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鵬遠端教育論文
奧鵬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級遠端教育公共服務機構,它具有遍佈全國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在它龐大的服務體系中其核心服務平臺系統,支撐其服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奧鵬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內 容 摘 要
***中心思想***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擴大農村經濟規模,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縣農業通過結構調整、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開展一系列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在培育專業大戶、建立龍頭企業、發展基地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實踐情況及問題***通過調查實踐,目前制約景寧縣經濟發展的問題主要有:思想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高素質人才不願留在農村工作的現象;不少主導產業缺乏長遠發展能力,支柱性的主導產業較少、基礎設施薄弱、政府的服務和協調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解決景寧縣經濟發展問題的對策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強領導,合理佈局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強化企業,促進提高農業產業的組織化程度;狠抓基礎,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講究規模,狠抓農產品質量與效益;加強培訓,不斷優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實踐結論***只有充分認識到制約景寧縣經濟發展問題根源,我們才能更好的為下一步的發展作出應變,同時,我們要全面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全心全意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
關鍵詞:經濟 發展問題 實踐報告
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
——景寧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實踐報告
景寧縣是全國扶貧重點鄉鎮之一,自然環境惡劣,資源匱乏,經濟發展滯後,年財政收入不過三十萬元。如何改變景寧縣的現狀,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群眾收入,不僅是當地黨委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工作人員應該關心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我深入村屯調查,並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撰寫了這篇實踐報告。
一、景寧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一***主體培育取得新成效
為提升產業帶動力和市場競爭力,積極圍繞產業重點抓示範基地,大力加強千畝惠明茶中心示範基地、周湖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大際高山冷水茭白基地、沙灣特色高山蔬菜基地、山後水乾果基地和標溪何莊草本藥材基地建設,全縣建立產業化示範基地1513.3hm2,培育種養大戶556戶,不斷提高我縣主導產業的規模經營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全縣已發展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44家。
***二***結構優化呈現新格局
景寧縣大力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了從傳統糧油生產為主向特色優勢農業為主的轉變,逐步形成了以高效生態為特點的區域化生產佈局,茶葉、食用菌、高山蔬菜、畜禽等繼續增長,並向優勢產區集聚,不斷提高了茶葉、食用菌和高山蔬菜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一直穩定在9666.7hm2,茶園總面積達到2800hm2,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5600萬袋。2009年景寧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茶產業重點縣。
***三***品牌建設顯現新起色
從育品牌、創品牌、揚品牌、護品牌等環節入手,以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在浙江杭州舉辦了浙江省“金獎惠明”敬老茶會;又與北京第五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簽訂“金獎惠明茶”電視廣告宣傳協議。從2010年2月7日開始至10月4日在中央電視2臺和4臺播放,進一步打響“千年惠明、百年名茶”的品牌;並有20多個農產品榮獲省農博會金獎。全縣註冊使用農產品商標39個,其中國家馳名商標1個、省級著名商標5個、市級著名商標7個。
***四***科教興農得到新提升
根據省農業廳的統一部署,積極制定實施方案,建立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確定縣級首席農技推廣專家9人、農技指導員28人,責任農技員115人。大力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業科技入戶活動,完成主導產業示範村85個,製作《畲鄉新農村》欄目專題片40多期。“三品”成為近幾年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產業體系中的一個亮點,我們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三品”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縣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9個、
市級以上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2個、市級以上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20個、市級以上綠色農產品認證10個,制訂農產品企業標準23個。
二、景寧縣農業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有人認為農業的產業化不過是對傳統農業的改頭換面或換個說法而已,而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一新生事物, 導致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不接受,在操作上缺乏具體的規劃和必要的協調,使農業產業化處於自流的狀態。
***二***高素質人才不願留在農村工作的現象
在我國已存在多年,形成了城市中工作崗位不足和農村中人才不足的矛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資金問題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而農業企業本身就是經濟上的弱勢群體,很多金融機構不願把資金貸給農民,即使貸給農民也大多數是以農民整個家庭財產作擔保, 再加上稅費改革、農業補貼等政策的實施,農民創業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農業產業化程序也就被阻礙了。
***三***不少主導產業缺乏長遠發展能力,支柱性的主導產業較少
有部分地區由於資訊滯後,或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從自身優勢出發,在確立主導產業中存在趨同性,缺乏特色,不能發揮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主導作用。大部分組織的龍頭企業還是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輻射面狹窄,帶動能力不強,缺乏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同時龍頭企業的科技含量普遍較低,科技投入較少,在農產品精加工、包裝、營銷、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撐。龍頭企業的弱小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
三、促進景寧縣經濟發展對策
***一***加強領導,合理佈局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發展。
政府和職能部門要進行研究,科學地加強巨集觀指導,並落實具體措施,在現有形成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佈局的基礎上,按照《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和合理佈局,形成有顯著特點的茶、菌、菜、藥、果和畜牧業等產業帶、產業區域;進一步加快區域規模經濟的擴張。在結構調整中,努力減少效益不明顯、零星分散的農業經營專案,突出經濟效益高、總體競爭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專案,加快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如高山冷水茭白在大際鄉試種成功後,大際鄉政府積極發動農民種植,近年就發展近67m2;又如沙灣鎮2009年訂單小尖椒有銷路後,2010年就組織聯村發展,已達67hm2。
***二***強化企業,促進提高農業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鞏固壯大現有的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規模較大、市場競爭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推進“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的農業經營模式, 逐步構架起較為穩定的購銷關係和產業經營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利益共同體,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拉動能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快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創辦、政策扶持、部門指導、市場運作”的思路,逐步建立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縱向相近、橫向相聯、產加銷銜接、農工貿一體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網路體系,提高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三***狠抓基礎,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
景寧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總體較為脆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靠天農業的依賴性仍然很強,甚至還非常突出。全縣絕大多數的耕地分佈在海拔250m以上低山、中山和高山,大多數無灌溉裝置,易受乾旱和水澇等災害影響。在特色優質農產品的主要產區和基地要全面加強和完善建設蓄水、引水、提水等水利工程,以及搞好排澇工程設施,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積極推廣大棚栽培、地膜覆蓋等設施栽培技術。在條件許可的地域積極推廣農業機械操作技術,提高田間耕整、灌溉、植保、收穫、保鮮、儲運、加工等生產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不斷增加地方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業、農村的範圍。合理應用政府有限的投入,把有限的財政投入重點用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農業標準化、農業資訊化、農業機械化、農業科研、優質農產品示範基地、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及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事業。建立多元化的農業投入機制,積極引導信貸資金、工商企業和民間資本、外貿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農業產業。創立“國家引導、配套投入、民間互相、滾動開發”的投入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穩健發展。
1、解決水的問題。儘快立項景寧縣生活用水、農田用水工程,爭取上級部門的扶持。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水,而景寧縣最主要的也就是缺水,因此,鄉政府必須把解決水資源問題作為重要事務來抓好,要主動與發改、水利、扶貧、國土等部門聯絡,抓緊提交可行性報告,並做好立項工作,專題向上彙報景寧縣生活用水、農田用水工程問題,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扶持,提早解決景寧縣的生活用水及農田用水問題。
2、解決電的問題。目前,政府所在地的變壓器僅為100KVA,已基本飽和,面上各村的變壓器的配置較小,只能供應照明而不能供應生產和其他用電,致使電功能未能完全發揮,勢必影響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此,政府加大力度改造農村電網,使地方隨時可以為新企業提供最基本的電力保證。
3、解決路的問題。路,是投資者首先考慮的經營條件,其對生產成本及利潤產生及大的影響。景寧縣除鐵路運輸條件較為優越外,公路條件相對差,雖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但等級差,只是方便群眾出行而已,帶動不了經濟的發展。政府要積極向外籌措資金,採取鄉里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爭取上級扶助一點的辦法,儘快完成景寧縣到車河柏油路工程建設的掃尾工作,以利用外面的資源,自身的地盤、人力以及便宜的鐵路運輸發展地方的工業、企業,這是促進景寧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4、建立農產品交易中心。一是抓好集貿市場的建設。目前景寧縣的集貿市場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太小了,功能也不齊全。每逢圩日,各地的商家小販們塞滿整個市場,路邊是生意人,路上是趕集人,車輛根本無法通行,而且車輛亦沒有一個置放的地方。市場條件差,除有頂無臺的長廊外,其他的都是露地擺攤。因此,對市場必須下大決心,下大力氣,重新進行規劃、擴建、改造,把現有的髒、亂、差的市場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環境舒適、佈局合理的市場,以吸引外商,加速商品流通,切實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二是抓好資訊中心的建設。政府務必須健全資訊網路,為群眾提供資訊服務平臺,把景寧縣的民族風情、特色產品、資源優勢等等釋出網上,讓群眾和商家隨時瞭解市場資訊動向,隨時提供資訊給群眾及企業,這不僅是一項民心工程,而且是政府由計劃經濟時代轉向市場經濟時代所必經之路。
***四***講究規模,狠抓農產品質量與效益
看準了專案,在抓好質量的前提下,著重要抓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產業,特別是景寧縣是一個山區的小縣,對發展產品要講究規模,向市場發展,才能引進客源,客人需貨物就要有求必應,這樣才能提高產品的效益。充分發揮山區空氣清爽、無化學汙染、有利於無公害生產的優勢,經過幾年的努力,景寧已打響奇爾惠明茶、香菇、木耳、泡筍等農產品。對出名的農產品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增量潛力,使產品不斷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
***五***加強培訓,不斷優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通過培訓控制農業生產源頭和產地汙染,著重防止農藥、化肥對農產品的汙染,治理農業環境汙染,建立無廢物、無汙染的生產體系。加強農業投入物資的監管,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科學合理用藥, 減輕生產過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危害。同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加強利用有機肥源,培肥土質,把農業技術應用與農民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以提高生產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為重點的勞動力素質培訓,面向農村青年和科技示範戶,全面實施“綠色證書”制度和農村骨幹農民培訓,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1、加強基礎教育工作,確保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少數民族鄉的執行。據調查瞭解,景寧縣除公路、鐵路沿線村入學率達100%外,其餘村均為90%左右,部分學生只讀到二、三年級,便輟學回家,其中女孩佔70%,而瑤族學生又佔75%以上。公路、鐵路沿線村讀完初中的約佔70%,其餘村僅達30%,多數只讀到四、五年級***主要是男孩***。因些加強基礎教育工作,確保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少數民族鄉的執行,是振興和發展少數民族鄉經濟、文化的一個長期而又十分緊迫的工程。首先,中小學校教師要奉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切實擔負起這一重任,教育好我們的子弟,教書育人,從娃娃抓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第二,家長要解放“送男不送女”的封建落後教育觀念,全力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自覺把每一個子女送到學校讀書。第三,政府要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完善教學設施,增加教育服務經費,特別是對少數民族邊遠山區貧困農戶子女,加大扶持力度,保障適齡兒童100%入學。
2、發展成人教育,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成年人的素質,關係到下一代人的成長,有些成年人認為,我沒有文化,不是一樣的過來了,就這樣,形成了俗話講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仔會打洞的局面——窮的永遠窮,無文化的永遠無文化,一種自己天生就比別人差的、得過且過的心理就這樣形成了,也使得農村或山裡的孩子產生一種自卑。因此,政府要擔當主要的角色,統籌培訓規劃,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到村屯去,開展各種型別的適合當地生產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培訓,如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讓他們把各種技術都用到生產當中去,並從中得到實惠,使他們懂得文化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運用的,是不分農村城市的,是能讓自己富起來的一個“法寶”。二要有計劃有步驟地舉辦專題骨幹培訓班,如醫療衛生常識培訓、新農村建設規劃培訓等等,讓骨幹帶動村屯的發展。三是適時舉辦外出務工人員勞動技能培訓,強化勞動者綜合素質和技能,讓勞動者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效益。
參考文獻
1.何愛輝:《政府治理體系創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2.王曉剛:《農業產業化發展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3.江梅.農業轉型的思考,行政探索,2012年第10期.
4.陳鴻方.新時期構建新時代農村研究,行政理論,2011年第6期.
5.王新波.新時期農村建設,人文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6.李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與對策,農業政務,2010第10期.
範文二:語文課堂提問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摘要: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於如何恰當的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 關鍵詞:課堂提問 創新意識 培養
正文:
一、 把孩子們領進精彩的問題空間
引言 :
“發問”是口頭提出問題。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是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認知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當前,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採用先提問、再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辦法。但是,他存在著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當作知識獲得過程中的被動者,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過程進行學習。顯然,這是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不利於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重要的是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發問精神”,讓學生學會深思善問。所以說,問題不僅包括教師的提問,也包括學生的自發自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做是學習的動力、起點
來貫串整個課堂。
1、 問題創設性認識活動的關鍵是問題設計。課堂上要創設
精彩的問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扣緊目標設計問題
一節課中必須緊扣目標設計問題。如:教學《找駱駝》一課,教學目標是教育學生要留心觀察生活,從中有所發現。因此,我們可以提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這些的這些特點的?
***2***設計探索性問題
探究性的問題是指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當學到第四自然段作者想象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時,在體會文中的省略號是什麼意思時,可提問:假如你就是池塘裡的一朵荷花,你還會遇到誰?它們告訴你了什麼?學生甲:我遇到了露水,它告訴我,晚上睡覺的樣子真甜蜜。學生乙:我遇到了蜻蜓,她告訴我,他飛累了,停在這裡欣賞風景。學生丙:我遇到了青蛙,它告訴我,他在這裡生活的很快樂。學生丁:我遇到了蛐蛐,他告訴我,他要為我演奏最快樂的樂章。我遇到了月光,她告訴我,月光照耀下的我是那麼的寧靜。真沒想到,一個問題出來,學生能各抒己見,能聯絡生活實際,有著奇思妙想。
***3***設計生成問題的問題
***4***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敢說敢問
一年前,我所帶的二年級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積極回答問題,主動發問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據瞭解,在上課遇到問題當場主動提問的學生中,街道小學生佔比例大些,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例少些,我認為,學生在課堂上不願提出問題,主要是學生的提問、表達受到各種限制,那些不符合要求者可能還會招致教師的指責甚至挖苦、批評、學生的嘲笑。於是因怕給自己惹麻煩而不提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通過一年來我對學生心理狀況的瞭解, 因此,要讓學生敢問,必須首先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課堂上,我採用親切的與學生話談話的方式上課, 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
2、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
當學生獲得提問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後,還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討,教師不能隨意去打斷學生的思維,更不能阻礙和限制學生所想 。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整個課堂活起來,也就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這樣,學生的思維意識才有所創新。
二、 教師做好課程的創造和開發
如果說問題是開啟思維的鑰匙,情境是放飛思維的舞臺,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可以盡情的創造,那麼,教師的創造性更為重要。主要體現在處理教材上。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其次,藉助現有的教學資源如幻燈機、掛圖、模型等電化教學手段營造適當的教學情境。
三、 做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引導和參與
1、想方設法提供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經歷成功的體驗, 哪怕是全班學生的一次擊掌,或者老師的一個微笑,或者一聲讚歎“你真棒” 都能使學生的興趣受到保護和激勵。採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比如猜想法。面對一篇新課文,老師說;“你們讀了課題,能想一想,猜一猜課文可能寫了什麼嗎?”
2、 教會學生提問
在語文課堂上,我要求學生用心讀文章,在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者是把可能提出的問題簡要寫下來,待問題都提出來後,在研究怎麼把問題表述出來。
3、 適時點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由於學生受知識能力所限,當學生思維不易開啟時,教師適當的點撥也可讓學生在關鍵時突破。只要能讓學生經歷思維的過程,撞出思維的火花,點撥就算成功了。
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這個實施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營造一個充滿“磁性”的課堂環境。由於學生智商、知識基礎的個性差異,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水平去衡量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發揮課堂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如在教學《龜兔賽跑》我問學生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想法?學生甲:烏龜怎敢與白兔去賽跑,太不公平了。學生乙:白兔太輕敵了,所以敢在半路上睡覺,這是它輸得原因。學生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要一氣呵成。我就告訴學生:同學們說的都有自己的道理。老師尊重你們每個人的理解。
其次, 一切都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21世紀是一個資訊時代,學生的創新素質也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比如每個單元的寫話,課本就是新課標教材,學生學了每單元的課文,就要根據單元要求來寫作文,因此,學生例的題目可以是各種各樣,很新穎。
最後,想方設法放飛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風箏》一課時,課文的結尾寫到;“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我在教學時問;孩子們找的結果會怎樣?請大家當小作家把故事編下去。生1;他們找到了,風箏掛在了一棵大樹上。生2:他們在森林找到了,風箏落在懸崖上。生3:孩子們苦苦尋找,還是沒找到,失望的落下了傷心的眼淚。從這次寫作中,我看到了孩子豐富的想象世界。
通過我走過的這十年教學歷程,我明白了強化學生的發問精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課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答”,更要學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