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興趣不高怎麼辦

  學習興趣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動力,它能夠促使孩子自覺地去學。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孩子學習興趣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方法1

  1.尊重孩子的興趣

  孩子好比各種的樹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楊柳苗,有的像榕樹苗等,不論是什麼樹苗,都可以長成各種各樣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責任,並不在於強迫孩子學這一樣,不學那一樣,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寬鬆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喜歡的事;還要根據孩子的這個興趣特點,為他們提供有關的書籍,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和比賽。

  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動手操作,搞一些小製作。而家長就認為這與學習無關,就加以阻止,限制他們,不准他們做。其實,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也需要動腦,不懂的時候,他們就去查閱有關的資料和書籍,這就是學習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孩子還會學得自覺、開心,況且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又能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絡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有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佈置他寫這個,他說沒做過;寫那個,他又說沒去過、沒見過,不知怎樣描寫。事實,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於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馬虎寫幾句來應付,成了真正“作”出來的作文。但像剛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歡動手操作,如果家長又支援他做,併為他提供有關書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寫,那他寫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較具體、真實,有血有肉,他會把自己的製作過程,把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時怎樣想辦法克服等等都具體地寫出來。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與學習聯絡起來。總之,家長應該注意把孩子原有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絡起來,將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3.準確判斷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並幫助解決

  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非常複雜。如果我們加以探討就會發現實際上並不是孩子不喜歡讀書,而是某種因素導致的,如上學被老師批評了,讀錯了字遭同學的譏笑,想看電視卻被迫寫作業等等。這些原因逐漸在內心堆積起來後,漸漸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我們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為什麼不喜歡讀書。這裡,孩子什麼話都可以說,不管他的理由多麼可笑,父母也不可責罵或取笑。當孩子把不喜歡讀書的理由都說出來之後,孩子自己就會發現他不喜歡學習的原因並不是學習本身,而是被老師批評了,被譏笑,想看電視等與讀書學習有關的環境。父母瞭解他的問題所在,就要為他決。例如,可以和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在孩子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播放時,先讓孩子把電視看完再去學習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障礙,恢復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4.傾聽並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

  新入學的孩子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們回到家會興致勃勃地向父母講述學校的學習生活,這時,家長應耐心傾聽,並和他們討論學習生活,這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

  5.使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

  孩子學習做功課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一張自己的書桌是必不可少的。把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就會使孩子對經常在書桌上進行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書桌要整潔,抽屜裡要備有做各門功課所需的工具,這樣當他需要時,立刻就能找到,不會因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斷作業,心生煩躁。書桌美觀舒適,孩子一有時間就會坐到這裡開始他的學習活動。有的家長經常向老師反映到孩子在家做作業速度慢,經常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不知如何是好?當老師問及孩子在家怎樣做作業的時候,有的講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有的講孩子一邊玩一邊做作業,有的講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聽大人講話等等。這些原因都是造成孩子作業速度慢的因素。由於外界干擾大,孩子的精神難以集中。有大人在他身邊講話,就不能夠好好地集中精神做作業,速度就會慢。無論什麼原因,家長都必須消除可能影響孩子完成作業的干擾原因,給孩子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去學習。

  6.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當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普遍過高,他們希望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只要孩子端坐在書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總是催促孩子“坐好一一開始學習”。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危險。無視孩子的心理特點,任意延長學習時間的做法會使孩子把學習和遊戲對立起來,厭惡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會養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因此,家長切莫目光短淺,捨本逐末,不能忘記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頭等大事。

  7.鼓勵孩子獲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孩子一旦獲得成功,就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下去。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引導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長應該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他們去制定一些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覺得能夠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動力去做,就會獲得成功。當他體現到成功的樂趣時.就會有興趣,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孩子就不斷取得進步。孩子樹立目標.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漸進,能操之過急。家長要耐心引導,具體幫助,使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比如,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拼音和常用漢字後,可讓他們給外地的親戚寫封簡訊,並請求遠方的親人抽空給孩子回信,讓他們嚐到學習的實際效用,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8.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增強子女的求知慾

  孩子是學習的當事人,被迫學習,被迫考試,學習處於被動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對學習生厭是可以理解的。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換一種方法,不是經常讓孩子去解答問題,而是採取讓孩子創造問題的學習方法。這不僅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而且會激發討厭學習孩子的學習興趣。

  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孩子會考慮什麼地方是要點,父母也可以在指導孩子學習時以此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會對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覺得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對父母來說,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較擅長,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如果堅持這種學習方法,孩子就會在平常的學習中準確地抓住學習的要求和問題所在。此外,這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滿足孩子的自尊心,學習自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9.讓孩子做老師,提供運用知識的機會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做老師去教父母,試著交換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場,會提高其學習的慾望,同時,為了使雙方明白,自己必須深入地學習並抓住學習內容的要點,這對於其自身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10.開展競賽

  “競爭”是支配人類行動的一個重要動力。比起一個人努力,不如和對手競爭能更大地發揮自身的潛力。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和同班同學一起學習,一起寫作業,看誰寫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個比自己成績略高的同學作為物件,暗下決心,爭取逐步趕上和超過他。

  11.把學習計劃公之於眾

  利用心理學戒菸的一種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開宣佈:“我要戒菸了!”這樣做,會起到一個強迫約束效果。當你忍不住想抽時,馬上就會想到:“是否會被別人笑話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沒出息了”,因此就能堅持到底:“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實行自己的計劃。”制定讀計劃也是同一個道理.不要只自己暗下決心,而是應該向家人或朋友公開宣佈:“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這樣,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12.利用“報酬效應”激發學習興趣

  在做功課時,有想睡覺、看電視、吃零食等的誘惑時,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設定在達到某個目標或階段後,以獎賞的形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就是說只有達到規定的程度之後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來,你可能為了及早得到獎賞而專心致志地學習,並儘可能縮短學習時間以求得滿足。像這樣快樂的記憶比被迫強記更牢靠、更持久。

  13.和孩子討論他的將來,可激發他讀書的意願

  每個孩子,都會有對自己的未來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讓孩子充分發表他們對將來的希望,不管是多麼不切實際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讓孩子瞭解,為了自己的將來,目前辛苦讀書是必要的,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14.瞭解子女的學習能力

  切記千萬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強加給孩子,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目標的制定還要因人而異,即使制定訓練目標後也應不斷調整,使之始終處於理想的模式。

  15.培養子女善用餘暇時間的習慣

  在餘暇時間中,孩子覺得沒有壓力,情緒可以得到舒緩,家長更容易通過觀察評估孩子的真正學習能力。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覺地形成對學習的興趣。

  16.家長必須加強自己的求知慾

  孩子善於模仿與其親近的人,通常這個物件是父母,因此家長不僅要重視言教,身教的配合也是相當重要。求知慾強的家長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17.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與孩子學習興趣的關係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態度。經常在家中被打、罵、拿他們和班的優秀學生比,經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他的不滿等,這樣做法只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棄,對學習失去信心,沒有興趣,造成一種惡性迴圈。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變的。當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點點的進步時,家長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意識到他是在慢慢改變。.家長要學會拿孩子的現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學比,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還要在行為上做到對孩子的優秀行為及時強化,不良的行為適當懲罰。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千萬不要給預定的獎勵。當孩子在家裡有了改變的時候,家長可以和老師聯絡或溝通,讓老師在學校或班裡給予鼓勵和表揚,及時強化他們的好行為。

  18.要讓孩子有危機感,要有壓力

  對於每個孩子和家長來說,要想塑造自覺的人生,這都是一個不可迴避而且必須想得清清楚楚的問題。學習動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輸,要形成自覺,要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分析得來。要讓孩子對自己成長生活的小環境和大環境有正確清晰的認知,有危機感。關於大環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頭禪就是“現在是競爭社會”。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激烈競爭的大環境,是應當熱烈響應,並積極參與其中的——要讓孩子真心向往競爭。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方法2

  1.社會性增強

  用手勢、言語來鼓勵孩子的表現,例如拍手或讚美,但是一定要具體的讓孩子知道他們好在哪裡,例如說:“寶貝,你的太陽畫得好漂亮。”

  2.物質性增強

  可以用小禮物或小糖果、餅乾等具體的物質來獎勵孩子,只要覺得他們表現得好就給一樣,使其覺得得到實質的鼓勵,但是這種獎勵可以慢慢減少,直到孩子不是因為物質而去參與,而是自發性的喜歡。

  3.活動性增強

  如果覺得孩子表現的不錯,就可以帶他們去戶外走走,或者玩玩遊戲,讓孩子當小老師,帶頭與大家一起玩,小朋友會很有榮譽感,就會繼續專注這件事了。

  4.符號性增強

  可以用分數、有可愛圖案的章、貼紙等符號性的獎勵,讓小朋友知道他們表現得很好,甚至是列一張一個星期的表,用以比較每天的表現情況,得到的符號愈多,表示表現得愈好。但這也可以慢慢減少使用,讓孩子忘記可以得到章或貼紙時也會去做喔!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但是操之過急卻不見得好,所以,我們可以一樣一樣地來發掘孩子喜歡的活動,但其實無論如何,順其自然,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是最重要的。

  5、閱讀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喜歡閱讀,可以用符號性增強法來鼓勵,譬如用一張表來跟孩子說:“你今天讀了幾篇故事,就有幾張貼紙在面喔!”

  但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和他一起閱讀,或者說故事給他聽,但說故事時聲調一定要誇張,要有抑揚頓挫,孩子才會覺得好玩,而不是用平淡的聲音,小朋友一下就會跑掉了。

  或者可以用手偶來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是帶他們去看與書中有關的兒童劇,使其對內容熟悉,自然而然會喜歡閱讀拉。

  6、音樂

  要培養音樂素養,平時在家的時候就得放不同的音樂給孩子聽,多聽一些不同的旋律,可以刺激腦部對音樂的靈敏度。如果再加上樂器就有趣了,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敲擊樂來玩起,那是孩子從一歲開始就很喜歡玩的遊戲,家裡不一定要有真正的樂器,只需要牛奶罐或者水桶,翻過來就可以當鼓來敲了。

  7、繪畫

  平常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寫生,透過看到的東西來畫,可以加強對於顏色的敏感度,如果是在家裡,就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畫出故事中的東西,運用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畫出海底世界、畫出森林裡的動物等。

  還可以用各種素材教孩子玩貼畫的遊戲,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素材與教具愈多的遊戲及課程,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但是小一點的孩子,卻是愈單純愈好,以免他們手忙腳亂。

  8、體能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跑跑跳跳的,所以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及手腳協調,還可以透過各種親子游戲,讓彼此的關係更密切,對於置身在大都會的孩子來說,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山、看看海,對於所有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9、智慧

  從小小孩開始,就可以買一些益智玩具讓孩子玩,讓他們想辦法瞭解玩具的玩法,例如積木、拼圖、串珠子、走迷宮之類的,不但可以讓他們多動動腦,還可以培養耐心及邏輯概念。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學下象棋、跳棋了,這種非學術性的活動,可以讓他們對課堂上的事情也變得有耐心。

  10、創造多元學習環境

  孩子在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真正的興趣,家長可以讓他們多方面地嘗試,一定要多給他們學習的機會,所謂“多元智慧”就是要多元地發掘孩子的潛能,不只是語言、不只是數理,尊重他們的選擇,使他們盡情的發揮,孩子會有多元無限的發展機會,只要對於有興趣的東西,他們一定會發揮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