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培養幼兒愛心教育的論文

  在幼兒園生活中,作為教師更應當與幼兒一起創造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讓孩子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愛別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的愛心教育培養》

  摘 要:愛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彙,學會愛,我們才有平和的心態、博大的胸懷,懂得體貼與照顧,知道真情所在;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愛是一種情感交流,愛是一種行動體驗,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關鍵詞:幼兒 愛心 情感 行動

  陶行知曾說過,“教師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兒園生活中,作為教師更應當與幼兒一起創造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讓孩子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愛別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幼兒教育的物件都是3-7歲的孩子,他們幼小,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這時就需要教師用似春雨般的愛去滋潤,似春陽般的愛去薰陶,這對正處於個性和道德品質形成的萌芽時期的幼兒來說,是進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由此看來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因此,我認為幼兒的品德教育,愛是永恆的主題。[1]

  一、用情感表達師生愛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為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是無比神聖的。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薰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彷彿在為孩子開啟一扇扇窗戶,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並且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我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孩子,熟悉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2]

  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們平時愛惹我生氣,不知他們竟也知道關心我!下課了,孩子們硬要把剝好的橘子塞進我的嘴裡,說:“老師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會好了!”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學會愛別人了,面對這金子般的愛,我頓時熱淚盈眶了。這不就是高爾基說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你的點滴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3]

  二、用行動體驗傳播師生愛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用行動體驗傳播師生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裡,愛的是那麼溫暖那麼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遊戲時最好的夥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讚美、一個友善的態度,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4]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著他們哭著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其實,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所以當你生氣想發火時,當你的言行沒有為人師表時,請想一想,一面面小鏡子正照射著你!”於是,我在孩子們面前非常重視榜樣作用。[5]

  三、用理解和尊重感染師生愛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共識。願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孩子,讓我們把真愛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裡,相信它能生根、發芽,並結出喜人的碩果。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6]

  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選擇的主動權,使幼兒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出現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健康心理和思維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應該重視孩子的想法,不應用成人的看法去評價孩子。這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為人師時,沒有太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只是一顆熱愛這份事業,熱愛孩子們的心。當時在大班實習,心裡有一絲緊張,有一絲好奇,在面對那些調皮的孩子起初顯得束手無策。為這些,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向老教師取經,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每個幼兒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和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在與孩子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的交流。[7]

  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過教育把孩子從自然人培養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擁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讓我們把愛深深地紮根在孩子的心田裡,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顆愛心!

  參考文獻:

  [1]***意***亞米契斯 譯者:夏丐尊《愛的教育》[M]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年5月

  [2]***蘇***高爾基著;紋綺編《高爾基妙語錄》[M],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

  [3]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出版社93年版

  [4]朱小蔓、梅仲蓀:《道德情感教育初論》[J],學術論文

  [5]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98年版

  [6]張虹:《幾種情感觀及其啟示》,《心理學B4》[M]99、2

  [7]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03、9

  作者簡介:沈素開***1983.11~***,性別:女,籍貫***河南商水***,單位:河南商水縣實驗幼兒園,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