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個性教育論文

  幼兒個性是指幼兒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是幼兒區別於其他幼兒的獨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如何注重幼兒個性教育》

  摘 要: 良好的個性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更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幼兒個性是指幼兒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是幼兒區別於其他幼兒的獨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徵。幼兒園應在各項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不同的心理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全面發展,有了個性才有思維發散,才有創造火花的閃耀。

  關鍵詞: 幼兒園 個性 教育 培養方法

  良好的個性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更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幼兒個性是指幼兒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是幼兒區別於其他幼兒的獨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徵。幼兒的良好個性具體表現在主動、獨立、合作、自信、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大膽表現等方面。目前,我國獨生子女的個性品質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情況,有的幼兒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極差;有的幼兒膽子小,怕做事,缺乏獨立性意識;還有的幼兒破壞性行為和攻擊性行為極強,使幼兒教育面臨“棘手”的問題……為了培養幼兒從小就有健康向上、活潑開朗的好性格,從小就形成吃苦耐勞,做事有信心,敢於面對困難,不怕吃苦,堅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等好品德……做一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們很重視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的培養。尤其是很重視從小班幼兒開始抓起,其目的是讓幼兒從入園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與培養下,克服和改掉在家裡形成的不利於身心發展的消極行為,使幼兒在教師與家長的積極引導和熱情鼓勵中,學會交往,提高意識,規範行為,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

  我們要始終堅持“把唯一的童年給孩子”,始終關注“童年”的三性,即“童心”“童趣”和“同權”。這其中的個性培養就是尊重“同權”的體現。我尊重和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始終把幼兒放在第一位,尊重和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其對孩子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個性的進一步發展,決定其加入家庭之外的世界的特點。通常溺愛型的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常常是培養利己型孩子的溫床。由於沒有兄弟姐妹,孩子難以產生互相支援、互相幫助的感情,而這種感情又是將來形成互助、互愛和集體主義道德觀念的基礎,也是謙讓克己美德的源泉。因此必須重視密切與家庭的聯絡,指導家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營造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儘量消除形成不良個性的因素,以達到良好個性培養的一致性。為了培訓家長,我園辦起了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學者來園授課,讓家長親自上臺現場說教,讓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保證教育的延續性。

  2.通過各種區域活動,培養幼兒個性

  在幼兒園中,各種區域活動的材料比較充足,引用園長的話:“只要孩子需要的,我們就要為孩子提供。”在角色遊戲中最能體現幼兒的個性傾向,有的幼兒好動,性格開朗;有的則好靜沉穩,不苟言笑。我班就有一位男孩子,從不多說話,每次自由活動時間,他都最先選擇積木區,一坐就是半個小時,不動一下,欣賞著他的“傑作”,有時還伴著自言自語,長此以往,他就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我覺察到這一點,就有心地與他交談,帶他到其他區看其他小朋友遊戲,看其他小朋友遊戲,慢慢地,在老師引導之下,他漸漸露出笑臉,也加入了大家的活動中。

  3.自發交流,鼓勵幼兒介紹“我的新方法”

  陶行知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開發幼兒創造潛能要立足於日常教育。為此,我們要從物、人、環境、時間幾方面著手,釋放空間、時間,為幼兒創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主動聯想,積極創造,求異表現,與同伴共享成功的快樂,在活動時,當幼兒陷入困境時,如果老師不聞不問,幼兒的創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師細緻觀察,分析把握幼兒的遊戲動向,以便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提供適合幼兒遊戲的材料,排除阻礙遊戲發展的干擾因素,提高幼兒遊戲興趣,推動情節發展。為了讓孩子敢想,能夠大膽表現,在小朋友之間,我會經常鼓勵孩子提問題,引導幼兒勤于思考,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也能夠認真地瞭解別人。

  4.注重個別教育,培養孩子的特長

  在許多幼兒園中,教師大都不喜歡經常表現出“反抗”“搗亂”行為的幼兒,對於幼兒的“淘氣”行為,相當一部分教師往往採用制止、懲罰等方式加以限制,強迫幼兒聽話、順從。其實教師要求幼兒聽話、順從,只注意到讓幼兒適應社會化的一面,而沒有注意到讓幼兒衝破束縛,進行創造的個性化的一面,沒有將幼兒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幼兒教育就很有可能把幼兒的創造性,幼兒的創造意識、創造勇氣和初步創造能力扼殺在萌芽狀態。為了讓幼兒“反抗”和“搗亂”的能量轉化為創造能力的湧動,我們應從幼兒有追求個性的內在的角度分析幼兒的“反抗”和“搗亂”行為,並以積極的態度承認它們,引導它們。

  5.戶外活動,個性培養的大“熔爐”

  每天一次的戶外活動是孩子最喜歡的,孩子們的興奮狀態是不能預測的。戶外活動最能對幼兒產生影響的一個特點是各類環境的開放性。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性和自我中心的特徵,它們必須通過實際體驗,親身去看、去聽、去摸、去品嚐,才能達到對事物真正瞭解,充分發揮想象,去嘗試,去創造,並在活動中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合作等技巧。在戶外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交往、共享的空間,使其人格得以健康發展,使其更加自信做任何事都敢於表現、會表現,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也是一種積極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質,使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部分自信心、自尊心、獨立能力等都進一步發展。

  總之,開放的時代需要開放的教育,讓幼兒每天生活在愉快的環境中,每天都充滿智慧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新《綱要》新實踐――幼兒教育新探[M].新時代出版社.

  [2]現代幼兒心理保育與教育[M].武漢水利水電大學出版.

  [3]幼兒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