,所以在備課時注重探索過程這一環節.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探索這條主線,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去探究發現"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一重要結論.

  學習畫平行線時,主要採用了“學生自主取向的探究性的學習”,在探究過程中老師適時地給學生幫助.在理解、會畫的基礎上,歸納出操作要素.這是一種“動手——體驗***經歷***——獲得”的學習.這同“新課標”提出的“創設情境,開發實踐環節,拓寬學習渠道,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悟、建構並豐富學習經驗,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積極的情感形成的統一”的理念是完全吻合.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合作探究式.其中充分體現探究式教學的同時又是本節課一個閃光點的是第二個環節:探究實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首先出示實驗操作目的及要求:三根木條相交成∠1,∠2,固定木條b、c,轉動木條a,觀察∠1,∠2滿足什麼條件時木條a與b平行?按為銳角、直角、鈍角將全班分成三種情況來實驗.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師用先準備的教具轉動給學生看,然後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學生實驗完畢之後,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本節課重點:即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在本環節中教師應及時關注:①學生能否獨立探究、參與、合作、交流.②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敢於發表個人觀點.③小組團結協作程度及創新意識.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動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考和積極性,提高學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質量,教師有的放矢,讓學生掌握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在講"同位角"的概念時,筆者在課堂設計中儘量將"同位角"的概念直觀化、生活化,讓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和表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交流合作,讓學生經歷探索與發現的全過程,並歸納出判定直線平行的重要結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上完這節課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這節課看似簡單,但真正上好這節課卻並不容易.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實際上是"平行線的判定"老內容新教法,我的體會最深之一就是怎樣讓學生自主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這與以前的教學方法完全不同,我感覺這節課成功之處是:一引導學生參與整個探索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位角"的概念,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一重要結論;另外在課堂中我創設了裝修工人向牆上釘木條的情境,體現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激發了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其次本節課在“思維拓展”這一環節中,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實驗、動手摺、設計方案,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一些開放題啟用學生的創造性,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語言表達.

  在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活動中,FLAS***對全課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由教學實際出發,將內容系列化,給學生清晰、明快的感受.

  遺憾之處是學生用數學語言去描述和表達能力還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滲透在平時的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體會之二就是每上好一節課就要做好兩點:①備知識.熟悉這節課的內容以及有關知識.②備學生.既要因材施教更要因生施教,上好一節課不能只看老師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了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節課學會了什麼,也就是不要看老師按時教了什麼而是看學生到學會了什麼.學生學會了知識,掌握了知識才能說老師這節課是成功有效的教學.為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充分備知識、備學生的基礎上,以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會到知識、學會到方法、能力得到提高為教學的主要宗旨.創設豐富的情境,體現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注重學生探索和交流的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課堂的示範作用.

  ***二***

  剛剛學習了《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兩個課時,共三個條件。有幾點感受。現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提供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學生學習興趣較高。同時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初步學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這節課我比較滿意的是:

  1、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大膽的重組、加深,通過證明推理題、計算推理題對平行線的判定進行了靈活的運用。注重學生的自己分析,啟發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本節課的開始我這樣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我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我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方法。

  2、注重由學生從臨摹書寫到自主書寫,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在學習了《直線平行的條件》這一節內容後,從作業中我看出了很多問題:

  1、學生在說明兩條直線平行的理由時,普遍語言表達中出現邏輯性錯誤。比如:同旁內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等錯誤。

  2、學生出現不會運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去解決問題、不把已知條件運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把結論當作已知用、把已知當結論用,憑對圖形的直觀感覺去說明理由等錯誤。

  3、課堂上沒有兼顧到全體學生學生的差異,作業上明顯出現書寫解題過程的差異,兩極分化,特別是四號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感到吃力,作業上解題過程混亂,條理不清。

  三、根據以上學生出現的問題,我吸取了經驗,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注意一下幾點:

  首先,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這階段我在課堂中有這樣一個習慣,為了趕時間教學中只要有一個學生口述出需要說的,馬上就結束,進行下面的。通過作業可以看出我這樣做是不對,應及時改正。注意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應結合教學目標,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充分的去說。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對相關題的講解要注意在學生的敘述中多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題目中告訴的即已知***以此來培養學生慣於用已知條件。要多對後進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再次,注重在分析的環節中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同伴互助,讓課堂的實效性更充分體現。並且還要對板書還要精心設計,真正起到示範作用。

  反思是一種有思考的學習,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