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精選論文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形勢教學的時代性、政策教學的時效性都需要多學科資源在教學中發揮特有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維護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摘 要]現階段中國社會處於一個深刻的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過程之中,與這種轉型、轉軌相伴隨的是利益結構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利益重新分化、組合,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公平問題凸現出來,成為人關注的焦點。追求社會公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進步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徵。

  [關鍵詞]公平正義;社會和諧;途徑

  社會公平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長期追求的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不僅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同時也關係到當前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社會的***和諧。

  一、社會公平的內涵

  “公平”是指對一定社會結構、社會關係和社會現象的一種倫理認定和道德評價。具體表現為對一定社會的性質、制度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章程、慣例等等的合理性及合理程度的要求和判斷。“公平”是研究權利和利益合理分配的概念,是人類對於社會成員相互關係的合理設計和理想安排。它的核心意義是均衡和合理。

  社會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規則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機會和權利,以達到最終資源分配上的公平。從政治學的角度講,就是要保障人人享有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項基本權利,保障社會多元化;從社會學的角度講,就是要調節各社會成員間不同利益群體間的關係,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就是要在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

  社會公平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範疇,也是一個不斷髮展與實現的過程。社會公平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政治狀況、經濟水平、歷史傳統、文化結構等方面緊密相關。我國的現實國情是當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社會上存在許多影響社會公平的矛盾和問題是社會主義公平的階段性特徵。這一階段的社會公平應該與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不能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追求絕對的、抽象的公平。由於社會成員個體的體能、稟賦、勤勉度、家庭負擔,各地自然條件、發展基礎等的差異,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段性特徵,決定了結果的公平只能是相對的。

  二、社會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社會主義比以往任何社會更加重視公平正義。因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之所以最終要消滅經濟上的剝削和政治上的壓迫,歸根結底是為了消除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體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權利,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以,能否實現公平正義不僅影響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而且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關係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更影響著公民的基本權利、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等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實現。維護和保障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關係相適應的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條件。遵循公平正義原則,調節各個階層、各個群體之間的關係和矛盾,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團結協作,最終形成社會全體成員各盡所能、各展所長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局面。因此說,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必然要求。

  三、實現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一***大力發展生產力,在發展中解決社會欠公平問題。恩格斯說:“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於有多少產品可供分配。”經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物質前提。因此,在新世紀新階段,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仍要努力發展經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奠定物質基礎。因此,我們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全域性,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公平正義問題。

  ***二***完善法制建設,保障社會公平的實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制度保障,健全的制度是確保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由於我國目前處於社會轉型期,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的機制還不夠健全,而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現實容易使一些人產生被剝奪感或社會不公平感。因此,要制定和完善各項制度,以保證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儘快建立並完善能夠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制度化體系。

  ***三***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障公平正義,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處理好分配領域中的關係和矛盾。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致,但不同群體之間的具體利益還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堅持效率與公平並重,妥善協調各種具體的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中要更加註重公平。通過改革稅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決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綜合採取各種辦法維護經濟公平正義。

  ***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是政府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應該包括:一是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重點是擴大覆蓋面,努力形成全覆蓋的保障體系。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二是完善的社會救助制度。重點是完善城鄉低保制度、農村五保救助制度、農村特困救助制度、城鄉醫療制度、災民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三是引導、鼓勵多元主體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重點是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主。保證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夠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總之,我們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基本著眼點,使公平正義具體體現在人民從事各項活動的起點、機會、過程和結果之中,切實保障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益,使全體人民在共同建設中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朝著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邁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