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華山形成的地質過程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而華山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華山形成的地質過程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華山形成的地質過程

  在距今6億~10億年前,華山地區古老的變質岩隆起,形成一塊東西狹長的陸地;到距今 1.66億年的燕山運動時,大量花崗岩漿侵入於太古代太華群片麻岩中,東西長 21公里,南北寬約 6.6公里,面積 1300平方公里,呈岩基狀產出;約在距今 8000萬年前,由於燕山運動的影響,華山北麓發生下陷,形成渭河地塹盆地,南側的秦嶺斷塊山地急劇上升,東面的黃甫峪,西邊的仙峪等河流溝谷強烈下切,上覆的太華群片麻岩遭侵蝕破壞,於是華山花崗岩基脫穎而出。

  華山的地理位置

  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處於東經109°57′—110°05′,北緯34°25′—34°00′之間。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10千米,景域面積約148平方千米。西距陝西省會西安120千米。

  華山的地質地貌

  華山山脈是深成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頂部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巖及片麻狀花崗岩。據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著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處冷卻,凝結成巖。

  從新生代燕山期約7000萬年以前,華山山脈的地殼繼續上升,而渭河地帶相反向下凹陷。這種內動力地殼作用,時快時慢,時斷時續,顯現出東西一線上並列著許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嶺北麓的大斷層。這些大致平行的東西向斷層,將山地割切成若干長條形斷塊。斷塊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動中,多呈北翹、南俯的嶺谷相間的地形。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與東西向斜交的斷層,使原長條形斷塊被切成多段。各段地發生前後錯動,形成複雜運動。加之雨水、陽光、冰凍、流水等各種外力作用的相互影響,花崗岩才直接露出空間。

  華山花崗岩有較多而明顯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節理和斷層。其他的還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東向的、北50度東向的。此外還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縱橫的斷層和節理,將完整的花崗岩體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巖塊,在縱橫河流的切割活動中,風化剝蝕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

  東、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為華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輔,周圍各小峰環衛而立。

  華山的氣候特徵

  華山遠離海洋,又處於西風帶北緯30°—60°之間,大陸度為53°7′,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山體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頂峰的垂直溫度梯度***或稱溫度直減率***:北麓從縣城到峰頂,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減少0.44℃,南麓以洛南計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減少0.5℃。

  低山區***海拔1000米以下***為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9—14℃,最熱月均溫24—28℃,無霜期180—240天,日均溫≥5℃,210—270天≥10℃,150—220天年積溫32000—4500℃,年降水為600毫米。

  高山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均氣溫小於8℃,最冷月均氣溫-2.5—-10℃,絕對最低月均-40℃,最熱月均溫21—24℃,無霜期120—150天;日均溫≥5℃,150—180天≥10℃,120—150天年積溫1600—3200℃,年降水量800—900毫米。

  北麓***華陰站***降水量為600毫米,南麓***洛南***為725毫米,頂峰***華山站***為925毫米。1000—1400米間,為多雨帶或最大降水帶。

  華山雲量有明顯的規律性。夏季白天雲量最多,雲層通常隨高度而增厚,上升氣流。中午最盛,最少雲量發生在早晨,冬季則相反,雲量最少出現在正午前後。夏季雲量最多,冬季最少。

  風速、方向 結構均隨高度和地形而變化。離地表30—50米一層的風速增勢最快,250—300米高度開始風速增勢變慢。空氣紊流隨高度減少。山谷風速通常為2—4米/秒。風向一般為白晝上山風,夜間下山風。秋季山谷風持續時間較短,冬季環流幾乎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