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思考論文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是教育工作的基礎環節,但在幼兒園教師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常常存在忽視教學目標、對幼兒主體地位體現不夠、活動設計的結構不夠合理及生搬硬套等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思考》
摘要: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是教育工作的基礎環節,但在幼兒園教師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常常存在忽視教學目標、對幼兒主體地位體現不夠、活動設計的結構不夠合理及生搬硬套等問題。教育活動設計應該是在遵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教育理念下,正確把握和制定教育目標,有科學、完整的框架結構,能夠滿足幼兒成長需求的複雜、綜合的教育工作。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283-02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在一定教學理論和原則的指導下,選擇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的方案。它是教育活動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活動展開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幼兒發展的水平。在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我感到教師在活動設計中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教學目標。***1***重內容輕目標:很多老師一味追求內容的新穎,看到有好的材料,根本不考慮目標,或者上完課後再給這個內容制定目標,這種無目標導向的活動設計,往往使得活動的組織開展出現問題。***2***重知識輕情感:重視教學知識的傳授,忽視教學興趣的培養。雖然設定了目標,但在教育內容、組織和活動環節的安排上不能緊密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重點內容實現不了。
2.對幼兒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在設計這一環節,教師“教”在前,幼兒“學”在後的傳統理念不能轉變,教師運用更多的演示、操作、示範等教學方法,從活動主體的確定、內容的組織乃至問題的回答,教師常常一個人包辦,很少或者從不考慮孩子的需要,很多教育活動設計中,教師的提問後面都附著標準答案,孩子的回答以老師的答案為準,所以,在教學現場,常常看到幼兒成為教師手中的道具,孩子只是被動接受,看似熱鬧的教學之中,體現幼兒主體地位的內容卻空洞無物。
3.教育活動的結構不合理。對於教育活動中的教師、幼兒、學習內容、幼兒發展以及環境等諸要素,教師往往只注意到各要素之中的某一個和某幾個方面,使得活動環節組織不夠緊湊,達不到滿意的活動效果。
4.教師對參考材料研究不夠。在活動設計中,對教育活動設計參考資料生搬硬套,設計在缺乏創造性的同時,教師也缺少了對教材的鑽研和理解。
怎樣克服以上缺點,做好教育活動設計呢?總結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我認為,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一、確定教學目標,解決為什麼教的問題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的主導方向和幼兒的主體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幼兒的最終目的,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先確定教學目標。
1.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活動設計中,如果將其中的一項活動目標表述為:“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那麼,非常有可能帶來評價中的分歧,如認為是教幼兒有順序地觀察,或者是進行比較觀察,如果將其中的目標設定得更具體一點,表述為:“幼兒能有順序地觀察事物。”教師操作容易,評價的針對性會更準確。
2.活動目標內容要全面。活動目標的內容應該包含認知、情感、技能等各個方面。以數學活動“點卡找朋友”為例,從態度情感方面來說,其目標是讓幼兒感受幫助點卡找朋友的快樂;從能力方面來說,是用目測方法判斷物體數量,學習用點數方法進行實驗。認知方面的目標是讓幼兒能將5以內的物體按數量進行歸類,匹配相同數量的點卡。幼兒園的目標的設定不但有知識技能方面的,還應注重認知、情感發展方面。
3.制定活動目標時要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在活動設計時,我們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注意由淺到深、由表及裡、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循序漸進地提出目標,不可過高,亦不可降低。以數學活動為例,孩子對數的掌握,一般要經歷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影象把握―符號把握四個環節,這就需要教師的設計要遵從孩子這樣一個特徵,如果跳過實物操作的環節,過高地提出影象把握和符號把握的目標,顯然是不恰當的。
4.活動目標的確立要分析研究教材。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性錯誤,活動組織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因為目標不明確,教學重點完不成,評價不知道咋樣進行。
5.活動目標的表述前後要一致。目標確定了,在設計過程中卻不以此為依據,就會導致教育的自相矛盾。
二、恰當地選擇教育活動的內容,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廣泛的、多樣的,各方面的內容都應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在教育活動設計中,我們怎樣才能恰當地選擇教育活動內容呢?
1.貼近於幼兒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是我們學習的大舞臺,選擇生活中富有價值的內容,納入到幼兒教學之中,會使得我們的教育更加貼切、自然,更能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拼插玩具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活動,拼插成什麼樣的形狀,組裝更是孩子們常遇到的、感興趣的問題,孩子們在組裝成什麼形狀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設計、組裝物體結構的科技小知識,也鍛鍊了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大膽創新、敢於嘗試的學習精神。
2.要有趣味性。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趣味性強的內容,能夠引起幼兒的努力探索,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要具有時代性。時代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新的教育內容,而教育本身也是與時俱進的,所以,我們應把這些內容及時地納入到教學內容中來,使教學內容體現時代的氣息。
4.要注意各個領域的聯絡。認識動物不僅能從科學領域認識,還可以在語言方面,例如猜謎語、讀兒歌、講故事中獲取,還可以在畫畫中認識等等。
5.要因地制宜。因為地域的差異,活動目標的制定要根據本地的時間、人文環境、動植物的生長來定。
三、注意教育活動過程的科學設計,解決怎樣學的問題
1.設計恰當的匯入方式。恰當的匯入或問題情境會使幼兒進入活動狀態,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有經驗的老師,一般都能想出很多的“花樣”來完成活動的匯入,使孩子的學習興致高漲起來。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喚醒方式應當是自然、恰當、貼切的,否則會適得其反。例如,和小班的孩子模仿開飛機進入活動室,孩子可能興趣盎然,和大班的孩子也這樣做,也許立刻就會有孩子說是“假的”。
2.選擇運用最佳教學方法。首先,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哪一種方法最易達到預期目標,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它便是好的方法。其次,方式方法的選擇要有助於幼兒主動性的發揮,鼓勵孩子操作、探索、嘗試,而不是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下,被迫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再次,我們還應當重視教學方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之間的協調統一。常用的教學方法很多,一種教學方法往往僅適用某種特定的教學條件,在某種條件下是有效的,在另一種條件下未必是有效的。所以,教師要研究教材和幼兒,合理選用教學方法。
3.設計出清晰的活動過程的步驟以及與這些步驟相關的內容。首先,步驟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使得事物的現象清晰地再現於幼兒面前,讓幼兒通過認識、瞭解、熟悉及運用,從而對學習內容輕鬆地掌握。其次,步驟的安排應層次清晰,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具有條理,能夠幫助幼兒一步步接近活動目標。再次,要分析並明確教育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解決重點難點的方法,使得教育活動重點突出。
4.設計和準備好活動中需要提出的問題。對於教師來說,提問是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有效途徑,我們應當避免那些能引起不良效果的提問:如提問準備不夠充分、偏離中心、不能引起幼兒進行思考、流於形式等問題。例如,常見有些老師問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喜歡不喜歡”、“好不好”、“是不是”等等,孩子只是機械地回答,沒有實效。恰當的提問應當注重其適宜性,如提問要具體明確,使孩子有針對性地進行回答;提問要由淺入深,啟發性語言突出,從而達到幫助孩子深入掌握問題的目的。
5.活動過程的設計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在傳統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幼兒的意願和需要,致使幼兒“被學習”現象突出。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指導下,教師的教育觀念得以轉變,傳統的設計方式也應該隨之改變。首先,設計主體由教師單獨設計,變為師生共同設計,以體現孩子的意願。其次,設計全過程由教師的相對固定變為追隨孩子,不斷調整原有設計,設計的過程與幼兒的活動過程同步並進,伴隨教育活動過程始終。
總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是一個複雜、綜合的教育工作,每一種活動設計都是在某種理念支援下的,都貫穿了某種教育觀念和課程設計思想。教育改革的日益推進和教育觀念的提高,對教師提出了更高駕馭活動設計的要求。作為幼兒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理論水平,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綱要》、《指南》的理念,不斷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計出更好更多的活動設計,以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下新型教師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黃瑾.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3]朱家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