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道德論文
大學生道德發展的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能靈活運用語言,創造性思維和想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需要具有高尚的情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論文篇一
《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分離現象解析》
摘 要: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分離的現象較為普遍,本文擬對大學生“知行分離”的現狀進行考察,並分析導致“知行分離”的原因,提出實現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統一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道德認知 道德行為 分離現象
大學生道德發展的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能靈活運用語言,創造性思維和想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需要具有高尚的情操,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標準選擇,能夠將外界所有資訊經過正確價值取向的過濾,將符合主體價值觀念體系所規定的認識、道德判斷標準的資訊儲存下來,並將之內化成自身人格因素。在社會行為上表現為能夠運用正確的社會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即追求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統一,避免知、情、行相互衝突的多重人格。然而,當代大學生本身還處於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不斷整合的變動過程中,大學生自身還存在著矛盾性和不成熟性,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其道德認知水平較高而道德行為水平偏低現象的存在。
1.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脫節導致大學生的“知行分離”現象
重慶郵電大學做了一份關於大學生道德現狀的調查問卷,其中得出這樣的資料結果,90.73%的學生認為道德修養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人的最終成就,79.74%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大公無私”、“公大於私”及“公私兼顧”的思想,80.2%的學生認為人應該具備“真誠”“善良”“正直”“高尚”的品德等。選項的結果說明大學生在道德行為判斷上符合正常價值判斷標準的比例相當高,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以及從小學就接受思想品德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基本形成了正確的道德認知,但是急劇變革、觀念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亦使大學生的道德行為難以付諸實施,從而使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養成變得困難與不穩定。雖然大學生從小接受道德教育,現已具備一定的道德認知水平,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所表現出的行為卻常常因其道德選擇和整合能力較弱,而出現道德認知無法落實到其行為中的現象,故此“知行分離”已成為大學生道德表現中較為突出的問題。調查顯示,有98%的大學生認為“在公共場所吸菸”、“乘車不講秩序”是不道德的,而在行為上卻分別有22.3%、35.7%的人“在公共場所吸菸”、“乘車不講秩序”。[1]另外,還有許多校園內常發生的不文明現象,比如在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部分高校相繼出臺各類針對大學生的“文明公約”下仍愈演愈烈的“課桌文化”“牆壁文化”“佔位文化”,課堂上無視教師存在、玩手機、吃零食、睡覺的現象,課外作業的“百度”化、“Google”化與抄襲導致書面作業的雷同率極高,在宿舍裡聚眾打麻將、鬥地主等賭博行為,雖從小就誦讀“粒粒皆辛苦”卻仍在食堂裡的隨意拋灑飯菜,使用“善解人衣”、“梅川酷子”等庸俗網名,傳送不文明、甚至黃色簡訊,對於廁所內“來也匆匆,去也沖沖”的溫馨提示視而不見,等等。還有一些同學在看到這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時竟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漠然視之,這種態度已成為了一種可怕的社會疾病。大學生在道德要求和道德評價方面採用雙重標準,比如一些學生痛恨社會上的一些行賄受賄現象,但當涉及個人利益時,卻急於拉關係走後門,一方面憤世嫉俗,另一方面逢迎世俗,知行脫節使部分學生成了“兩面人”。在誠信方面,大學生的舉動也是十分令人擔憂,主要體現在大學生不能按期返還助學貸款的經濟誠信方面的缺失、考試作弊的學業誠信方面的缺失和就業雙向選擇時與多家用人單位同時簽約的就業誠信方面的缺失。這些都顯示出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危機,給社會造成了對當代大學生誠信度普遍下降的不良印象,從側面反映了大學生又一“知行分離”的道德現象,進而影響了和諧人格的健康發展。
2.大學生“知行分離”現象的成因
2.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對大學生“知行統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趨向於市場需求,這種選擇具有強烈的工具理性精神,是一種以尋求市場成功行為的理性。多數大學生在還沒有走出校園,就已經對市場變化作出各種預測,並參照著這種預測,以“是否有用”為依據經營自己的大學生活。雖然這種理性可以幫助大學生客觀地瞭解社會,在處事中他們雖然有足夠的道德認知,但他們的行為卻多數只依據是否有利於他們的自身發展,當其認知與現實利益發生衝突時,就會出現“知而不行”、“知而錯行”的現象,這種人格理性既沒有長遠的目標,又容易出現短視思維、短期行為和功利思想與行為,為了暫時的利益而可能損害長遠利益。馬克思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著徹頭徹尾的主觀性和純粹的利己性的時候,把利益提升為人類的紐帶,就必然會造成普遍的分散狀態,必然會使人們只管自己,彼此隔絕,使人類變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2]所以,當大學生的這種依市場而定的工具理性運用得不當,成為一個基本的處世態度時,則容易變成鉤心鬥角、爾虞我詐,必然會出現斤斤計較、人情冷漠等問題,對大學生的“知行統一”的培養危害尤為重大。
2.2高校德育忽視了大學生“知行統一”的過程
學校的教育在學生形成“知行統一”的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就目前的情況,高校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誤區。在內容上,過分強調社會道德要求個體行為品質的認同,而忽略個性心理的需要和構建,造成個體道德行為與社會的不和諧。在方法上,比較注重系統的灌輸和集中的教育,強調外力和管理的作用,忽視學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學生對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在思想上重視不足,行動上無所適從,削弱了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此外,在高校教師的隊伍中,“‘用崇高的理想激勵自己、用高尚的道德規範自己、用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用嚴明的組織紀律約束自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3]真正能夠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師少之又少,他們中的很多人只是一味注重課時任務的完成,上完課即代表完成工作,根本不去關注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發展,不能做到真正地貼近學生個人、深入學生群體,這樣教育觀念根本無法在學校中營造大學生德育的良好氛圍。
2.3網路文化對大學生“知行統一”的消極影響
網路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表現出了價值導向多元化,使學生政治觀念和民族意識日趨淡化。近些年,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已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掌握的先進資訊科技,在網路上大肆宣揚他們的意識形態,宣揚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宣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這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將產生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網路帶來的不良情緒體驗是大學生道德意識弱化、道德人格缺失。不可否認網路言論自由、傳播速度快、效率高,為我們現代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因網路世界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和約束機制,極易使網路空間裡充斥著金錢、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消極思想,而僅憑大學生的自控能力、是非辨別能力和資訊選擇能力是遠遠不足以抵制這些不良資訊的。網路的隱匿性使得部分大學生存有僥倖心理,行文不計後果,在網路上頻頻出現道德失範的事件,這不禁使人擔憂,網路道德的失範將極有可能演化成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失範。
3.實現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統一的對策
3.1改善社會道德環境的育人功能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學生雖從小接受道德教育,認知上能夠符合與社會的道德要求相適應的標準,但因其生活在多元化思潮碰撞的時代,其行為實際上根本無法與認知達到同一水平。“德育的危機,相當程度上是德育環境的危機所致。德育只能在一定的環境中實施,德育的有效性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環境支撐。”[4]所以,營造良好社會德育氛圍,努力構建道德“知行統一”的大環境勢在必行。首先,要增強面向社會的媒體的社會責任感,規範其輿論導向,加大媒體對道德規範的宣傳力度,努力創造開放型、立體化的育人環境,使人們能夠在淨化過的社會中耳濡目染,提高其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統一性。其次,通過法律法規等政策制度手段淨化社會道德風氣,監督、制裁因道德敗壞所引發的犯罪現象,防止此類事件對社會道德風貌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全社會齊心構建和諧社會,使高校德育教育在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氛圍中有序展開,促進大學生主體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統一。
3.2發揮高校德育教育功能優勢
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機構,而且也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接受社會文化的場所。教育者使用特定的社會文化,通過一定的活動方式,向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從而使學生按照社會文化的要求養成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統一的人格。創造高校德育大環境,能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使自己心靈得到淨化和情感得到薰陶,激發學生的道德意識,逐漸形成正確的個體道德認知體系。首先,高校德育內容必須面對大學生實際,堅持現實與理想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貼近大學生生活,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高校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需要改進方法。“理性化的道德認知導向要轉化個體內在的心性價值信仰,除了要求道德內容折射社會正義與公共理性外,還取決於道德教化的具體方式能否激起道德主體的心靈共鳴。因此,切中個體自由的心性價值世界的道德教育方法,對於道德教育的成效起著重要的作用。”[5]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建立德育評價機制,將傳統的德育“灌輸”轉變成“疏導”,注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幫助他們增強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自我建構意識,真正意義上將由“知”轉變為“行”。
3.3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
加強網路道德教育,完善學生道德認知體系。網路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它對於現代大學生來說更有一種抵擋不住的魅力,網際網路在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積極因素外,它的消極因素也在不斷地暴露出來。如沉迷網路遊戲,無自我防範網路交友及網路道德、網路誠信等,這些問題嚴重危害了大學生道德人格發展,出現了網路道德失範及“網路對人格的異化”。首先,可以建立網路身份認證系統,實現認證統一管理,強化網路技術控制功能,建構網路道德補償激勵機制。其次,增強網路道德主體意識,培育“自我同一性”引導大學生文明上網,從他們的內心信念入手,在內心層面確立起網路道德秩序和道德認知,建立一種以主體性發展為核心取向的網路道德素質教育模式。最後,改革德育課程,堅持網路道德教育進教材、進課堂,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和諧人格的形式。
總之,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統一既是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也是新時期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所以探討當代大學生“知行分離”現象,並提出合理化建議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玉芬.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華中師範大學,2005:3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廖和平,周雄文,王衛方.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32.
[4]樊浩.“德”——“育”生態論[J].東南大學學報,1999***2***:21.
[5]楊立英.現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10***:52.
- 有關大學生道德論文
- 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評語集錦
- 梁靜茹情歌沒有告訴你歌詞
- 幼兒園教師培訓心得總結優秀範文
- 怎麼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 詮釋愛情的短語
- 財務公司取名哪些字寓意好_財務公司取名寓意好的名字
- 有關萬聖節繪畫圖片
- 籃球作文
- 電腦系統如何開啟自動更新
- 文體部個人計劃書
- 秋季寶寶要怎麼養生
- 女生傷感難過的個性簽名大全
- 小學一年級趣味數學題試卷
- 王者榮耀干將莫邪技能解讀_王者榮耀干將莫邪出裝順序_新英雄干將莫邪符文推薦
- 國旗下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 浪漫愛情的優美短語
- 老是覺得頭暈怎麼回事
- 九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
- 快速祛雀斑的方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