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國家級森林學術論文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淺議森林資源保護

  摘 要:森林資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人們在生產實踐中有時只關注森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忽視了森林的生態效益。本文針對森林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森林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問題;對策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髮展,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但伴隨這些發展、進步而來的也有層出不窮的自然、地質災害屢屢發生。人類正在悄然不覺中吞噬著森林這一人類生存的綠色屏障。如何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成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 森林的重要性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淨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

  1.1 森林具有巨大的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

  據測算,每hm2林地比無林地能多蓄水30m3。3000hm2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1座100萬m3的小型水庫,每km2森林每小時可吸納雨水20~40t,大約為無林地的20多倍,因此,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美稱。此外,森林樹木的枝葉及林床***地被物層***的機械作用,大大減緩雨水對地表的衝擊力;林地表面海綿狀的枯枝落葉層不僅具有耐雨水衝擊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森林龐大的根系對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發生水土流失現象。

  1.2 森林是防風固沙的屏障

  有林地每hm2泥沙流失量為0.05t,無林地2.22t,相差44倍。每hm2防護林可保護約100t農田免受風災,其防風效益是從降低風速和改變風向2個方面表現。1條疏透結構的防護林帶,迎風面防風範圍可達林帶高度的3~5倍,背風面可達林帶高度的25倍。在防風範圍內,風速減低20%~50%,如果林帶和林網配置合理,可將災害性的風變成小風、微風。喬木、灌木、草的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防止其沙化,或者把固定的沙土經過生物改變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1.3 森林是製造氧氣的“大工廠”

  森林吸收CO2放出O2,每hm2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1tCO2,放出0.73tO2。每hm2森林放出的氧氣可供1000人呼吸用***1個成年人每天呼吸消耗O20.75kg,排除CO20.90kg***。

  1.4 森林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衝器

  由於近期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大面積減少,導致大氣CO2濃度迅速增大,全球發生氣候變暖的趨勢。據專家分析,過去100年間,地球平均溫度上升0.6℃。據預測,到下個世紀末,地球溫度將提高2.5~5.5℃。如果人類不抓緊採取措施,地球的大氣溫度越來越高。森林在減輕溫室效應,延緩大氣變暖的程序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森林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CO2,並把它轉化為碳氫化合物***木材***貯存起來,向空氣釋放出O2。每1m3木材中大約含有180kg碳元素,或者可以說,生長1m3木材大約可吸收空氣中的CO2660kg。這還不包括根的生長,如果把根的生長包括在內,森林每生長出1m3的木材,可以吸收大氣中的CO2約850kg。

  1.5 森林能阻擋和過濾粉塵,是天然的吸塵器

  林木樹冠茂密,具有減低風速的作用,當含塵量很大的氣流通過樹林時,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攜帶的顆粒較大的粉塵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樹的樹葉表面粗糙,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油脂活黏液,能吸收空氣中的大量飄塵,經過樹林的氣流含量會大大降低。

  2 森林破壞現狀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地球上幾乎每分鐘就有超過20hm2的森林被毀掉,全球森林每年平均減少730萬hm2,相當於比愛爾蘭更大的面積。1950~1985年,短短30多年時間,全球的森林面積減少了1/2,全球森林中,殘存的原始森林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7%。目前,中國森林未受侵擾的部分僅佔中國森林資源總量的2%,而且其中受到嚴格保護的只佔0.1%。多年來,為了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我國建立了嚴密的森林資源管理監督機構,組織開展了各類不同程度的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侵佔林地專項行動。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諸多因素影響,我國林政案件的發生仍舊呈上升趨勢,違法徵佔用林地行為屢禁不止,林地流失狀況依然嚴重,林地保護管理形勢嚴峻。另外,森林火災對森林造成的破壞尤其嚴重。

  3 森林破壞的主要原因

  森林破壞的主要原因有:為了利用木材,大量地砍伐森林;燒燬天地造成的原生林的消失;為了放牧,確保大規模的農地而開拓森林;娛樂設施的開發;因酸雨引起的樹木乾枯;全球變暖造成的森林乾枯。

  4 森林保護對策

  4.1 增強生態意識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增強生態意識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因素。生態意識是人和生物與其環境相互依存、協調發展規律的客觀反映。濫砍濫伐就是破壞森林的整體結構和森林生態的功能,就會給人類社會造成損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運用各種形式、渠道,廣泛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讓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保護好森林資源,就是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家園,使人人自覺承擔起保護森林資源的使命。

  4.2 通過有關職能部門,普及《森林法》等有關法規及環保知識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森林法律、法規,增強公民的綠化意識,利用多種形式,深入鄉鎮、村組和山區農戶等基層,進行當地農民及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教育。充實基層林業管理隊伍,保證經費等物質支援及時到位,並賦予其一定的行政執法權,以便及時、有效地制止亂砍濫伐林木等違法犯罪行為。

  4.3 結合檢察機關,開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犯罪預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發、易發瀆職犯罪的地方或部門,加強國家森林法規和刑法關於瀆職犯罪有關規定的宣傳教育,增強有關主管領導和工作人員按照職責要求嚴格依法行政的觀念,以達到從源頭上預防此類瀆職犯罪的目的。   4.4 加大林政執法隊伍建設,理順林業管理體制

  結合大力查辦涉林案件中發生的瀆職犯罪案件,或結合案例以案釋法,提高有關人員執法水平,促使其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隊伍建設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達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資源、打擊涉林違法犯罪的目的。

  4.5 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把森林資源保護納入目標管理。指派專門執法人員對採伐地點、木材市場、木材經營加工點等處加強監管,整頓流通秩序。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嚴格用火審批制度;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強化植物檢疫;加強對珍貴野生動物、珍稀野生植物、名木古樹的保護工作。對在監管中涉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執法人員,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6 管理部門嚴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林地徵佔用手續

  保證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照章辦事,不越權、不違規,在嚴格執行徵佔用林地審批制度後,再依法辦理土地審批手續,切實加強管理,堅決制止隨意侵佔、破壞林地的行為。

  4.7 探索森林經營技術

  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涉及到林業方方面面,需要推廣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提高林木生長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和效益,提高林副產品的增加值。因此,在育苗、造林、撫育、採伐利用等各個環節,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推進林業跨越式發展,提高森林綜合效益。

  4.8 著力限制對森林資源的消耗

  一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積極推廣使用沼氣、煤炭、電能、太陽能和風能等能源替代薪材,減少農戶、加工企業、餐飲業消耗薪材。二是消減木材加工企業,減少木材消耗量。對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粗製加工原木,要採取關停措施。嚴厲查處、打擊加工企業非法收購木材。加強原木、薪材的運輸管理,嚴厲打擊盜伐、偷執行為。三是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業,開發生態旅遊專案,變“砍”森林為“看”森林,努力從生態旅遊中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加快發展非木質森林資源產業,鼓勵扶持林下種植藥用植物、野生疏菜、野生花卉、養殖禽類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森林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關係極為密切。它對人類的貢獻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保護森林,發展和擴大森林資源,而是繼續任意破壞,人們就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保護森林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