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勵志作文素材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你可以失去你的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原美國布朗大學校長,現任卡內基基金會主席瓦爾坦-格雷戈裡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便因病去世了。是他的祖母在伊朗的山區將他帶大的。 格雷戈裡安的祖母也是一個很不幸的女人。由於戰爭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雖然命運對她十分不公,但她卻並未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為了讓格雷戈裡安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走出來,健康快樂地成長,祖母經常教導他說:“孩子,有兩件事一定要記牢。第一是命運,那是你無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麗,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祖母的這句話在格雷戈裡安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並在14歲的時候,成為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

  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著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著,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著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二***

  有個法國人叫羅迪,把一個月辛苦掙來的錢輸在了賭桌上,他很頹喪地在街上徘徊,家裡有生病的老母親等他,此時,他連搶人錢包的心思都有。

  一個算命的在街口唸念有詞,他路過的時候,算命的叫住了他。“反正我也沒錢。”羅迪這樣想著向算命的走去。他想算一下他的將來,結果那個算命的告訴他:“你知不知道,你是拿破崙轉世,你以後的路會有很多苦頭吃,但你不會怕苦頭的,因為有成功在等待著你。”拿破崙在法國是公眾心中的偶像,羅迪覺得如果自己真是拿破崙在世,就應該有一番大的作為。於是他買來許多關於拿破崙的書籍,入迷地閱讀拿破崙的傳記。然後,他借一點錢,開始創業了。創業的時候困難不期而至,但困難並沒有讓羅迪退縮,因為算命的說了,以後的路會有很多苦頭,只要不怕苦頭,就有成功在等待著他。於是羅迪樂觀而積極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他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撓。若干年後,羅迪成了法國的知名企業家,他的資產排在法國大富翁的前幾名。

  當有人採訪他的時候,他把這個算命的故事講給了記者們聽。他講完了故事以後,很平淡地說,我相信那個算命的肯定不記得他曾經對一個年輕人說過的這一句話,因為算命的只是看到我當時的頹喪而想幫助我。但他的話無意中給我勾勒了另一個自己的更為完美的形象,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是在模仿那個算命的人所虛擬的另一個完美的自己,最終我取得了成功。

  ***三***

  一位心理學教授,在錄取報考她的研究生時,勾掉了得分最高的學生,取了分數略低的第二名。有人問,你是不是徇私舞弊或是屈服於什麼壓力,才舍高就低?

  她說,否。我在進行一項心理追蹤研究,或者說是吸取教訓。

  她是德高望重的學者,在專業範疇內頗有建樹。別人一定要她講講錄取標準。她緩緩地說,我已經招了多年的研究生,好像一個古老的匠人。我希望我所熱愛的學科,在我的學生手裡發揚光大。老一輩畢竟要逝去,他們是漸漸黯淡下去的蒼藍。新的一輩一定要興旺,他們是漸漸甦醒過來的嫩青。但選擇什麼樣的接班人呢?我以前總是挑選那些得分最高、看起來兢兢業業、學習刻苦、埋頭苦幹,像雞啄米一樣片刻不閒的學生,我想惟有因為熱愛,他們才會如此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他們應該是最好的。我在私下裡稱他們為“苦大仇深型”的學生。

  許多年過去了,我有從容的時間,以目為尺,注視他們的腳步,考察他們的歷史,以檢驗當年決定的命中率。

  我發現自己錯了。在未來的發展中最生龍活虎、最富有潛質並且寵辱不驚成為真正的學科才俊的是那樣一種人——他們表面上像獅子一樣悠閒,甚至有點漫不經心和懶散。小的成績並不能鼓勵他們,反而讓他們藐視般地淡漠。對於導師的指導和批評,往往是矜持而有保留地接受,使得他們看起來不很虛心。多少有些落落寡合,經常得不到眾口一辭的稱讚。失敗的時候難得氣餒灰心,幾乎不需要鼓勵。輝煌的時候也顯不出異樣的高興,彷彿對成就有天然的免疫力。他們的面部表情總是充滿孩子般的好奇,洋溢著一種快樂,我稱之為“歡喜型”。

  苦大仇深型的學習者,主要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態,追求科學知識給自身帶來的優裕與好處。一旦達到目的,對於科學本身的摯愛就漸漸蒸發,代之以新的更敏捷的優化生存狀態的努力了。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自然無可厚非,但作為學業繼承者,則不是最好的人選。

  歡喜型的學習者,也許一開始他們走得不快,腳力也並不顯出格外的矯健,但心中的愛好,猶如不斷噴發的天然氣,始終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風暴無法將它吹熄。在火光的引導下,歡喜型的人們邊玩邊走,興趣盎然地不斷攀登,絕不會因路邊暫時的風景而停下腳步,直到高遠的天際。

  心理學教授說,幾乎世上所有的事,都可以劃分成“苦大仇深型”和“歡喜型”。比如讀書,若是為了一個急切的目的而讀,待事過境遷,就會與書形同路人。如果真是愛好喜歡,就會永遠將書安放枕邊,夢中與書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