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感人傷感愛情故事
愛情裡,總有些深情永遠留在心中,任它一直生根發芽。總有些愛只有他們懂得,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總是對著幹的雙方,並不是不愛,只是都藏在了心裡。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藏在餛飩裡的深情
去年秋天,母親查出胃癌晚期。每天早晨,父親還會像往常一樣,和母親一起去晨練。
我站在窗前,看著父母並肩而行,有說有笑,忍不住想哭……
以往,母親每週都會包上一頓餛飩,給父親解饞。父親說,外面哪家餐館的餛飩和母親包的都不是一個級別的,母親包的餛飩皮薄餡嫩,吃起來香而不膩。
每當父親說起母親包的餛飩,臉上滿是神采;而母親聽到父親誇獎的話時,總是笑個不停,有時候在廚房一邊洗碗還一邊高興地哼唱小曲。自從母親患病後,她就改變了習慣,每週要包上三次餛飩。父親也變得越來越能吃,吃起餛飩來是狼吞虎嚥。
母親在一旁埋怨說:“你看你,好像是八百年沒吃過餛飩似的,慢點吃不行呀,沒誰跟你搶。”
我心裡是明白的,母親之所以每週多包兩次餛飩,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時光不多了,能多給父親包一次餛飩就多包一次。而父親也明白母親的心意,每次吃餛飩都吃到發撐。一向注重身體健康的父親不是不知道,吃太飽對身體有害,他是在珍惜每一次吃餛飩的機會,珍惜母親包的每一個餛飩。
對於母親的病,父親和母親都顯得很坦然,我從來沒有聽他們談論過。即使在母親吃藥時,她也是臉上帶著笑。而父親也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彷彿母親只是患了感冒這樣很平常的小病。生活並沒有因為母親的病而有什麼大的改變,家裡的氣氛還那樣溫馨。
我沒聽到他們發出過一聲嘆息,沒見過他們臉上有一絲哀傷。每天他們還是照常去公園晨練,去劇場看變臉,回家後興高采烈地談論。母親喜歡養花,父親一盆一盆地往家買,整個陽臺上滿是花,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花的芳香四處飄溢。
母親越來越瘦,只是精神還是那麼好。那天是週六,我和姐姐陪母親一起坐在客廳包餛飩,父親在樓下和別人下棋。
母親說:“媽的病媽知道,我現在什麼都不擔心,就擔心你爸。你別看他現在整天樂呵呵的,其實,他是怕我傷心,可是,等我真的走了,他一定會很難過、很傷心。”
我和姐姐都不說話,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少年夫妻老來伴,你爸老了,卻沒有伴了,等媽不在了,你們要照顧好他。
藏在餛飩裡的深情
“媽,你別說了……”我哭出聲來。那頓餛飩,父親和母親依然吃得很香,只是我和姐姐卻覺得難以下嚥。
也許人對於死亡真的有預感,在母親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她把我叫到她的床前,從枕頭下摸出一張紙,對我說:“你看看吧,最好儲存好,這樣才能照顧好你爸。”
我展開紙看見上面“一二三四”地寫著許多注意事項:“你爸討厭花椒,做菜時千萬別放。”“你爸每天早晨起來喜歡喝杯涼開水,晚上要提前給他倒好。”……我的淚水一滴一滴地落下。
母親走的那天,父親沒有哭,他蹲在母親床頭,就說了一句話:“老婆子,我還想吃你給我包的餛飩……”母親的臉上浮現出微笑,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辦完母親的後事,父親回到家裡,一句話也沒說,就鑽進了他的書房。不一會兒,我們就聽見了父親的哭聲。我和姐姐趕忙跑進去安慰。
父親擺擺手說:“你們讓我哭一會兒吧。”我和姐姐相互一眼,不約而同地退出了父親的書房。
我終於明白了,父親和母親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堅強,以前他們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只不過是用表面上的笑容來掩飾內心的悲傷,因為他們都怕對方難過。
母親走後的第一個週日,我們姐妹倆按照母親生前囑咐的辦法給父親包了一頓餛飩。開飯的時候,父親夾起一個餛飩,吃了一口,便放下筷子,嘆了口氣。
我問:“爸,是不是我們包的餛飩沒有媽包的好吃?”
父親搖搖頭說:“餛飩有什麼稀罕的,我稀罕的是包餛飩的人,那個坐在家裡給我包餛飩的人再也沒有了……”
我和姐姐的眼裡都噙滿淚水。原來父親並不是多麼喜歡吃餛飩,而是在乎那個給他包餛飩的人哪!
2.彼此欣賞彼此拒絕的兩棵樹
我總以為,我爺爺和我奶奶是沒有感情的。他們是父母包辦,結婚之前沒有見過一面。當一頂小花轎把奶奶抬到爺爺家時,他還躲藏在屋裡寫大字,因為他說過,書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不結婚的。
但他們還是拜了天地。洞房花燭夜的時候,爺爺不見了,他去找少時朋友聊天去了,兩個人研習王羲之的蘭亭序。奶奶一個人在新婚夜裡獨自在燈前坐了一夜。
那一夜,奶奶想她唱戲時的搭檔,在梨園裡,唱青衣和唱小生的總是有些心照不宣的祕密。奶奶也有,被奶奶的母親看出了端倪,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這次找的人家是一個書香門弟——與唱戲無關,也與愛情無關。
在父親的記憶中,爺爺奶奶一直在吵架。奶奶曾把爺爺的筆墨全扔到院子裡,而爺爺則把奶奶的戲衣撕成一條條,結果是他們從此分居,一人住一個屋,一直到老。
我想,如果那時能夠離婚,他們一定是離婚了的,我和父親就是這樣說的。而父親說,傻丫頭,他們不會。
不會?我說為什麼?他們長期分居,而且彼此厭煩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如爺爺會一天在屋裡悶著頭寫他的字,而奶奶則是去公園裡無論春夏秋冬地唱她的蘇三,這樣的婚姻,為什麼還要維持?
但他們一直這樣過著,直到爺爺80歲,奶奶76歲。那一年,奶奶病了,再也不能到公園裡唱蘇三了。我的爺爺從對面的屋子裡走出來,每天給奶奶放著京劇,典型的梅派青衣。
我不懂一個不喜歡京劇的人哪裡會找來那麼多的帶子。在奶奶的屋裡,每天都會傳來那幽咽婉轉的調子。
奶奶最後的時光,全是爺爺在陪著她,我不知他們說了些什麼,但是奶奶走的時候臉上一直掛著微笑,她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個箱子交到爺爺手上。我以為那箱子裡一定是奶奶一生的積蓄,她留給爺爺養老送終的。
奶奶死的時候,爺爺親自去買了一件戲衣,一套粉色的行頭,就是唱青衣穿的那一套,很明豔。
爺爺說,讓她在那邊接著唱吧,既然這樣喜歡。說完了,我看到爺爺兩行老淚流了下來,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而那個箱子,開啟的時候我們都呆住了。裡面是各式各樣的書法碑帖,還有被奶奶扔掉的那些得獎的證書,最後,是一把毛筆,用一根紅絲線捆住。在漫長的人生中,這兩個老人是用多麼含蓄的方式在表達著他們的愛情啊。
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話,是的,他們永遠不可能離婚,因為爺爺知道奶奶喜歡什麼要什麼,奶奶也明白他。只不過他們個性太強也太固執了,他們是兩棵樹,彼此欣賞,也彼此拒絕著。
爺爺去的時候只說了一件事,把他和奶奶葬在一起,因為下一輩子,他要守著她,聽她唱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