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增強稅收徵管能力的淺議

  由於稅收徵管現狀與經濟形勢發展的不對稱性,致使稅務部門不能及時、全面掌握納稅人資訊,造成徵管質量低下,重複勞動過多,徵管成本加大。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對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增強稅收徵管能力的淺議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要] 我國當前的稅收管理機構是按“徵、管、查”的職能和屬地化管理方式設定的,由於部門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協調以及專業化分類,加劇了稅務部門和納稅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直接導致了稅收流失問題。本文根據我國的現實狀況,同時結合自身單位的實際情況,按照專業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對建立稅源專業化管理的作用和實現專業化管理的途徑進行論述,為增強稅收徵管能力提供借鑑和參考。

  [關鍵詞] 稅收專業化 管理體制 納稅服務 稅收徵管
 

  【正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多種經濟成分和利益主體的並存與需求,社會經濟規模和企業經營範圍的迅速擴大,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不斷提高,多種電子商務和跨國經營的大量出現,這些無不呼喚著稅收徵管的現代化。為順應社會的不斷需求,根據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國家稅務總局明確提出在當前和今後的一段時期,企業稅收管理工作應在繼續堅持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專業化管理。

  本文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同時結合稅收專業理論知識,通過詳細論述探討稅收專業化管理的作用和實現稅收專業化管理的途徑這兩個方面,為增強稅收徵管能力在理論上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稅收專業化管理的作用

  所謂稅收專業化是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和管理的不同特點,通過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和組織架構優化組合實施的有重點、有針對性的管理,以達到加大管理力度、拓展管理深度、提高徵管質效、規範執法行為、提升人員素質的目的。因此實現稅收專業化管理,對於提高稅收徵管效率,加強國家稅源監控都有一定意義。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稅收專業化管理的作用大致可歸類於以下幾點:

  ***一***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可促進經濟發展。

  由於稅收徵管現狀與經濟形勢發展的不對稱性,致使稅務部門不能及時、全面掌握納稅人資訊,造成徵管質量低下,重複勞動過多,徵管成本加大。而專業化的徵管查格局,則以大型資料庫和廣域網為依託,實現資料的高度集中處理和共享,更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徵管質量,堵塞徵管漏洞,提高徵管質量,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從而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二***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可強化各類稅源管理、推進依法治稅。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納稅主體個性化差異日益明顯。這些納稅人不僅所屬行業、經濟性質、納稅能力不盡相同,而且在內部控制、會計核算和稅法遵從度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管理物件的明顯差異,必然要求稅務部門儘快適應形勢發展,科學劃分管理物件,準確把握管理規律,分別制訂管理辦法,有效配置管理資源,合理調配管理力量,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但是現在不同地方的稅務機關對不同的納稅人仍然採取相同的徵管模式,進行千篇一律的納稅服務,出現“大戶管不透、中戶管不細、小戶管不住”等現象,造成國家稅收損失浪費,同時還影響不同納稅人的納稅積極性,因此需要依託法律法規,對各類稅源加強管理,完善稅收專業化。

  ***三***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推進稅收事業科學發展。按照人盡其才的原則,進行人力資源的重組和優化,根據幹部資源狀況和專業化管理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各方面專業人才,為專業化管理提供人力資源。通過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實現“提升人員素質,提高徵管質效”的管理目標,從而推進稅收事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

  ***四***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可全面提高徵管質量和徵管效率。由於稅收管理員制度實行分類管理與分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很多同類企業分別歸屬於不同管理員管理。由於管理員的業務技能不同,極易形成管理力度不同,標準不一,成效各異的現象,不利於提高管事的效率與質量。通過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徵管方式變革***,可以提高徵管的專業水準,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五***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可化解執法風險。現階段每個稅收管理員有自己的“責任田”,獨管一片,由於每個管理員的業務熟練程度、能力強弱不同,遇到徵管問題特別是風險較高、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時,單兵作戰,無法發揮團體力量和業務素質強的管理員優勢,形成徵管合力,導致徵管不到位帶來執法風險。通過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徵管方式變革***,可以有效化解管理員的執法風險。
 

  二、實現稅收專業化管理的途徑

  從上述五個方面可看出,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還是稅收徵管工作、稅收執法的需求。而實現稅收專業化管理,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一***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稅收專業化管理隊伍。

  推行專業化管理,要高度重視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加強廉政與行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服務的專業化稅務幹部隊伍,加強愛崗敬業等職業道德建設,增強稅收專業化管理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其次要根據不同的稅收專業管理崗位,結合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試點,對現有的稅收管理人員進行重新組合,進一步把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好,把廣大幹部的潛能發揮好;接著要注重幹部能力培訓,在幹部培訓過程中,要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培訓,專業化管理需要的是專家型人才,每個單位要定向培養出一批專家型人才,使其在專業化管理工作中大顯身手。同時在培訓中我們重點要在提高實戰能力上下功夫。要創新培訓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對固定的培訓實踐基地,注重採用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方式,增強幹部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要加強與審計署特派辦、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交流溝通,聘請富有審計、會計、稅務籌劃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士擔任兼職教師,促進資訊資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逐步建立起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數量精幹、類別齊全的稅收專業人才隊伍。

  ***二***對不同規模的納稅人,採取不同的專業化稅收服務,達到稅收帕累託效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推行專業化管理的關鍵是針對不同規模的納稅人,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做到管理中有服務,管理中有指引,管理中有合作。對大企業,著重在引導納稅遵從、培育做優做強上下功夫;對中小企業,著重在提升辦稅能力,降低涉稅風險上做文章。

  具體來說,對大企業,考慮其生產經營複雜、管理資訊化程度較高、跨區域經營有納稅遵從的主觀意願等特點。

  對中小企業,考慮其數量眾多、規模不大、流動頻繁、會計稅法知識參差不齊等特點,按照行業管理、集約化服務的思路,主要致力於強化稅基管理、日常監控評估和分類納稅輔導。

  對個體零散稅收,考慮其數量眾多、規模小、賬務不健全、納稅額少等特點,繼續推進電話申報、網路申報,主要致力於稅戶管理、定額管理等。對營業額在5000元以下的考慮進行免稅,積極落實國稅、地稅聯合徵管及委託代徵工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個體護稅協稅網路及社會化服務機制。

  ***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選取重點稅源企業和重點行業,實現稅收徵管專業化。

  以寧波市鎮海地方稅務局三分局為例,分局在年初選出25戶重點稅源企業,然後對重點稅源企業開展以下幾點工作:一是充分依託《稅易07》資訊平臺,採集納稅人各類涉稅資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重大工程專案稅收管理臺賬,實施動態跟蹤管理,按月進行評估,分析稅收增減變動原因,預測稅源發展變化趨勢,形成分析預測報告,確保稅收收入均衡、平穩入庫。二是實行重點稅源對口聯絡制度,每月定期走訪重點稅源企業,與企業負責人或財務人員進行交談,瞭解重點稅源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往來、稅收增減等情況,預測稅源變化趨勢。三是稅收管理員按月採集企業日常生產經營資料,掌握財務狀況,核實企業申報資料的真實性,建立完整規範的徵管檔案資料,提高重點稅源徵管檔案資料資訊化管理程度,將重點稅源業戶的基本情況、徵收入庫,稅源分析、資訊傳遞等均實現微機化管理。四是根據企業能耗、物耗變動情況,將企業稅收收入與銷售收入進行對比分析,如發現異常情況督促其自查自糾,及時依法足額繳納稅款。四是選調業務骨幹實行定崗定員管理,明確其職責許可權,納入目標考核體系。五是對重點稅源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實行跟蹤監控管理,設定稽查預警訊號,作為移送稽查選案建議,實現對重點稅源的專業化、動態化、精細化管理。

  ***四***建立資訊平臺,強化部門聯動。

  在稅收專業化管理中,必須做到徵收、管理、稽查各部門之間的有機配合,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合力效應。同時,要密切部門協作,及時與國土、規劃、房管等相關黨政部門相互通報情況,反饋資訊,研究對策,確保了稅收徵管第一手資料真實、完整,實現對稅源的聯合控管。

  要真正做到稅收專業化管理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1. 要實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導我們工作的基本原則。在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工作中,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各基層稅務所***局***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專業化管理方式。只有這樣,才會使稅收專業化管理收到應有的效果,達到我們的目的。如果搞“一刀切”,既使再好的管理辦法,也難以奏效,甚至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2. 要搞好調研,認真總結,適時調整。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沒有現成的經驗,要在工作中不斷探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調研工作,認真分析和總結,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修正,適時調整,最終使我們的專業化管理方式適合當前稅收徵管工作的需要,促進稅收徵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稅收的豐富實踐是無止境的,理論探討也是無止境的。稅收專業化管理是一項在改革中不斷探索創新的鮮活實踐,不僅需要稅收理論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從理論上進行研討,更需要在第一線從事稅收實際工作的同志尤其是領導幹部在實踐中進行研討和總結。
 

  一、各項應稅所得重新界定

  應當將主要的收入專案包括工資、薪金所得、生產經營及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等具有經常性和連續性的收入合併在一起,實行綜合所得稅制。而以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為代表的特殊收入及特許權使用費、財產轉讓所得等不能經常和連續取得的所得,從個人所得稅徵稅範圍中分離出來。股息、紅利、偶然所得等仍實行分類所得稅制,在實現環節徵稅,仍可實行代扣代繳制。特許權使用費、財產轉讓所得可作為財產稅的組成部分,在其相關權屬轉移合同簽署的同時,進行納稅。這樣做,即不減少我國的總體稅收收入,又能簡化徵繳程式,提高徵收效率,提高監管效果,對納稅人來說,降低了自行申報的複雜性,個稅自行申報將更加簡便易行。

  二、逐步推廣個稅自行申報制度

  目前,我國個稅主要採用源泉扣繳法。當納稅人取得應稅收入,由收入的發放者作為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然後集中向稅務部門繳納,這樣將個稅稅源控制責任由稅務部門轉移給扣繳義務人,導致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收入資訊無法全面掌握,使個人所得稅稅源的監控處於無序狀態。同時,在源泉扣繳方法下人們獲得的是稅後收入,主要關心自己最終拿到多少錢,倒淡化了自己被扣繳了多少稅、將來這些稅款怎麼使用,這就降低了納稅人的權利意識,自行申報則拉近了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直接聯絡,有利於培養人們的納稅意識,以及更好地行使和維護納稅人權利。

  各項應稅所得重新界定後,納稅人自行申報時只需將個人取得的上述五種收入進行加總,進行費用的扣除,再選擇相應的稅率即可算出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股息、紅利、偶然所得,在實現環節徵稅,實行代扣代繳制,保證了國庫的收入,避免了稅款的流失。而特許權使用費、財產轉讓所得在權屬轉移合同簽署的同時,即合同雙方取得相應的權力的同時繳納稅款,即強化了當事人的法律意識、保障了當事人的權力,又實現了稅款的徵收,實現了稅收的高效率。對於稅務機關來說,減少了個稅應稅專案,減少了徵收管理的範圍,降低了工作的強度,就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到監管的其它方面,可以提高稅收工作的效率,得到更好的效果。

  個人所得稅作為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槓桿,發揮其有效作用的前提是掌握納稅人,尤其是高收入個人的收入情況,即有效地實施稅源監控。理論上講規定個稅自行申報,有助於培養納稅意識;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推進個人所得稅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混合稅制過渡創造條件。但現階段立刻全面推廣個稅自行申報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應率先在國家公務員中推行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制度,然後在大型企業、上市和控股公司以及壟斷型行業中的中高階管理人員中推廣,當老百姓的平均收入達到一定的水平後,稅收制度可以向全民“自行申報”擴大。
 

  三、逐步過渡到以家庭為納稅單位

  家庭總收入比個人收入更能全面反映納稅能力,可以實現相同收入的家庭相同的個人所得稅負擔,更好的實現收入、稅負的橫向公平。在一些發達國家,個稅的申報是根據納稅人的不同身份適用不同的費用扣除額。納稅人可以選擇以個人身份還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申報的。我國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家庭觀念非常重,對家庭行為的調節成為調節經濟和社會行為的基本點,因而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完全可以集中到對家庭收入的調節上。選擇以家庭為單位申報納稅,允許將家庭部分支出如孩子的教育支出、家庭總人口的醫療支出、保險及養老支出納入扣除範圍,以鼓勵夫妻合併申報。但是以家庭為納稅單位要克服兩個難點:一是會削弱或扭曲目前廣泛實行的代扣代繳制度,二是稅務機關還暫時做不到對納稅人的家庭資訊進行逐一核實。儘管如此改革會增加徵管的難度,但稅制的這種改革方向更能體現 “以人為本”的原則。

  四、調整生活費用扣除額,降低稅率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並不是指個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原則上應當是對淨所得徵稅。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根據納稅人所得的情況分別實行定額、定率和會計核算三種扣除辦法,其中對工資、薪金所得涉及的個人必要生活費用,採取“定額扣除”的辦法。我們認為扣除專案的設計應對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進行測算,建立物價、消費聯動調整機制,每年根據物價上漲水平和社會生活變化情況調整生活費用扣除額,同時,將教育、醫療、保險、住房等支出和納稅人未成年子女、老人及無生活能力且無救濟補助的需贍養親屬的支出納入到扣除範圍內,以真實反映納稅人的負擔能力。

  調整生活費用扣除額應結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工資調整情況及物價指數變化情況,建立聯動機制。目前對生活費用扣除額是否應該採取一刀切的問題,學術界存在爭議。實事求是來講,中國各省市發展不平衡,各地區的基本生活費用存在較大差異,應當允許各地區確定不同的生活費用扣除額,不應該搞一刀切。但問題是一旦允許各地區生活費用扣除額進行上下浮動,各地區往往就會不受任何制約,往往會超過浮動的範圍,使地方財政收入受到影響,反而加大貧困和富裕地區的差距。2002年以前個人所得稅是地方稅種,那時法律上允許存在搞一些地方差異。2002年後個人所得稅是共享稅種,為了保證稅政、稅權的統一性,也為了儘可能使納稅人的稅負比較公平,統一的生活費用扣除額是相對正確的做法。比較現實的做法是將家庭負擔的醫療、教育、住房、保險、養老等重要支出,以家庭人口數量為係數,進行一定比例的扣除,減少因此出現的不公平程度。

  如果我國的稅制設計真正實行應稅收入重新界定、並且允許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申報,那麼就需要設計一套相應的全新的稅率體系。應將納稅人的各項應稅所得加總,仍然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因為超額累進稅率的設計有利於調節個人收入水平,收入越高負擔的個人所得稅也越多,從而使中低收入者負擔較少的個人所得稅,高收入者負擔較多的個人所得稅。但現行45%的最高邊際稅率過高,個人最高邊際稅率應確定為25%-35%為宜。借鑑國際經驗,稅率的級數不應超過5檔。可以考慮兩檔稅率或實行三檔稅率,實行兩檔稅率分別是10%和25%;實行三檔稅率分別是10%、20%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