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定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定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議論文閱讀技巧

  一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1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分論點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型別: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三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喻證法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絡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型別①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②遞進式。

  五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說明文閱讀指導

  一、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物件,分清說明物件是事物還是事理。

  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誌。

  (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需要採用恰當的

  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瞭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物件的特徵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準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物件,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物件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