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隨筆

  幼兒園孩子淘氣,但也可愛。關於中班的隨筆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在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來了兩位剛剛跨出校門的音樂老師一張老師和王老師。張老師畢業於大學的音樂專業,主修美聲,很受學校領導重視;王老師則畢業於縣裡的中師,個性活潑,愛唱愛跳,校領導和其他老師對她的評價是“孩子氣”。張老師的課堂十分嚴肅安靜,她按部就班地教我們練習音階,從“1”到“7”、從“7”到“1”,怎樣練習共鳴,怎樣運用氣息,上課的時候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著,小心翼翼地學唱,生怕走調了被要求嚴格的張老師批評。這樣緊張的音樂課,一直延續了兩年。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的音樂課被王老師接手了。王老師的課堂沒有枯燥的音階,不用吸氣、吐氣;快樂的歌要用愉快的情緒來唱,難過的歌要用悲傷的表隋,原來學得很艱難的歌曲似乎一下子變得簡單起來,我們發現音樂課竟然可以如此生動。個性活潑的王老師還常常跟我們玩成一團,跳皮筋、玩彈珠、踏青、打雪仗……幾年下來,王老師幾乎成了“全民偶像”。而之前被學校領導寄予厚望的張老師,她的音樂課非常專業,她的態度也很認真,但是,她跟孩子們的距離是那樣的遙遠。

  如今,當我自己也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時,重新審視兩位風格迥異的音樂老師,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啟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交往和諧的境界。”王老師的“孩子氣”,讓她的教學化繁為簡,孩子的快樂她能感同身受,孩子的興趣點她能因勢利導,教學自然能事半功倍。而張老師,她過於重視音樂的專業性,對孩子的學習特點又缺乏足夠的瞭解,在情感上難以引起共鳴,所以她的音樂課才會顯得枯燥、緊張,不受歡迎。

  篇二

  下課了,我告訴孩子們:上完廁所後口渴的可以去喝水。我在廁所裡照顧其餘的孩子,浩浩突然跑過來告王立瑞的狀,說他把水倒進水桶裡了。我連忙把立瑞叫過來要把事情弄明白。摘 自 小 精 靈 兒 童 資 訊 站我問他:“立瑞,你怎麼把水倒掉了?”

  立瑞說:“我接的水太多喝不了,倒了可惜,所以我把水到進水桶裡,老師你可以來洗拖把,你不是教育我們要節約用水嗎?”

  我不禁一笑,多麼可愛的孩子呀!

  同時,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對他進行了表揚,教育全班孩子向他學習。 原來孩子對老師的話這麼在意。經常聽到家長說老師說的話孩子全都聽。教師要注意平時的行為和話語,這可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篇三

  星期四下午的午點是吃香蕉。在孩子們吃水果的過程中,我偶爾會有意無意地滲透一些相互“謙讓”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些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先拿的總揀小的。但是,也出現了這樣兩個問題:洗手快的孩子總是先來拿水果,而這些幼兒的胃口一般較好。相反,後來的幼兒常是一些動作較慢、胃口也不是很好的幼兒。由於前面的幼兒謙讓,拿了小的,留下大的給這些胃口不佳、動作又慢的幼兒吃,結果他們吃得更慢甚至吃得苦惱。

  今天吃香蕉時,我徵求孩子們的意見:“不太喜歡吃香蕉的小朋友可以拿小一點的香蕉,把大的香蕉讓給喜歡吃的小朋友,你們同意嗎?”,幼兒一致同意,尤其是那些吃得慢的幼兒,更是如釋重負。在幼兒拿水果時,我留心觀察,發現他們充分理解了我的意思,而且配合默契。那些喜歡吃香蕉、吃起來也快的小朋友在拿香蕉時,也並不是專挑特別大的拿。今天的香蕉幼兒吃的又快又香甜。

  可見,我們的教育活動只有根據實際,並且抓住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每一個時機,講究方式方法,才會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