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敘事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關係著高校師資隊伍素質的整體建設,它既是教師必須遵守的職業規範和必須履行的教育職責,也是教師提升職業素養的有效動力。在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上,生活中遇到哪些教育故事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修身養性,以心潤養

  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文化傳統,但是這項傳統的產生和延續必定是古人在為師道路上付出了眾多艱辛才得以形成良好的師德規範。子曰:“為人師表、教學相長”“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些耳熟能詳的話,無時不刻都在提醒告誡我們什麼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職業道德。因此,身為一名教師,我認為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始終是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所應該不懈追求的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師這一職業也越來越關注,特別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社會傳播媒介越來越先進,各種關於教師的報道層出不窮。在央視不斷尋找“鄉村最美教師”的同時,各種教師體罰侵害學生的現象也隨之流瀉而出。在指責教師的種種不是和各種教育弊端的高聲中,我們確實應該時時反思師德在教育教學中所引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從我做起,也並非易事。比如是否能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在生活中儘量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自卑,讓他們能夠信心百倍地做事,從容地面對失敗和挫折。捫心自問,我確實沒辦法完全做到。

  作為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緒帶到課堂上,甚至是轉嫁到學生身上。記得剛進入教師崗位時,有時會因為學生經常做小動作而失去耐心,導致對學生髮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慢慢地,我開始注意到,每次產生不良情緒時,我的上課進度開始落後,學生的聽課效率也隨之下降。此時,我恍然大悟,是我的不良情緒導致了學生的不良反應,這讓我深深感到自己教育的失敗。在看到個別學生成績下降,不遵守課堂紀律時,教師往往會為了嚇嚇學生,對違規違紀的孩子大聲斥責、重說他們。但一換位思考,就能發現這種無心之失往往會比體罰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更為可怕。造成這樣的結果,往往也是我們教師的自尊心在作祟。

  我應該深刻地明白,每個孩子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不能完全以一樣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學生,這既不科學,也無法體現出教師所應具備的良好的師德。好動調皮才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們認為的“壞孩子”身上也有潛能,我們要善於發現,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些愛、一份尊重。現今學生和教師之間會造成如此多的遺憾、傷害,我想正是我們的師德修養還不夠。因此,不要在違背師德後還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你的關心,你的教育,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健康、寬容的心去教育每個學生,影響每個學生,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素養。

  反思自己的行為,我覺得自己還不具備嚴格的自律和高尚的思想境界。我們教師應該在現實的教育生涯中淨化自己的思想觀念,把愛奉獻給每一位學生。要真正做到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完善自我還需要自身不斷修煉,提高師德素養必將成為一名教師終身追求的目標。

  篇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教育敘事

  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加強的就是其自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作為教師的基本原則,更是因為教師作為學生的行為榜樣,其良好的道德準則更是必不可少。

  經過本學期的德育學習,我對師德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的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於師德師風問題,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倡導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意識,是社會對教育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在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同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記不可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對學生象管家婆一樣吆五喝六。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你一人不可能包打世界,尤其是在理論和技術領域,總存在著大量的你不懂或暫時不懂的題目。碰到學生提問,若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一定要對學生直言你對該題目不懂或暫時不懂,允諾待過一段時間後再回復學生或與學生一起探討該題目,而且一定要言而有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作為教師,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樣做,不僅不會降低教師的威信,反而會有助於進步威信。千萬不能環顧左右而言它,支吾搪塞,由於這樣不僅會誤人子弟,而且實際上也是在貶低自己。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課,因為疏忽,我講錯了一個題目。正當我講解下一道題時,一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這題說錯了!”當時,我回頭一看,腦袋轟的一下,果然,自己的答案錯了。老師自己都做錯了答案,還有什麼本事教學生呢?那時,我腦袋裡閃過一個念頭:不承認自己錯了,在想辦法糊弄過去,反正學生們也不太懂。可當我望著講臺下學生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慾和對老師信任的大眼時,我放棄了。我表揚了那個學生,勇敢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原以為學生會因此瞧不起犯錯的老師,可沒想到學生們因此對我更加尊敬了,上課也更加認真了。

  這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你真正的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尊重你。

  篇三: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這種"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它表現在:當學生受到挫折、處境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以同情、關懷、體貼和幫助;當學生生病的時候,主動噓寒問暖,送藥送飯;對待學生的提問,耐心細緻,和藹可親地給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的統一起來。

  在一次考試時,我正站在教室的前面注視著同學們,只見同學們都在認真地答題,教室裡靜悄悄的。突然,從後天傳來了桌椅的碰撞聲,順著聲音望去,原來是張洋同學邊答題便晃動著桌椅,我大聲喝道:“這是考試,不要太隨便!”誰知他卻滿不在乎,我頓時火冒三丈,怕影響全班同學,耐著性子沒有理他。誰知他竟變本加厲,竟拿出書來抄。於是,我走上前去搶他的卷子,可他不但不給,反把卷子揉成一團。這是我一把將他從椅子上拽起來。把他推到了門外。以後,每到我的課,他不是一言不發,就是在那愣神,和我有了距離。

  一天,平常格外活潑的張洋同學“打蔫了”,我很奇怪,一打聽,原來是他沒有帶飯,又沒帶錢。我趕緊拿出錢給她買了飯,勸他吃。雖然他當時沒說話,我也感覺到他的眼睛在注視著我而且眼圈紅紅的。第二天,張洋同學主動走到了我跟前說:“老師,我錯了”。然後就把頭低下了。

  從此,孩子又恢復了以前的活潑,在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只要用心去教育學生,感動學生,我們就會和諧相處,達到教育的目的。

  篇四:

  一天清晨,剛剛走上二樓,小班長就趕忙向我彙報:“老師,李陳哭了,哭得很厲害!”李陳哭了?李陳是我們班一個倔強而又堅強的男孩子。去年上一年級時,有次他不小心,弄破了手指,鮮血直流,在縫針時,他的額頭上滿是都是汗水,但沒見他流一滴眼淚。今天怎麼啦,他居然哭了,而且哭得很厲害?

  我顧不得放下手中的包,就衝進教室。李陳的位子旁圍了好多同學。他趴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看我進來,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是李陳想爸爸,所以哭了。我想起,去年留守兒童家訪時,我和他姥姥、姥爺交流過,原來李陳爸爸的老家在陝西 ,因為擔心女兒遠嫁受委屈,老兩口要男方過來,在大河廠買了塊地蓋了房子,就在這兒安了家。李陳爸媽原來都在燈泡廠上班,日子過得也挺滋潤。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去年上半年的一天晚上,李陳爸爸騎車撞死了一個老人,賠了幾十萬,家裡從此債臺高築。

  為了生活,他們夫婦遠去江蘇打工,從此沒再回來。一直到現在,都一年了,可憐的李陳也再沒見過爸媽。孩子想爸爸也是很正常的呀。我趕緊扶起李陳,喊著他:“來,小李陳,到老師這兒來,跟老師說說吧。”李陳站起來,我看他眼睛紅紅的,滿臉是淚,我也忍不住眼睛紅了。我把他帶到辦公室,辦公室裡靜悄悄的。我趕緊打來熱水幫他洗洗臉,又把他抱在我懷裡,柔聲問他:“李陳,你怎麼啦?”“早上同學們說爸爸爸爸的,我就好想我爸爸。”“爸爸經常打電話給你嗎?”“有時候打,他們忙。”我又問他爸爸媽媽為啥到外面打工。他說為了家裡還債。我說爸爸媽媽不光是為還債,也是為了讓小李陳將來過好日子,對吧?他重重地點點頭。我又問他爸爸媽媽打電話給他說了什麼。他說爸爸主要讓他好好學習,要聽話,要當好孩子。我表揚他近段時間學習很認真,發言很積極。告訴他有啥困難來找老師,老師會幫他想辦法解決的。又和他說了古代孩子孝順爸媽體貼父母的故事。說到開心處,他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從這以後,堅強的李陳又活潑好動了,不同的事,總喜歡藉機會到辦公室來,和我說說這,聊聊那。作業有困難也不再是躲避,而是來找我幫助。他姥姥說,李陳就是想上學,星期天也念叨要上學呢。

  有人說過:“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師愛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愛”當孩子那份親情之愛缺乏時,老師之愛也能彌補一點欠缺。師愛,是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的熱情鼓勵;師愛,是學生遭受挫折時,老師的親切微笑;師愛,是學生獲得成功時,老師的真誠讚許。師愛如一米陽光,會灑向孩子純真的心靈世界,使他們感受溫暖,汲取力量;師愛若一縷清泉,會滋潤孩子的心靈世界,讓他們體會關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