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計算機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計算機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教學改革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計算機教學改革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的基本內容之一,對培養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國計算機教學存在很多不足,急需根據社會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裡對計算機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改革;探討

  伴隨科技進步、社會的迅速發展,網路資訊科技也得到快速發展,而計算機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應用更加廣泛,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成為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高校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展,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培養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通過計算機進行網路蒐集整合資訊等。因而,要重視計算機教學,注重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改革弊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明確計算機教學應實現的目標

  每門課程的開設都要達到一定的目標,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也不例外,只有明確目標,才能為教學指導明確的方向。

  1.1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

  教師要脫離以往傳統的死板、單一滿堂灌教學方式,尤其對計算機學科,其具較強操作和實用性。教師應確立培養學生創新與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在訓練學生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批判與創作性思維,從而培養出具創造能力的人。教師要讓學是在進行計算機的學習時,學會自我學習的能力,並使學生在資訊海洋中,運用計算機技術,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自己想要的,注重鼓勵學生應用新穎、獨特的視角看待問題,採用與眾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計算機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出學生的求索精神,讓學生主動採用多種不同途徑解決問題,讓創新意識深入學生頭腦中,進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1.2 將提高資訊素養作為目標

  資訊素養不單指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識別、傳遞以及創造資訊的能力,更包含對資訊新時代下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社會責任感、有分辨是非的批判精神和參與意識。具高階認知技能的資訊素養,和自主學習、批判思維、獨立思維與解決問題一起構成學生的創新的基礎。資訊素養是學生更好適應當下網路資訊時代必須具備的能力,因而高校應當將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納為計算機教學目標。

  2 計算機教學改革對策

  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建立培養學生探索與創新能力的新教學思路。

  2.1 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學科不同於其它很多學科,其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只有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才能轉為內在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進而自覺學習這門學科。尤其計算機學科的理論以及一些概念很抽象,如果不注意起初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很易讓學生對學科感到枯燥乏味,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很易落下很多課時學習的跟進,操作時更是一無所知,惡性迴圈,學生將徹底喪失學習機會。因而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那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教師在進行理論課以及一些抽象概念的講解時,可以先是講述重點,將其所應用範圍與生活例項相結合,如對FLASH理論講解時,可以播放短暫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然後指出其中元素是由相應基礎技術創造而成的,等類似將學生學習激情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了中學,在學中樂。將學生的積極情緒調動起來,激發其學習慾望,進而為提高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2.2 理論講授要精,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的理論講授要精,要儘量傳授實用性較強的理論知識。在計算機教學中只注重理論講授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生產實踐,才能切實使學生增強計算機意識,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日的和要求,有關計算機的各門課程應始終圍繞計算機應用這條主線,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及時瞭解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最新應用狀況和發展水平,使之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培養學生而向實際分析和解決與計算機有關的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綜合處理能力、系統分析設計能力以及實施方案的靈活性、操作的技能技巧等。為此可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採用與工作實際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教學。要多帶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講授,在講授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不斷摸索、探討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實踐,發散自己的思維,培養獨立地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的學習能力

  2.3 改革考核制度

  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考核制度仍然沿襲了傳統的以書本知識考核為卞學的考核體系,把有關計算機理論、原理、名詞概念等書本知識作為主要的知識考點。這種考試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很難考出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出現。就計算機課程而言,最理想考核方法改革,就是要拋棄傳統的閉卷書的考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考試系統軟體進行考試,即在計算機上考計算機,使考試能真正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計算機能力。

  2.4 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重視教材建設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不能簡單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而應認真地開展市場調研,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和就業狀況以及本校的實際來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並按照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圍繞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作相應調整。教學大綱要不斷修改,不斷完善。計算機教學大綱的編寫應體現實用、可行性原則,既要有普及的需要,又要兼顧先進性,既要保持教材的相對穩定,又要不斷追蹤和吸收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的新成果。

  教學大綱對教學有統領作用,教材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為了保證教學的規範性,所有的教學均要以教學大綱為中心開展。因而要想徹底進行教學的改革,對教學大綱與教材的改革是極其重要的。計算機技術的教材與大綱內容應結合時下發展與本校辦學特色進行不斷修改與完善,既要滿足知識普及的需求,又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期間,教師也可按照實際情況編寫更實用和更適合的講義或者教材。

  3 結語

  各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在錯綜複雜的大社會中,具有蒐集資訊、獨立思考與學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創新與獨特性,而不是隨大流,人云亦云。計算機教學同樣如此,應注重培養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單單讓學生只懂表面枯燥的理論與照葫蘆畫瓢的一些技能,要注重“由表及裡”的教學改革,將學生的內在能力納為重點,只有不斷改革滯後的教材與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當然伴隨科技飛速發展與人才競爭的激烈,計算機教學改革任務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用心努力。

  參考文獻:

  [1]張玉琳,陳剛.人學生科學精神培養論[J].華中農業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91-93.

  [2]胡政權.基於情景式教學環境的有效教學的評價要素[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