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譯學術論文
翻譯,究其本質乃是一種文化活動。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上海學術論文翻譯,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上海學術論文翻譯篇一
功能翻譯視角下的翻譯批評研究
一、引言
談到“批評”,人們通常將它當做攻擊別人或者找出缺點或錯誤的一種行為。“翻譯批評”一詞被認為是旨在找出和糾正翻譯作品中錯誤的行為。就像“文學批評”一樣,這裡的“批評”意思是判斷和評價——判斷或者評價翻譯作品或者翻譯策略對於一個確定的標準來說是否是合格的和合適的。翻譯批評是翻譯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Peter Newmark ***1988***的觀點,翻譯批評是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中一個基本的紐帶。在季羨林看來,翻譯批評承擔著提高和引領翻譯在正確方向發展的責任。***王巨集印,2005***但是,學者們對於翻譯批評的定義並沒有達成共識,下面提到的一些定義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接受。
《中國英漢字典》***1997***指出,翻譯批評是一個綜合的評價,提供了確切的標準來評價翻譯過程,質量和翻譯作品的價值。黃瓊英***2002***認為,翻譯批評是翻譯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譯者可以使用相關的理論研究翻譯批評的理論,運用確切的標準分析和評價翻譯理論、翻譯過程和翻譯作品,從而提升譯者的水平和譯作的質量。彭甄***1997***認為,翻譯批評指的是譯者根據審美觀念和批評標準、語言轉換和文化差異來判斷和評價翻譯現象的一種行為,重點在於翻譯作品中目標語言的建立、接受和批評。
即使這些定義都各不相同,但它們有兩個重要的因素是相同的,一是它們都認為翻譯批評是對於翻譯作品、翻譯過程和翻譯行為的判斷和評價。二是它們都承認在翻譯批評中翻譯批評標準的必要性。
在眾多的翻譯標準中,最有影響力的要數中國嚴復的“信達雅”和西方Eugene Nida’s的動態對等理論。隨著翻譯研究中翻譯理論、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的飛速發展,在以前特定時期所產生的評價標準不能夠適用於目前的翻譯批評中。
功能理論的形成與翻譯批評息息相關。REiss 寫的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一書被當做是功能理論的基礎工作。功能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由德國的學者Katharina REIss,Hans Vermeer,Justa Holz Manttar和 Christinane Nord 提出的,他們通過介紹跨文化研究的概念和功能交際翻譯研究做出了許多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對於翻譯批評的合適的評價標準,表明了通過判斷完成翻譯目的程度的多少來評價翻譯活動。當翻譯評價從傳統的對等觀念中解放出來時,這種標準在翻譯批評實踐中獲得了很廣泛的應用。功能理論是德國最有影響力的翻譯理論之一,在世界翻譯研究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功能理論的框架下,翻譯批評標準囊括了依據由目的論所引導的合適的標準和標準體系。結合大量的翻譯例項和現象,本文提出和闡釋了翻譯批評標準的四個特點,即動態性、多面性、多層性及自我約束行,目的在於核實查證在現存的條件下這種標準的適用程度。
二、文獻綜述——翻譯批評在中國和西方
很久以前,翻譯批評在中國的翻譯研究中就佔有一席之地。在東漢時期,由印度傳來的佛經被大規模地翻譯,中國的譯者和學者就翻譯批評和翻譯技巧方面提出了許多實用的想法和原則。支謙記載了當時對翻譯原則的討論,許多學者認為這是最早的翻譯評價體系。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處於動盪時期,翻譯應社會的需要而蓬勃發展,這段時期之內主要的問題是直譯和意譯、忠實和平順、翻譯和再翻譯的困難等。魯迅、郭沫若、鄭正鐸、茅盾、郁達夫等眾多學者對於翻譯批評做出了一些評論,他們的觀點經常與自己的翻譯理論觀混在一起。這一時期的翻譯批評不是非常專業,翻譯批評還遠遠沒有形成一個公平的氛圍。
董秋斯指出,翻譯批評有兩個難點,一是缺乏完整的理論系統,二是對於翻譯批評沒有一個客觀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標準。焦菊隱先生指出任何翻譯批評在翻譯實踐完成後給予評價的時候都應該考慮到當時的條件和情況。
在當今的社會,翻譯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是大量引進外國作品來到中國,更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隨著翻譯的發展,翻譯批評似乎也繁榮起來了。胡德香認為,翻譯評價中,應該考慮到原文
化和目標文化,翻譯批評不免會走向跨文化的道路上去;翻譯不是文字的複製,而是文化和社會問題,所以翻譯批評系統應當包括文化因素在內。
同中國的翻譯研究類似,西方的翻譯研究是基於譯者的哲學思想和翻譯經驗。Munday ***2001***指出直譯和意譯的區別是由西塞羅、賀拉斯和聖傑羅姆提出的。直到20世紀的後半葉西方還處於直譯和意譯的討論之中。當時的翻譯批評主要是根據一部翻譯作品中對的部分和錯的部分的比例來評價它的質量,翻譯批評標準是原文的意義。換句話說,忠實是至關重要的標準。奈達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以讀者為中心的方法,介紹了翻譯理論中的動態對等的概念,他主張:翻譯包括原語言對於讀者語言所自然對應的再生,首先是意義,其次是形式。
三、功能性翻譯的視角——四種合適標準體系的特點
1. 動態性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依賴於一個靜止的、統一的標準來評價和判定所有種類的翻譯和翻譯的多樣性是不可能的。翻譯多樣性的意思是不僅僅只是通過一種靜態統一的標準,還要將這種合適的批評標準作為一條普遍的規則,使其對於特殊的翻譯問題可以總結出不同,從而推出合適的次級標準。這種特別的批評標準應根據特別的翻譯型別、目的來制定,也可以根據不同種類和不同目的的翻譯來提供一致的次級翻譯批評標準。
2.多面性
根據功能理論和文化翻譯的研究,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而是被許多額外的語言因素所影響的功能性的和文化的交流。依照這種翻譯的新定義,額外的語言因素必須在翻譯批評中得到足夠的考慮,以便評論家可以解釋和評判譯者的選擇。在功能理論中,翻譯的目的是對於翻譯過程和翻譯批評的一個評判性的概念。當發起人提出了翻譯目的,為了確定翻譯的適合性,他們必須將所有影響翻譯成功的語言因素考慮其中,例如文化、道德、信仰、受眾、社會環境和市場。另外,翻譯目的的成果也影響著這些額外的語言因素。
3.多層性
多層性意思就是批評標準不僅考慮到翻譯的每一個等級或者實際情況,而且必須針對翻譯目的對每一個等級提供具體的次級批評標準。“甚至在通常情況下,翻譯的目的就是將原語言無刪節、無擴張、無特殊變化地轉換成第二種語言。毋庸置疑,在翻譯中傳達原文的每一個元素是不可能的”***REiss,2004:17***。所以在眾多的翻譯事實中做出最佳的選擇,決定使用合適的翻譯策略來處理不同情況和等級是譯者的責任之一。
4.自我約束性
功能理論廢除了原語言和原文作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功能理論的核心目的論把翻譯目的放在了很高的位置。翻譯目的可以決定在翻譯過程和翻譯評判中的每一個選擇,目的論規則給予譯者自由,從而達到翻譯目的。他們可以應用任何翻譯策略,這引來了許多學者的批評。他們認為譯者也許可以根據顧客甚至是他們自己的意願利用例如自由來改變原文,把翻譯目的作為辯解他們譯作不合格的理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功能理論提出了一些規則限制譯者和約束翻譯目的。
四、結語
隨著翻譯理論研究的不斷 發展,傳統的翻譯批評標準也有不足之處,新的標準還沒有達成共識,得到足夠的 應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引領,當今的翻譯批評會處於一個混亂的,難以信服的局面,這將限制翻譯 實踐和翻譯理論研究的發展。總的來說,翻譯批評不僅提供了翻譯實踐的方法和標準,而且打開了一扇通往更遠探索 翻譯領域的大門。翻譯本身是一個整體,翻譯批評應當得到更多的關注,如果翻譯批評理論不發展,翻譯研究將不會完整。
參考文獻:
[1]董秋斯.“翻譯批評的標註和重點”.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25-29.
[2]黃瓊英.近十年來的翻譯批評[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3]彭甄. 文學翻譯批評:結構與功能[J].北京大學學報外國 語言學專刊,1997.
[4]胡德香. 文化語境下的翻譯批評——現狀與反思.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6***:52—54.
[5]焦菊隱.“論翻譯批評”,《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353.
[6]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 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Applications[M].London&New York: Routledge,2001.
[8]Newmark,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88.
[9]Nida,E.A.,Charles,R.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 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0]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trans.Rhodes,E.F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上海學術論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