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蘇軾蘇轍關係是什麼

  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那這其中蘇軾蘇洵蘇澈是什麼關係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蘇洵蘇軾蘇轍關係

  蘇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在當時也是相當有名的人物,他們父子三人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在都是全才,不僅在文學上的貢獻突出,在政治、、史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下面依次來看一下父子三人的主要介紹。

  蘇洵,他是屬於大器晚成的大人物,到五十歲左右他的作品才被許多人所熟知,年輕的時候不喜歡讀書,喜歡遊覽祖國的山水。快到三十歲的時候才開始發憤讀書,但考試都落榜了,到了三十七歲考試還是落榜,於是他決心不再進行科舉考試。

  蘇洵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繼續去參加那些不合理的科舉考試,而是自己自學成才,想讀什麼就讀什麼,最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理論。等到他四十八歲那年,得到歐陽修的極力推薦他的文章才慢慢有了名氣。

  蘇軾和蘇轍的經歷卻跟他們的父親完全相反,年輕的時候就被金榜題名但他們的一生卻是十分坎坷。蘇軾一生在各個地方當官,地方成績顯著,在朝廷中也當上了禮部尚書的職位,參考科舉考試對當世的變故直言不諱。他的弟弟蘇轍比他的言論更加激烈、尖銳,矛頭直指皇帝,說皇帝沉溺與酒色中,不準時上早朝,不聽從大臣的意見,卻聽從一些婦孺的話。結果他的言論引起朝廷軒然大波,眾多臣子議論紛紛。蘇轍的才能在元祐年間才算得到了一個大的發揮。

  蘇轍讀音

  轍***zhé***,意思指車輪壓過的痕跡,部首是“車”,總筆畫為16畫。在古文中有多種含義。在《曹劌論戰》“下視其轍”中的意思是指車輪壓出來的痕跡;在《贈白馬王彪》“改轍登高崗”中的意思是解釋為車輛行馳的路線;在《<指南錄>後序》“會使轍交馳”又指車輛的意思。

  人們通過對人物蘇轍的熟知,對這個“轍”字也就不再陌生了。

  蘇轍,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合稱三蘇。蘇轍在治學的方面受到父親的影響非常大,以儒家為主要方向的學習方向,最仰慕的人是孟子但同時又看遍百家。

  他最擅長政治和歷史方面的知識,在政治言論中縱觀天下大事,所寫的文章一針見血,十分中肯,如《上皇帝書》、《六國論》等。蘇轍在寫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張,他認為寫文章既要注重自己內心的修養,又要有豐富、廣闊的閱歷。因此他十分羨慕和欣賞司馬遷能遊覽天下與各路英雄交流。

  蘇轍的賦也是極具特色的,在《墨竹賦》中他把竹子形態寫的非常逼真,又充滿詩意。早年間對詩的寫作上,蘇轍並沒有表達出出色的才華,與他哥哥蘇軾的手法相差甚遠,主要是寫一寫生活瑣事和景物等,風格樸實平淡。但在晚年寫詩的才情逐漸突顯出來,所寫的詩作富有情態,將情感融入在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