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巨集村採風隨筆

  安徽巨集村的美有著濃厚的文化沉澱。那人們去安徽巨集村採風回來後,都寫了哪些隨筆?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2012年立冬前的一天,我們坐上了公司蘇州金龍快客沿杭徽高速向安徽”中國畫裡的鄉村——巨集村“駛去,車在高速路上賓士著,天氣與我們也開起了不大也不小的玩笑,天空似一張娃娃臉,時而陰沉著,時而似哭泣著,時而燦爛著,老天爺卻始終沒有下起雨來,我們覺得很幸運。

  金龍快客車抵安徽省歙縣鏡內後,高速公路旁盛開著的一朵朵白菊,黃菊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公司行政部經理吳麗萍詢問我們是什麼花?應該是秋天的菊花,我說。透過車窗玻璃,放眼窗外,菊花開的如此明豔亮麗,如金秋田野裡金燦燦的稻穀,飄來一陣陣的菊花香。車抵休寧縣下高速後,到達湯口鎮,師傅停下車來,我們採風團16位男女一起湧下車,走向路邊的菊花田野,我精心的採摘了一朵,聞聞菊花散發出來的一陣陣清香,放在車座上。有的徑直走向花叢中與菊花共舞,讓攝影者拍個夠。聞著淡淡的菊花芳香,我們在菊花從中合影留念。在這個深秋裡,辛勤的蜜蜂在嗡嗡地採蜜,我們不知道此刻是在與菊花共舞還是與蜜蜂共舞?在田野裡有三三兩兩的花農和村婦,身背揹簍在採摘盛開的白菊,黃菊花。我猜想:這滿山遍野的菊花,是當地農民的一項農業產業經濟收入。

  在這條公路沿線上,我見許多的滬,蘇,浙江牌照的旅遊大巴和私家車紛紛在放慢車速,或者停下車來,讓遊客親個夠,一些愛好攝影的發燒友也舉起了長槍短炮,與菊花親密拍個夠。我們的金龍快客驅車四個小時才抵達巨集村,在黟縣巨集村,車在山間崎嶇公路上,車窗外已經是雲蒸霞微,畫時而濃墨重彩,時而如淡墨寫意,恰似一幅幅山水畫卷,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來到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安徽巨集村。到達巨集村後,已經是午後近一點鐘了,我們在一家臨街道的飯店就過午餐後,直奔巨集村景區。雖然長途奔波四個多小時,身心有一些疲憊,還是在導遊的帶領下將巨集村風景區走馬觀花地遊了一遍。在歸途中,第一次採風巨集村,來回歷時九個小時,我認為一句話:巨集村,值得諸位遊客一遊!

  採風歸來後,創作了一首關於菊花的現代詩,標題《秋天,菊花開的季節》,發表在餘杭區文聯季刊2013年第四期《美麗洲》上。

  篇二

  陰雨綿綿對於旅遊來說,絕對不是令人喜歡的天氣。然而對於這多情的黃山山麓來說,這又實在是一種奢望,這裡的陰雨天氣總會給人一種身臨仙境的遐想。來到巨集村,是中秋前的雙休。空調大客在半晴半陰的山間國道上興奮的前行,雨水呼呼的打著車窗。及至看見了高大的雕甍灰瓦,天氣也出奇的好了起來,薄薄的霧氣間投進了幾絲光線,儘管天空還有些陰沉。大口的呼吸,仰望著帶著徽派氣息的古建築,忽然間,我靈光一閃,那一霎那,我分明看到了明王朝的天空。

  青磚黑瓦,板橋人家,古樸的儒商文化一定還在這裡,我堅信,來之前,這個念頭已經默默地在心中思忖了千遍。我總是掘強的認為,去一個地方,總得尋著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只能感知得到的東西,那才是完滿。可惜近來的名勝景區,人為的僵硬造作,已漸漸的讓古樸的中國文化蒙羞。自然的奇景也漸漸的被蒙上了濃厚的商業光環,常常會發現美麗的山川秀景前竟然找不到一處可以照相的地方,背景裡全是形形色色的遊人。然而,這裡,臺石的老街上,巨集村的遊人們,一來到了這裡,便被融了進去,讓人覺不出天地人之間的不和諧處。記得去年去西安,在參觀兵馬俑時,導遊告訴我們,俑坑裡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與自己面相極相似的面俑,可惜那只是個體的雷同。而在這裡,人的總體得到了昇華,人被這景色接納了。這本就是一個包容而和諧的地方,每一個角落裡都彰顯著和而不同的中庸理念,每個人來到這裡,都會找到自己的歸屬。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嫋嫋的青煙,帶著淡淡的燒餅的清香。望著這如山水畫的街景,的心情難得如此的平靜,竟把一切的煩惱都拋諸腦後了。我捋捋蓬亂的頭髮,心中千潮百湧,自從去年畢業以來,一直鬱郁不安,怨天尤人,整日面帶愁容,每當遇到一個好友或親人,巴不得掏空肚腹般的訴苦,結果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給他人也帶來一種不安。只是憔悴了身體,消磨了志氣。但是來到這裡,這裡的街道沒有“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那種規整的格局,卻有著一種散文式的錯落有致,形散而神凝,就像從一個根延發出去的參天蒼木。人生莫不如此,不求如此中規中矩,只求錯落有致,寧靜即美!心如止水,雖千波萬浪而終歸於平靜。身處的環境浮躁與否,對於智者而言,終歸只是一種幻畫。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唯大成至聖者能逍遙於三界。

  遠處,一位長髮飄飄的攝影師正在拍攝,我整了整衣襟,望了望鏡頭,只要有一顆寧靜的心,我便也是這水墨畫中的一景。

  篇三

  我一向愛好旅遊,只去過一些名山大川、歷史悠久的人文場館,對於江南及徽文化卻是知之甚少。最早得知巨集村是源於一位學生,他每年假期都去巨集村採風寫生,知道我喜愛旅遊,於是向我推薦了巨集村。我第一次從圖片中看到巨集村,便滿懷憧憬,嚮往著走近它、親近它。

  結束休寧齊雲山之行,我坐車來到黟縣。巨集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原名弘村,取弘廣發達之意,清乾隆年間改名為巨集村。村落背水面山,村內學堂書院林立,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只有黑白兩色。遠遠望去,宛若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用“中國畫裡的鄉村”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

  進入巨集村,首先看到的是村前一泓碧水,一座古橋連線街道對面的村落。南湖是巨集村的經典美景,湖畔濃蔭覆蓋,綠柳輕拂,岸邊柳枝葉片垂落在湖面,一陣清風吹過,湖水蕩起層層漣漪,水面葉片也隨之浮動。湖中間有一堤岸,一座小巧精緻的拱形石橋靜臥堤上。站在石橋上近觀,湖邊倒影如畫,遠處山峰連綿起伏,水天一色。

  從石橋走過,進入村中,依次看到墨香四溢的書院、高大肅穆的祠堂和寬敞別緻的庭院。每一處院落都有高大的院牆,幽深的宅子。不論門樓、廳堂,還是磚雕、石雕,都美輪美奐,顯示出徽派建築的特色魅力。進入院內,高堂上懸掛著楹聯字畫,案几上的裝飾品古樸典雅。堂間案上的陳列十分講究,左邊擺放明鏡,右邊陳放古老花瓶,中間樹立著鐘錶,取意“終生平靜”。廳堂上懸掛著許多楹聯,如“嚼詩書其味無窮,敦孝弟此樂何極”、“傳家有道唯存厚,愛世無奇但率真”,印刻著徽商奮鬥創業和艱苦守業的歷史。

  順延南湖走到村內街巷,巷道兩旁是四通八達的水系,遍佈整個村落。這種水系結構,是巨集村先人們特意設計而成的,將附近的山泉引到村中,讓每一戶人家都能便利取水。穿過幾條街巷,看到一個半月形水塘,名為“月沼”,電影《臥虎藏龍》就曾在此取景。池塘水面異常平靜,四周的徽派建築倒映在水裡,繪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巨集村最有名的建築當屬承志堂,有“民間故宮”之美譽,富麗堂皇,氣勢恢巨集。據介紹,承志堂是汪定貴經商發家後,花費鉅額金銀財寶、耗時六年建起的庭院。院子庭徑幽深,從弄堂走向後院,牆上藤蘿密佈,古舊的木門上掛著一把把鏽跡斑斑的鐵鎖。在巨集村,像承志堂這樣的精美建築還有很多,如敬修堂、樹人堂、德義堂。每一處的窗櫺、橫樑、木門和磚石都有雕刻,設計精緻巧妙。

  巨集村的美不僅體現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更讓人歎為觀止。走進巨集村,你會頓生遠離城市喧囂之感,即刻淡化塵世浮躁之氣。山水田園,房屋建築,花草樹木……彷彿一幅美麗畫卷,沉浸著悠久的文化藝術底蘊。

  巨集村——“中國畫裡的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