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幸福觀的發言稿

  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由於人們的生活價值目標不同,人們的幸福觀也就不同。有什麼關於我的幸福觀的演講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我的幸福觀的發言稿,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今天早上去超市買蘋果,架上的蘋果堆得小山似的,每個都透出誘人的粉色***是一種叫紅粉佳人的蘋果***。

  我找到一個袋子,挑了起來。我的眼睛瞄著對面,那邊也有一個婦女撿蘋果,我覺得她那邊的好像比這邊的要好點。於是我儘量把手伸得很直,很努力的去拿離我最遠的蘋果。可當我把它們拿到手中的時候,我發現它們其實並不都是最好的,也有的蘋果的碰過的痕跡,也不是太好看,好長時間,竟也沒挑幾個滿意的。於是我把它們放回原處,開始從手邊的蘋果挑了起來——先看個頭,再看外觀,仔細打量,一個個竟像是娃娃的笑臉,粉嘟嘟的,惹人喜愛。而這時我才發現,觸手可及的這些蘋果,其實比我開始找的要好些。

  我的心中竟蕩起了漣漪,蘋果=幸福果?!多麼吻合。我又一次想起了那個經典的小故事:一隻小狗問媽媽:“幸福在哪裡 ”媽媽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啊!”於是小狗就轉著圈想咬住自己的尾巴。轉啊轉,暈倒了。當它滿懷悲傷地以為永遠也抓不住幸福時,媽媽說: “孩子,其實你不用費力地想去抓它,只要你抬起頭向前走,幸福就會永遠地跟在你的身後。”是啊,我不就是這隻傻傻的“小狗”——每天努力尋找視線之外的幸福——竭盡全力、一意孤行、一絲不苟的尋找!身心疲憊,一無所獲......可我何時留意過手邊的幸福呢?為人兒女,為人妻子,為人母親,我的幸福呢?是花甲之年父母的身體健康?是丈夫的勤勞樸實?是孩子的乖巧聰明?這些不都是上天賦予我的幸福麼?可是,在每天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在繁忙無章的日子裡,這些每天伴著我的幸福,竟被粗心的我,執拗的我,疏忽了,漠視了。多麼可笑。

  你,比我聰明的朋友,在向前走的時候,別忘撿拾起手邊的幸福,放在掌心,仔細把玩哦。

  篇二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幸福觀。

  媽媽的幸福觀很簡單:不需要穿金戴銀,不需要榮華富貴,只要父母身體健康,丈夫事業有成,兒女乖巧,閒來打打毛衣,玩玩撲克,飯前鍋碗瓢盆丁當響,飯後一家人說說笑笑,鄰里和睦——就是媽媽最大的幸福。

  爸爸的幸福觀是樸實的:只要父母能夠安度晚年,妻子能夠開開心心,兒女能夠努力學習。看上了新電視,爸爸說很幸福;騎上了摩托車,爸爸說很幸福;用上了行動電話,爸爸也很幸福;甚至,我取得了好成績,爸爸還說很幸福;喝一壺酒,炒幾個菜,爸爸說太幸福了——對於爸爸來說,幸福是那樣的多,那樣的樸實。

  同學們的幸福是單純的:父母的一個微笑,老師的一句誇獎,朋友一個羨慕的眼神,都足以讓他們高興一天:攻破了一道難題,解決了朋友之間的糾紛,一次小小的活動,都成了千金難買的幸福!

  我的幸福觀是無處不在的:早晨到了學校,朋友把洗好的桌布拿來;上課回答問題正確;下課同學們一起玩耍;回家後吃老爸削的蘋果;聽喜歡的音樂;寫一會兒作業;看一會兒電視——都是很大的幸福呀!

  “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悠然;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澤、自己的聲音!”

  真的,幸福就是這樣簡單,這樣容易得到!朋友,當你明白這些時,你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很幸福了!

  篇三

  海倫·凱勒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隨著又喪失了說話的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各地和世界許多國家,為盲人學校募集基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各國民眾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海倫·凱勒幼年得病致殘以後,愚昧而又乖戾,幾乎是無可救藥的廢物,但後來卻成長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蹟。無怪乎馬克·吐溫說,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這個奇蹟可以說有一半是海倫·凱勒的老師安妮·莎利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從這裡可以看出對殘疾人進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海倫·凱勒幼時還得到文學、藝術、科學界許多知名人士的關懷和幫助,不但使她受到教益,更重要的是給她以精神慰藉。書中頻頻說到的科學家貝爾***電話發明人***等社會名流同她交往,讀之很有興味,使人很受啟發。

  當然,海倫·凱勒學習上的驚人成就,主要還應歸功於她發憤圖強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我國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膾炙人口的名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這裡所歌頌的,不就是這種驚天動地的發憤精神嗎 在這個意義上說,海倫·凱勒不但是殘疾人的楷模,而且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海倫·凱勒用“忘我就是快樂”來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說:“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一句話,她以人之樂為己樂。正因為如此,這個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幾乎與世隔絕的姑娘,才能那樣熱愛生活。她會游泳、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欣賞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從中汲取知識的養料。青年海倫·凱勒賴以克服困難、茁壯成長的這些高尚品質,也是她此後把畢生精力貢獻給盲人事業的思想基礎。

  ……

  海倫的著名散文《假如我能看見三天》最初發表於美國《大西洋月刊》,想象豐富,文思有如泉湧。她對生活的那種熱愛、執著態度,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篇四

  教師是一種光榮而崇高的職業,古往今來人們對教師職業都給予了很高評價。我們把教師形容為辛勤的園丁,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花朵在園丁的培育下,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老師,當我們已進入夢鄉時,您還在批改我們的作業。當您批改完我們的作業時,又已經快天亮了。您每天只睡多少小時啊,您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老師這個職業是令人敬佩的,是崇高的。老師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高尚品格。老師總是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準來教育學生。老師是我們的長者,他們不僅教育我們科學文化,還教育我們生活的哲理。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性格,對自己的影響也不同。有嚴師,嚴厲中卻不失慈祥有愛師,慈愛中卻照樣嚴格要求我們。

  家庭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學校則是我們第二個受教育的地方,老師則是傳授知識的“父母”啊!

  老師,是您從一個不懂事的我們,把我們教育成有知識的少年。是您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開始從“a、b、b……”教到“a、b、c……”的是從“1、2、3……”教到“一、二、三……”的是從算術教到代數的。現在我們的知識要比過去多的多了,這都是您的功勞啊!

  老師,她那可敬可親的高大形象,將永遠留在我的幸福的記憶中。老師,我們永遠忘不了您對我們的教導,對我們的愛!

  謝謝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