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寢室人際關係
寢室人際關係對中學生來說較為敏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中學生寢室人際關係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中學生寢室交際生活總體感受
大部分被試對寢室的人際關係是感到滿意的,不滿意評價主要集中在客觀設施方面,且存在性別差異。對於男生來說,大部分表示對人際關係的滿意,如“有共同話題,”;不滿意評價方面,僅一個男生提到人際關係“很難交流溝通”;對於女生來說,滿意和不滿意評價則幾乎均勻分佈在了兩個方面。在人際方面,滿意在於有人陪伴,如“很願意幫忙”;不滿意則在於生活習慣方面,如“經常聊天而懈怠學習;晚上睡覺時間不統一。
客觀環境作為不滿意評價的集中點,除直接影響學習生活的便利性,還會加劇室友間的摩擦和衝突,甚至充當寢室人際關係問題爆發的導火索。這一影響因素具有較大的現實更改難度,在無法改變客觀條件的前提下,轉換看待事物的眼光,是較為理性的選擇。
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滿意主要來自有共同愛好的室友,而不滿意來自室友的不好相處;女生的滿意主要來自彼此的幫助、陪伴和交流,而不滿意原因主要在於生活習慣不一致。這說明,男生對室友的性格因素更加重視,女生則對彼此生活同步性更加重視。
中學生寢室人際關係應對策略
對寢室評價後,詢問後續行為的題目被引入,以瞭解個體通常採取的應對方式。男生中,在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的情況下,大多數傾向選擇提升現有關係。如,“經常溝通”;在對寢室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意的情況下,唯一的男生選擇迴避,表示“只做必要對應”;女生中,在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的情況下,選擇保持和提升現有關係的人數則是相等的。而在對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意的情況下,三名女生中,有兩名都選擇改變的應對方式,“先提意見,沒效果就只有忍耐”,“克服弊端”,處理面臨的問題。
可以看到,男生傾向於以溝通作為手段來應對情況,即滿意的時候增加彼此間的溝通力度;不滿意時則減少彼此的接觸機會。而女生似乎更傾向於主動改變來應對狀況,即在滿意的人際關係中,希望自己能更加完善;在不滿意的人際關係中則通過主動改變環境或改變自己來達到適應的目的。
中學生寢室方面社會支援感受程度
本次調查的被試均有完整的家庭。家庭人際關係對子女的社會適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在中學階段,親子依戀對個體的影響日漸減少,但家庭作為必不可少的社會支援源對個體依然有著強有力的影響。可能由於本研究的被試大多來自相似的背景,因此,均表示朋友很重要,同時也認為家庭是最重要的存在。
雖然大部分被試都表示老師值得尊敬,但原因均為在教授知識方面的付出,而非覺得老師是在遇到問題和苦惱時可以求助和傾述的選擇。有被試表示“老師曾讓我把寢室的事向她打小報告,我口頭答應了,心想誰理你”。這些表明被試感受到的來自老師在寢室人際關係方面的社會支援較為薄弱。大部分老師的工作重心通常放在學生的學習上,而對學生寢室人際關係的關注相對較少。同時某些老師在處理學生寢室人際關係問題上的方法選擇存在問題,似乎觸及了學生隱私和行事原則,容易引起學生反感。
在調查被試對長輩***包括親戚、父母的朋友***的看法時,大部分學生表示“沒共同語言”,但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對我的成長和性格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交集不多,卻有一定的影響力”***物件5***。在認為長輩言行具有影響力的學生裡,他們更少對寢室的人際關係表現出不滿意。
中學生的寢室人際關係性別差異
男生的滿意和不滿意都與性格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而女生則更加關注彼此間的交流互動的質量。這與肖三蓉等在研究中發現的,在人際關係中女生較男生更具親和力、待人親切、溫和較為一致。在應對方式方面,男生在面對滿意和不滿意的人際關係時,都傾向於保持自我,僅改變溝通交流的方式,交往方式相對被動;而女生則更傾向於構造交流圈,採取主動的交往方式,即使需要改變自己。陳鳳梅在以大學生為被試群體的研究表明,人際交往中,男性不會積極主動尋找知心朋友,而是被動的等待。如此看來,這種性別差異,早在中學階段就已經顯現出來。
中學生社會支援利用度
有關社會支援的研究通常將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援分為家庭支援、朋友支援和其他人支援。在結果分析中,來自相似家庭背景的學生雖都認為家庭和朋友對自己十分重要,但卻在對老師和長輩的看法上有著不小的差異。而這種存在差異的看法似乎影響著學生在寢室的人際交往,即積極正向看待來自其他人支援的中學生更有可能獲得滿意的寢室人際關係體驗。這一猜測與秦向榮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個體的社會支援程度與其人際關係呈顯著正相關。
因此,我們建議:首先,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用性。針對本校住校生的實際情況,以合理情緒理論為基礎,幫助學生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寢室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以寢室為單位開展團體輔導活動。幫助寢室中的成員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培養換位思考能力,提高人際交往技巧。
最後,幫助學生提高社會支援利用度。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教師還應該,避免採取會讓學生產生戒備心理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