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芻議論文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必修課程,自從"05方案"以來雖然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模式,但目前仍然存在教學內容呆板、教學手段僵化、師資力量缺乏、教學管理混亂等現象。針對存在的弊端,應該從教學內容專題化、教學方式多樣化、師資力量團隊化、教學管理規範化等方面制定新的教學對策,以適應"形勢與政策"課與時俱進的需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芻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芻議全文如下:
摘 要:“形勢與政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認可度不高等尷尬現狀。要改善這一現狀,就必須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與教學內容結合,提升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引導學生將個人成才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學現狀;改革
“形勢與政策”是一門系統介紹國際國內時事態勢,系統學習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和大政方針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1。作為一門教學內容具有時效性的通識教育必修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處境頗為尷尬,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如何緩解這一尷尬處境,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成為“形勢與政策”課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選題難以把握
“形勢與政策”課除了介紹國際國內的基本形勢與政策,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方針等,還要對當今發生的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這些內容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具有很強時效性和現實性。當前形勢與政策發生改變,或是出現新的社會熱點問題,授課內容也會隨之改變,可以說這是一門需要時時更新的動態課程。所以“形勢與政策”一般沒有固定教材,高校一般會根據當年總的形勢與政策制定一個教學大綱,但是具體的教學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任課教師本人。而教師在內容或是角度的選取上往往容易將注意力放在一些社會焦點上,疏於將選材與學生層次和專業緊密聯絡起來。這樣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容易割裂開來,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程重視程度、認可程度不高
“形勢與政策”作為通識教育課,普遍不受學生重視。許多學生認為這門課程所講授的國際國內形勢、國家大政方針等內容與所學專業沒有聯絡,對個人成才沒多大幫助,是一門形式大於內容的課程。這種看法一方面表明學生對巨集觀的時事政治和社會形勢關注程度不高,缺乏政治敏銳度;另一方面體現出學生沒有將個人的成長成才與社會發展、國家繁榮聯絡起來,缺乏巨集觀意識。
3、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教學水平有限
“形勢與政策”課程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都日益重視,在師資結構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優化。但是“形勢與政策”是一門同時具備知識性和現實性,並且結合了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哲學等不同學科的跨學科綜合性課程。而任課老師往往是由學生工作部門的領導或是輔導員擔任,專職的“形勢與政策”課老師很少,甚至沒有。學校在優化師資結構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任課老師的學歷或是教齡,卻忽略了這些老師很可能只具備單一專業背景,缺乏跨學科教學的經歷或經驗。任課教師不具備跨學科講學的能力,就容易在選題、備課、講解的過程中陷入僵化,難以將不同方面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講解。教師在授課時就容易照本宣科,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授課效果自然不盡理想。
4、考核形式單一,成績評定方式不科學
“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考核一般以考查為主,方式為由學生提交一篇課程論文,任課老師根據論文的完成情況打分。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出勤情況和回答問題情況作為平時表現,只在總成績中佔10%到30%的比例。可見,成績主要來自課程論文的得分。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撰寫課程論文時往往是對網上資料的抄襲或拼湊,論文質量不高,雷同率卻高得驚人。這樣的論文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批閱時也不好拿捏評分標準。
二、改進“形勢與政策”課的對策分析
1、引導學生將個人成才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
無論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2。大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專門人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其個人的成才必然跟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繁榮緊密相連。而形勢與政策的大環境決定了大學生個人自我發展空間的上限和個人發展的方向,也制約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學生只有認清當前形勢,把握現實政策,結合自身實際,才能正確定位,為自己的發展確定適合的職業和發展方向3。
任課老師在選題之初就應該針對性的選取一些與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相關的形勢與政策作為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適當加入就業形勢與政策方面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瞭解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從而引導學生及早確立自己的定位與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還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統一起來,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2、加強“形勢與政策”課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結合
“形勢與政策”課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相融合有利於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和自身情況分析、思考專業相關的形勢與政策,使枯燥的政策理論知識獲得鮮活的生命力,也能促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形勢與政策”課在自身學習和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社會形勢和國家政策真正進入到學生的意識中。
要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效性,教學內容就必須以實際為本,以學生為本。任課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從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需要出發,結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4等。教師在備課之初就應該深入瞭解教學物件的思想狀況和專業特點,同時密切關注與該專業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行業新聞動態,並收集整理形成素材,以便教師更好地瞭解和掌握學生及專業的實際情況,為實現“形勢與政策”課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結合做好準備。在教學內容設定上,遵循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專業實際,將專業發展趨勢、職業素養等貼近學生的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一般沒有專門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這些“非專業”的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學歷,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不一定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哲學等跨文化、跨專業的背景。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高校應當建立起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或形勢與政策教師培訓機制,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及教學方法的培訓,並將新的形勢和政策發展介紹給教師,同時也向教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主動學習,瞭解新的時事動態、政策導向,瞭解學生的專業發展態勢,提升自己專業素養、教學水平的,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形勢觀、政策觀。
4、改進教學方式、拓展教學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媒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以真實案例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引入理論教學的案例分析法;模擬真實社會環境,讓學生體驗社會情境的情境體驗教學法;選用適當教學相關視訊,幫助學生直觀生動了解教學內容的多媒體教學法等。
5、成績評定採用綜合評價方式
現階段的“形勢與政策”課成績評定體系以課程論文的成績為主,這種評價方式不能有效考察學生的形勢與政策素養,也不利於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應當適當加強平時表現和實踐教學的權重,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表現和能力發展。可以從上課的考勤、課堂發言、分組討論、平時作業等環節納入平時表現評價中,再結合課程論文的撰寫情況,將過程性表現與結果性評分綜合起來,做到成績評定與學生能力發展相結合。
“形勢與政策”是一門開放式的課程,需要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政策的調整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其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也需要持續的創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