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物教學隨筆

  中學生物很多知識其實與其他的學科之間都是相通的。那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第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學科易混淆名詞之辨析》 。文章作者陸新 華辨析了高中生物學科中幾個比較容易混淆的名詞,如:蛋白質與蛋白,著絲點與著絲粒, 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逆轉錄和反轉錄等,看完這些名詞辨析,我們會發現在平時的學習 中我們也經常會忽略對那些概念比較接近的名詞的辨析, 有些名詞雖然我們知道兩者之間有 所不同,但要我們仔細辨析我們一時之間會說不出來,甚至有時會把兩者混為一談。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 我一直認為著絲點和著絲粒是同一個概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講解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均用“著絲點” ,而在細胞生物學教材中講解染色體結構或細胞分裂 時,又常出現“著絲粒” ,我一直以為兩者為同一結構,之前也沒有仔細去探究兩者是否不 同, 但這篇文章後才分辨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染色體主縊痕處的特殊分化區域由富含 重複鹼基序列的 DNA 異染色質區組成,稱為著絲粒,將染色體分成二臂。在細胞分裂前期 和中期,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後期兩個染色單體的著絲粒分開。著絲粒是一種 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在結構和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種不同的結構域。著絲點就位 於著絲粒的其中一個結構域—著絲點結構域中, 是著絲粒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 盤狀或球狀結構。著絲點與染色體的移動有關,在細胞分裂的前、中、後期,紡錘體忽的紡 錘絲***或星射線***直接附著在著絲點上而不是附著在染色體的著絲粒上,沒有著絲點,染色 體不能由紡錘絲牽引移動。因此,著絲點和著絲粒並非同一結構,它們的動能也不同,但它 們的位置關係是固定。

  由於著絲點與著絲粒聯絡密切, 結構成分互穿插, 功能方面聯絡緊密, 兩者常合稱為著絲粒-動粒複合體。

  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專有名詞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及範圍。但在平時 我們常把相近的名詞混為一談,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師的教學中出現 這些問題將會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成會帶來相當大的阻礙。這篇文章也給我們敲了個警鐘, 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範生,不能很好的分辨這些名詞,甚至有時把兩個名詞混為一談,說 明我們的專業知識學得不紮實, 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時候就多注意這些意思相近的名詞之間的 辨析,只有我們把專業知識學紮實,注意把我們學過的知識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辨清,在 以後的教學中才不會誤導學生, 才能更好的為學生講解, 而且我們應注意在以後為學生講解 到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時我們應特別強調。

  對自己的學生負責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 素質。

  另外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細胞的能量‘通 貨’—ATP”一節教學的思考》 。該文章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 些知識明明在課堂上已經強調多次了,可是還是有部分學生記不清楚,經常弄錯。這裡面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原因往往會被教師忽略的,就是學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結合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節課的教學從前概念的產生,如何發現學生的前概念及如何 正確處理學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講述如何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

  這篇文章有利於我們現在學習的教學設計, 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如何 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記住新知識外, 我們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前概念, 對重點的新 概念要重點的與之前學生可能接觸過的錯誤的前概念區分, 這也是我們這是以後真正去給學 生上課應該注意的問題之一。

  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對於學生的一些錯誤的前概念我們避免不了, 學生在進入 高中的時候,已經在小學的科學課、初中的生物課接觸、學習到了許多生物學科的知識,而 且學生也會從網際網路,平時生活學習到相關的生物知識,這些知識數量很多,有部分學過的 知識是因為當時知識水平不夠而沒有深入學習,只學習淺表,而有一些資訊是錯誤的,這就 使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生物的時候會有這些前概念的干擾。

  作為老師應利用各種方法, 如課 堂提問,及時瞭解及發現學生是否有錯誤的前概念,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受到干擾、誤導,影 響學習效果。

  生物學科中的很多知識其實與其他的學科之間都是有聯絡的, 如文章作者舉例說明的細 胞的能量“通貨”—ATP,在其中涉及的化學鍵在化學學科中有學習到,而在政治學科中也 有對 “通貨” 的學習, 老師可以利用學科交叉, 以及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幫助學生辨析前概念。

  篇二

  十年的粉筆人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也學會了在課堂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傳遞給每位學生,把和諧的微笑送給每位學生。因為有位教育專家說過:讓學生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裡。我想:

  把激勵帶進課堂,上好開學第一課。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信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開學第一課,總是向學生闡述生物學習的意義,列舉幾年來自己所任班級的中考成績***優異***,鼓勵學生認真聽從我的指導,嚴格遵守生物課上的四點要求,就能取得好成績,讓學生感覺在我手下是很榮幸的事,應好好珍惜。

  把微笑帶進課堂,生動幽默進課堂。利用合適的辦法提高學生注意力,適時的玩笑更可提神,營造氣氛。對於上課睡覺的現象,開學第一課有嚴格的要求,但偶爾也有打盹的,不集中注意的現象,此時我會突然停頓,或乾脆停止一分鐘講課,條件是一分鐘後不得再有走神的,順便也讓剛才溜號的學生看看黑板上的板書,再次理清思路後,上課的效果就好了許多。有時,我會把與生物知識相關聯的成語、諺語、歇後語展示給學生,如“大樹底下好乘涼”、“筍有多大,竹有多粗”、“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 ”,這些不僅使學生一下胃口大開,氣氛異常活躍,課後學生還有反覆的哼唱。

  把競爭帶進課堂,特別的愛給“差生”。生物可以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有一門優勢學科,可以讓“差生”看到希望。每次作業批改後,考試成績下來,這些“差生”成了我辦公室的常客,在他們身上狠下一番功夫,鼓勵好點的要領先,差的不要相信這就是自己的水平,下次我也會成為更好的!讓他們心中憋足了一口氣,每次都會有一進步。

  篇三

  1. 新版初中生物學,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版初中生物學就注重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努力為學生創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根除“灌輸式”這一過分偏重講授,偏重分析,偏重演繹,偏重推理,輕視綜合、歸納、滲透的教學方法體系。在這種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課講得很精彩,頭頭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但由於忽視了綜合、歸納、滲透,結果造成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嚴重不足。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就儘可能精簡課堂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的機會,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更多的時空。例如“種子萌芽需要的外界條件”一節的教學,通過分組做發豆芽的實驗,再分組講出由學生自己歸納的關於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水分、空氣、溫度。在做發豆芽的實驗的同時,請同學們注意觀察你發的豆子有多少發了芽,又有多少不發芽,同時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通過探究實驗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培養了操作技能,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版初中生物學,要求我們精心組織,注重知識發生過程的分析,把握知識系統內部的關聯和轉化,促進知識、技能、思維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 新版初中生物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程式式、研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等先進媒體,使生物學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現行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3. 新版初中生物學大力提倡“開放式”教學。

  作為主要經濟,資源的知識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知識的共享性,即指知識不具有排它性,可供許多人同時共享,較少受時空的限制。加之,計算機網路作為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正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知識經濟的這些特點呼喚“開放式”教育,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有較強攝取知識的能力和具有開放思想的人才。新的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例如,實驗教材每三節探究生命的方法中探究“蚯蚓的剛毛運動中的作用”的實驗,課前老師講明本節課的任務和學習方式後,學生就相互協作,分小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熱烈地議論,相互幫助著操作、學習,課堂的知識資訊多向傳遞,熱點區域此起彼伏,學生學得輕鬆、活潑。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資訊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