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師實驗課堂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本文為大家帶來關於物理老師實驗課堂的教育敘事,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別讓“意外”攪了“教學”的局
案例背景
課堂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對課堂進行精心預設。而實際的課堂是師生、生生不斷交往互動的場所,是教師與學生個體或群體之間的知識、個性、情感不斷碰撞、整合、調適的場所。所以,課堂總是處於一種流變生成狀態。即使教師預設再完美也難以預想到課堂教學中所有可能出現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根據自己對課堂上各種資訊的綜合把握,及時做出判斷,採取得當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決這些生成性的問題,實踐教育智慧,建構開放生成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成為物理教學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物理教師,由於實驗器材的匱乏,在實際實驗教學中就時常遇到一些“意外”,這些“意外”一方面給我的的實驗教學帶來了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成為課堂中鮮活的教學資源,給我的實驗教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節課,我拎著滿滿一盒子實驗儀器匆匆從實驗室趕向初三***1***班的教室,還沒進班,就聽到裡面一片鼓掌聲和歡呼聲。
“做實驗,哈哈……”“看,那是什麼?”“咦,那不是吸鐵石嗎!”……剛進入班級就聽到下面學生七嘴八舌的談論著。
“大家安靜,在開始上課前我先強調幾點,首先,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第十六章電磁場的學習了,這一章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便於大家理解老師特意準備了很多實驗。”講到這裡,班上頓時又是一片掌聲。“第二” ,我繼續說道,“大家也知道我們是農村中學,實驗器材比較匱乏,所以請大家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實驗規則,愛護實驗器材,有問題請及時舉手。”說完,還是生怕實驗過程過於混亂,達不到預期效果,我又補充道:“還有,如果有同學不按實驗規則,隨便破壞實驗器材是需要照價賠償的。”
說完,我就正式進入了磁場一章的教學。由於是第一課時,所以本節課主要的任務是帶領大家認識磁體以及通過實驗研究磁體的一些性質及特點。在教學進行到一半時,我就讓課代表將磁體,大頭針等實驗器材分發到各個小組,讓學生自己按照課本要求進行探究。班上頓時熱鬧了起來。
“請大家按照課本要求進行實驗!”我又提高分貝在班上強調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聲,班上頓時靜了下來,所有的眼神頓時盯著一個人——小丁同學!
“怎麼回事?”我第一時間質問道。
“老師,我不是故意的。”看著地上裂為兩段的條形磁體,小丁委屈的說道。
“沒用了!”“要賠錢囉!”“剛好裂成兩半,一半一個磁極!”下面的同學開始討論了起來。
當時的我十分生氣,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正準備好好訓斥小丁一頓時,我忽然想起了《中國教育報》上的一篇《請平移到我這裡來》的文章,講得就是教師如何正確處理課堂上發生的一件突發事件。“這不正是一個相似的事件嗎?如果我當眾訓斥了小丁,對小丁的傷害會有多大?以後他還會用心去實驗嗎?如果學生因為怕損壞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實驗,辛苦準備的實驗還有什麼作用?”想到這裡我就接著大家的議論聲反問了一句:“這個條形磁鐵還有用嗎?”
“肯定沒用了。”小胡確定的說道。作為學習委員的他思維一向比較敏捷。
“為什麼呢?”我繼續反問道。
“我們剛剛學過,一個磁鐵應該有兩個磁極,現在這個條形磁鐵裂為兩半,一半紅一半藍,每一半隻有一個磁極,所以肯定沒有用了,除非用膠水把兩半連線起來,才能重新成為一個磁鐵。”小胡不無得意的說道。
“我也同意”“肯定沒用了”……下面聲援小胡的不在少數。
“真是這樣的嗎?剛好老師這裡還有幾塊斷裂的磁體,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說明問題吧”我順勢引導。
頓時,下面又開始忙活起來。不一會兒,剛才在下面一直聲援小胡的班長小王突然站起來說道:“老師,斷裂的一半還是有兩個磁極,你看。”說著,舉起手中的半塊磁體,只見兩端各掛了長長一串大頭針。其他小組見狀,也都紛紛拿起手中的半塊磁體試驗起來。
“原來沒有壞啊!”“現在是一塊磁體變成兩塊了啊!”下面又開始議論起來。
見狀,我順勢開玩笑的說道:“看樣子小丁非但沒有破壞我們的磁體,還給我們多創造出一個磁體啊!不過我們現在的磁體是剛好夠用,同學們可別再創造出那麼多新小磁體了。”這時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只見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視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實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對課本中的理論學習缺乏主觀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而物理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同時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容易讓學生形象生動地掌握原來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藉助實驗更容易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慣性”一節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車,木板傾倒”的實驗;“大氣壓強”一節中“覆杯實驗”和“馬德堡半球實驗”等等,這些實驗都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常以實驗裝置不足、實驗現象不明顯、時間不允許等等各種理由藉口剝奪了學生實驗的權利,但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在我們剝奪學生實驗權利的同時也一併帶走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渴望。直到現在,當我拎著實驗器材走進教室,學生為實驗而鼓掌興奮的場景依然讓我難以忘卻。
2.以人為本,從細微處關注學生的發展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氛圍,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 “以人為本”就是這種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每一個學生為本。這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需要全體教師加以落實的要求。“以人為本”還需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實驗過程中,專心於實驗探究的小丁一時疏忽不小心損壞了一塊條形磁鐵,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時候,他愣住了,並本能地想道歉。這個時候,他已經認識到問題,還有些擔心。雖然之前我多次強調實驗紀律,但是當時如果我對他嚴厲訓斥一頓,殺雞駭猴,也能讓大家在今後的實驗過程中更為注重實驗紀律和實驗器材的保護。不過,對於小丁學生來說,不僅傷害其自尊,同時也挫傷了其實驗的積極性,不利於他的成長與發展。受到《請你平移到我這裡來》這篇文章的啟發,我當時靈機一動,順勢引導,用讓學生出乎意料的方法處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處理,既保護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額外的達成了下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以每一個學生為本不容易,不僅要求教師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巧妙的教育方法,從小事著手,從意外開始,從細微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3.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題,提高教學效率
鍾啟泉教授曾說:“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雖然打破了我的預設,但卻帶給我額外的驚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更讓我順勢達成了超出預定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學中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問題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課前精心的預設是課堂精彩生成的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於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預設,這也是有效課堂教學開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視預設。
其次,由於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再精心的課前預設也無法預知全部的課堂生成。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發生諸多的意外。但是隻要我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靈活應對,有時意外的“生成” 也許反而成為我們課堂的一個預料之外的精彩之舉!
因此,只有將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進行有機融合,即彈性“預設”,善待“生成”。讓課堂教學因預設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有活力,課堂才能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