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教師隨筆
中班老師寫了哪些隨筆來練練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村口有棵百年老樹,軀幹彎曲,凹凸不平,長得難看極了。木匠們說它一點用處也沒有。別的樹早早被木匠買走了,唯有它孤獨地立在村口,成為孩子們攀爬的玩物。有一天,一位園藝師偶然發現了這棵奇醜的老樹。“好樹!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樹啊!雕琢一下,肯定是一件絕世之作!”他以比同品種樹木十倍的高價買走了這棵奇醜的老樹……
園藝師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樹農因其將一無是處的老樹賣出了意想不到的“最美價錢”;園藝師因其獲得了難得一見的“最美佳作”;醜樹也因其綻放出讓人難以置信的“美麗價值”……
“教育的眼光”同樣也美在不拘一格。教育實踐中必然會經常出現諸如“醜樹”的情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自然會共同面對,各自審視,也自然會因為視角、閱歷、需要等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眼光”。羅曼·羅蘭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故事中的“醜樹”可以幸運地“綻放美麗”,一方面是因為園藝師自身特別的“職業眼光”,他在蒐集、培育、修整、鑑賞不同園藝作品的工作過程中錘鍊了自己“不拘一格的眼光”,也養成了“不拘一格”觀察、判斷不同園藝素材的習慣,即使遇到的不是醜樹,他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職業習慣;另一方面是因為園藝師自身特別的“創造眼光”,他們渴望用自己的眼光發現並擁有“可塑之材”,用自己的園藝技藝雕琢並培育出“絕世之作”,醜樹的出現自然讓他欣喜不已……育人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借鑑園藝師“不拘一格的眼光”去審視、修正自己在不同育人環節中的“習慣眼光”、“守舊眼光”,才會讓自己的實踐物件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儘早遭遇“最美的眼光”、擁有“最美的心情”、綻放“最美的自己”。
“教育者的發現眼光”美在不拘一格。受教育者外在表現和內在潛力各不相同,蘊藏其中的“美麗價值”自然不會輕易發現,要想避免和“醜樹”一樣被忽略、被漠視、被挖苦甚至被歧視的情形,自然離不開育人者不拘一格的“發現眼光”。一是多些“呵護的眼光”,必須時刻留心每一個受教育者的身心狀況,特別是視角過程中那些沉默的、迴避的、冷淡的情形,全面分析並準確把握每一個孩子的需求變化,不斷審視和及時修正自己的每一種“評價眼光”。二是多些“換位的眼光”,每一次實踐活動前多去想一想他們的成長願望,多想一想他們的興趣取向,多去想一想他們面對的現實生活,多去體會一下孩子們內心的世界,主動摒棄過於機械、“自以為是”的想法和做法,主動改變一些不合時宜的施教目標、評價方式,甚至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習慣,盡力讓自己的教育願望儘量和學生的需求一致,讓自己的不同時期、不同環節裡的施教內容能夠儘量適應學生的成長願望。這樣的“教育眼光”才會真正喚醒每一個孩子的活力,才會讓他們在成長天地裡盡情展現“最美的自己”。
“受教育者的成長眼光”同樣美在不拘一格。受教育者因為各自不同的教育條件、自身狀況等因素的限制,在各自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不同環節裡都會有自己的“期望眼光”、“進取眼光”、“鑑賞眼光”,對於高明的育人者來說,這同樣是一種不可忽略的“教育資源”。一是即時激勵,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相機把握其中或淺或深的心理傾向、或易或難的成長衝動,及時給予恰當有力的激勵方式和內容,促其滋生出清晰的“自信眼光”。二是及時引導,即時創設體驗情境,引導他們充分品嚐自我成功的快樂,讓其不斷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可以擁有“自強眼光”。三是嚴格規範,始終不忘給予適當有效的紀律約束,始終不忘施加自然有形的環境薰陶,磨練其意志、感染其品格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律的眼光”……育人者尊重、理解、適應、滿足不同孩子不拘一格的“眼光”,讓其可以清晰地看清自身的差距,可以滋生上進的動力,才會讓他們的“成長眼光”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孩子在成長中不僅會有“願景的差異”,也自然會有“眼光的差異”,尊重孩子,自然需要教育者用自己不拘一格的“育人眼光”去關注、去熟悉、去適應、去呵護他們不同成長階段的“成長眼光”,才會營造出“最美的情境”、策劃出“最美的方案”、生成出“最美的細節”……“最美的教育”才會得以綻放精彩。
篇二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自我調控是開展教學活動必備的教育藝術,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自我調控恰到好處,就能維持、推動教學過程的進展,出現融洽和諧、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就幼兒教師而言,我認為應掌握如下三方面的自我調控。
一、教態的調控
當教師一走進教室,他的體態語言就開始表情達意了。有經驗的教師是非常重視用“體態語言”來調控教學活動的。
1、微笑時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表情
情感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運用情感,以情感人。當教師滿面春風、神采奕奕地來到幼兒中間,教師的情緒輻射就會使孩子產生愉悅歡喜之感,對教師油然而生的親切、親近之感使教師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主動權,融洽和諧的教學情景和氣氛縮短看師生間的距離
當然,微笑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教師來到幼兒園前,微笑中要帶有熱情,以獲得幼兒信任;提問時,微笑中要顯得深沉,以引起幼兒的思考;一旦幼兒回答問題受挫時,微笑中要顯得溫柔親切,以減輕他失誤的沮喪;而對幼兒的質疑,微笑中要表達出讚許和鼓勵……只要教師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春風徐徐吹入幼兒純潔美好的心扉。
2、教師應用豐富的表情來幫助自我調控
教師的臉是幼兒的一本“活教材”,要讓幼兒從這本“教材”上讀到許多指令、感受到許多溫暖,以此調節幼兒的學習興趣。如:當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的表情可以“冷”一點,以示教師的莊重和威嚴;有時教師也可以“熱”一點,即興發揮,以示教師的風趣和熱情……凡此種種,不一贅述。所以教師既要懂得“生氣”“不滿”的藝術,也要會“風趣”“機智”,懂得靈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學調節的力度。
3、教師應時時用眼神來進行調控
眼神能傳遞豐富的意蘊,其交往作用往往連語言也無法企及。教學中教師的眼神要具有敏銳的透視性,以廣角度的掃描捕捉反饋資訊。同時,教師的眼神又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意願,要帶有信任、期待、激勵,以營造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氛圍;就是用眼神批評孩子,也要融入豐富的感情,使幼兒容易接受。其實幼兒非常留心教師眼睛中透出的資訊,因此教師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無人,也不能執著於一點、居高臨下,要永遠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時擴大目視範圍,並使目光具有針對性,既把全體幼兒置於自己的眼下,使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也要針對不同的情況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況而有別。
4、教師應適當用“動作語言”來進行調控
動作語言是幼兒教師特殊的職業語言。當幼兒哭著來到幼兒園時,教師要會蹲下,拉著幼兒的手,甚至抱起幼兒,以使幼兒獲得安全感;當幼兒大膽正確地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略帶誇張地伸出大拇指,甚至親他一下,以使幼兒體驗成功;當幼兒遭遇困難時,教師要走上前彎下腰,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幼兒就會鼓起勇氣……這些動作語言的調控,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更是教師職業的需要。
二、教學內容的調控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其教學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準備階段把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資訊之間的差異和背景縮小到最低限度;在實施階段,又以自我調控來彌補這種差異和背景。
篇三
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湧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先來的!”“不行!我也要當爸爸,我從沒當過爸爸!”原來是馬志巨集和張子旋為了當爸爸爭得面紅耳赤。只見張子旋一手抓著圍裙,一手緊拿著小鍋,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看著看著我萌發了看看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我躲到不遠處觀察。不一會當媽媽的欣宜也過來了,她想了想說:“你們倆個一人當一會吧?”這時馬志巨集也想出了辦法:“要不今天你先當爸爸,明天我再來當爸爸,好不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難題,孩子之間也難免發生爭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繞過這些煩惱,並努力為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恰恰就是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給了孩子寶貴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發生問題的時候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