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學術論文範文

  隨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頻繁的交往,跨文化交際能力越來越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英語教學學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

  摘要: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了解大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意義以及路徑,以培養出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與文化修養的外語人才,適應我國社會發展與國際交流對外語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大學英語;跨文化意識;路徑

  一、文化與跨文化交際內涵

  文化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社會現象,它無處不在,包羅永珍。自古至今,除了權力之外,文化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扮演著一個地位突出、顯而易見的角色,而對什麼是文化,學者們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讀。儘管這些解讀存在著許多細節上的分歧,但總的說來,文化可分為廣義的文化和狹義的文化。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物質以及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精神活動所創造的一切精神產品的總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種、居住、練習、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種植之意,但也引申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養。這裡的意思就包含了從人的物質生產到精神生產兩個領域。所以,通常來講,我們所討論的西方“文化”即指廣義的文化而非狹義的文化。目前,文化已體現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側面,無不受文化的觸動和改變。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層面,它與文化是一種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而同時語言又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它承載著該民族文化的內涵,即語言之中隱含文化,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正如美國已故語言學家薩丕爾***EdwardSapir***說“: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並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這就體現在瞭解文化必須理解語言,而同時理解語言也必須瞭解文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主要內容是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的指導思想是外語教學理論,同時輔以各種教學模式和各種教學手段於一體的教學體系。由於英語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關,所以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滲透。“跨文化交際”翻譯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他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可指所有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一種交際或一種互動。由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環境、物質生活、社會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語言環境的不同就導致了語言習慣的不同。而這種不同體現在交流溝通中,就是人們總喜歡用自己民族的說話方式或思維模式來理解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導致對非本族語者的話語做出錯誤的推論,從而產生矛盾和衝突。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目的即是通過對交際者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從而達到交際者能夠在跨文化這一活動當中自覺排除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擾,並進而有效、順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際活動[1]。當前,隨著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大學國際化的需求,眾多的英語教師開始意識到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並對它開始產生興趣,這一變化也充分體現了當前我們大學英語與時俱進的必要性。

  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意義

  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人們發現,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為嚴重,因為語言錯誤頂多是表達不準確、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錯誤則會導致兩個人的誤會甚至決裂。交際是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語學習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盡力增加學生接觸異質文化的機會,使其在各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獲得解決文化衝突的能力,從而有助於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有把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外語學習的目的。第一,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其實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是被動的。此外,客觀上,本校的課程設定以及應試性的要求也讓學生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學、宗教文化等經典名著,而這些則是語言學習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要結合課本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2]。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的語文化的匯入可以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從而達到主動學習英語的目的。第二,能夠消除交際中的文化障礙,減少語用失誤的比例,減少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矛盾和衝突,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成功的可能性,並繼而推進文化融合。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這種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使之主動學習他國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對英語語言技能的掌握上,學生自身文化知識的豐富上,從長遠觀點看,它更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加強了學生對多元文明的理解,從而為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基於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路徑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途徑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徑則是要讓學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語的文化氛圍當中,因為語言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而恰巧我們的學生甚至教師很少或幾乎沒有機會到目的語國家去學習或生活,所以作為教師,應當根據現有的學習環境,並通過網路等教育資源手段,同時輔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一***提高英語教師的跨文化素養

  我們知道,教學相長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原則。因為教師在教學當中起著一個主導作用,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後,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文化素養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那麼作為教師,首要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養,或有必要參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訓[3]。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從而順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際的教學任務。

  ***二***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讓學生認識英語國家較為典型的主流文化現象,並能夠適當地讓學生賞析經典文學作品,提高文化素養。其次,利用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產生的興趣,教師要適時地有意識地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觀察、對比,並進而評價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異現象所產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顏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節日風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既瞭解了他國文化風俗的不同,又進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國的文化習俗,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了他們跨文化意識的敏感性和適應性[4]。再次,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會話和角色扮演操練,即模擬不同場景下的中西文化,對學生進行實地、實時、生動有效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主動了解他國文化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模擬交際中加深了對本國以及他國文化的理解,並進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式,創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學環境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工具及豐富的網路資源。比如,多媒體教室以及當前網路資源裡面豐富的文化場景或事件,以之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以這種直觀的觀影方式來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個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現有的網路資源,有針對性地對當前所發生的時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現象來讓學生自己進行探討,並陳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斷。再次,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政策去進一步實現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目的。比如,教師可申請開設與文化有關的選修課程,或者申請與文化相關的拓展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設定,教師可自由且能充分地進行專業的文化教育教學。同時,學生也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中西文化差異並進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綜上所述,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師精心細緻的規劃以及長期的努力與堅持。教師要盡力在課堂上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要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愛上語言以及語言所帶來的豐富的文化差異,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言以及語言文化的興趣。通過這種良性迴圈,教師則更容易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也能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並幫助學生解決在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種種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提高外語教學質量以及最終達到語言的實用性目的。

  作者:李贊萍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陳欣.從跨文化交際能力視角探索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課程設定[J].外語界,2012,***5***.

  [2]霍翠柳.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反思[J].中國成人教育,2012,***3***.

  [3]郝平.大學國際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72.

  [4]陳巖.文化理解能力———21世紀外語教育的重要目標[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2***

  二:通識教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普及通識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語言學習與交際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通過在授課內容上融入英漢語文化背景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達到自身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通識教育;大學英語;教學

  1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綜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教學過程存在“費時低效”***井昇華,1999:21-23***的實際情況:很多學校將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設為教學目標,沒有將英語作為一種文化來教授,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2004年2月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基礎課和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言交流能力,還要使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學習,瞭解世界文化以拓寬其知識面,從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並明確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2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源於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是一種非專業性的教育,側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薰陶、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達到學生道德、理智、情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A.S.Packard首次將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聯絡在一起,他指出大學的通識教育是一種儘可能綜合的教育,是學生進行任何專業學習的準備,為學生提供所有知識分支的教學,這將使得學生在致力於學習一種特殊的、專門的知識之前對知識的總體狀況有一個綜合的、全面的瞭解。

  2.1開展通識英語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不僅涵蓋對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還包括對學習策略的傳授和對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訓練等。通識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位、以教師為引導的教育理念,通過轉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變學生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上述大學英語教學與通識教育的高度一致性可以看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通識教育是極其必要的。

  2.2開展通識英語教育的可行性

  大學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的語言修養和交際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富有學識和創造能力的人。通識教育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各個方面的相關內容,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中的文化內涵決定了它是非常適合融入通識教育思想的一門課程。另外,大學英語在各大高校均為基礎公共必修課程,學生人數多、課程學時多、學習時間跨度長、影響面廣,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通識教育是切實可行的。

  3開展通識英語教育的具體策略

  開展通識英語教育即將通識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程,強調對學生語言文化素養的培養,通過改變學生單純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使其成為語言學習與語言交際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通過發揮通識教育的作用,達到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並培養學生善於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授課內容上融入相關英漢語言文化內容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適當的匯入英漢文化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本單元涉及的西方文化,介紹名人軼事、聖經故事,引起學生興趣並使其熟悉西方的價值觀念和人文傳統。同時,在解讀課文的部分可通過組織學生就所學課文的話題討論對比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三冊第五單元《GracefulHands》,講解課文前可利用PPT向學生展示東西方國家探望病人的禮節在探視地點、病床、病情、鮮花及禮品五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異。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西方文化、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在講解教材內容背景知識的同時,匯入了本土文化。

  3.2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對大學生進行通識英語教育,教師的引導和薰陶起關鍵作用。首先,教師應響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變革,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努力拓寬跨學科知識,突破教授英語基礎技能的束縛,改進課程教學方法,組織多樣化的課內外教學活動。其次,教師應具備良好專業素質,在通識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自己的授課內容中溶入文化因素,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優化自身素質,完善人格,提高修養。

  3.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要求》明確規定“: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採用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通識教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採用課堂面授與網上自主學習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嘗試。在此種模式中,自主學習即學生通過網際網路接受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並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課堂面授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對單元重點難點給予講解、補充及相關的語言操練。這種模式的構建有助於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結論

  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不僅關係到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實際工作的能力,而且關係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品格和情操。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普及通識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語言學習與交際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通過在授課內容上融入英漢語文化背景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達到自身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