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問題探討論文
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的表現形式叫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係,並伴隨著喜、怒、哀、懼等情感體驗。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問題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問題探討全文如下:
關於大學生入學初期心理轉型期的認識,我們做過較為深入的調研,它屬於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階段,對於大學生個體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分析、解析大學生入學初期心理轉型期問題對於高校教師的德育教育意義重大。
一、關注大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
社會心理就其固有的特性而言,在經歷高考這個分水嶺後,每一個大學生的心理都將經歷一次變革。舊的學習、習慣模式被肢解,新的學習、習慣模式卻還沒有建立起來。按照舊有的思維與方式去做會受到來自社會、人際關係的劇烈抵抗,按照新的方式去做,尚未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心理狀態處於無序之中。步入大學生活,逐步適應了新的環境與生活,大學生的心理在經歷不斷的調整、除錯過程後趨於逐漸增強,適應性更加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不斷提高,隨之而來,新的觀念意識不斷湧現出來,在經歷上述過程鉅變後,嶄新的心理構成要素及新的結構組成形式漸漸萌生、成長、定型。
在新的觀念意識以巨大的張力、強大的生命力介入社會心理結構後,它會與原有的意識、舊的觀念發生劇烈衝撞。漸漸的,當新的思想觀念、人生意識、生活習慣重新佔領大學生個體的心理結構時,大學生的心理就會在更高的層面上構建起新的、趨於穩定的更加有序的狀態。大學生在通過高考的人生階段後,在大學階段,心理逐步進入穩定有序的狀態,因此,經過變革,激烈的碰撞,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逐步從無序走向有序。
二、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狀態研究
進入二十一世紀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網路的普及與發展,大學生心理影響因素趨於複雜化的趨勢,因此,針對變化的社會形勢,加強大學生心理研究至關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第一,作為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瞭解與掌握。可以通過課堂的形式,直觀瞭解到學生的心理波動與變化,有利於教師對大學生的掌控。第二,要加強對大學生課外時間活動的瞭解與掌控,這樣可以發掘其在群體或雙重人格下不易發覺的心理問題。第三,要著重關注大學生周圍環境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影響的情況。環境是誘導大學生心理變化的最主要外因,因此要時刻將環境變化作為心理學教育及科研的重點加以關注、研究,從而配合前兩點的工作,使得高校大學生心理教學及科研工作取得實效,落到實處。
幾乎所有的中國高等學校均開設了心理學的課程,設定了專門的心理中心。這些舉措對於紓解大學生的心理失衡、調整浮躁的心態,使其順利度過大學階段的心理變革期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上述手段使我們對大學生入學初期的心理狀態有了較為全面、清晰的認識:經過我們的調研,在資料統計分析基礎上發現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是良好的,但表現在具體事項上所造成的損害卻是越來越趨於嚴重,近年來因為心理問題所引發的情感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已經引起社會各界普遍的重視。通過這些嚴重的社會後果所呈現的的嚴重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第一,社會適應能力不強,面對高校新的環境與人,出現恐懼心理,從而趨向逃避或體現為激進行為表現較為突出;
第二,個人條件或家庭條件不夠理想,隨著年齡增長,對比意識強烈,不滿足感,生理、心理需求落差感逐漸增強,從而引發心理問題;
第三,對人際交往靦腆、迴避,甚至表現為緊張、拒絕;
第四,自卑心理比較嚴重;
第五,學習狀態不夠理想,對未來就業及個人發展過分憂慮。
經過分析梳理,我們認為以上五點是在校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社會、政府人文關懷不到位,高校教育手段、疏解方式、方法滯後等誘因。
三、培養健康的大學生心理
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積極健康的心理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心態積極健康,有利於本人更早的完成心理成熟、人格的完善,更好地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才。但改變大學生的心態和觀念並不是一件畢其功於一役,短時間即能見效的工作。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和心理教育的直通立交橋,社會到政府,學校到家庭等等社會組織與個體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其中,從基礎做起,從教育工作者自我做起,從大學生身邊小事做起。首先,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社會環境對於學生心理塑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在大學生步入校門後,給予積極的社會輿論、環境引導,通過高尚的、健康的社會氛圍的營造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加強政府引導、促進教育模式的改革。各級各類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行政指導、輿論管控等方面,對於青年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上述部門要高瞻遠矚、立意高遠,在政策制定、教育方針落實、培養模式設計等方面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關注,從而為青年學生健康心理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要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業務水平。高校心理教師及學生工作者是青年學生最直接的具體心理教育與釋惑的物件,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當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時,第一時間發現,正確引導,疏解心理問題是避免大學生因心理問題發生極端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校均積極支援心理教學、科研工作,重視心理宣洩室的構建,這都是非常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突出重視個體教育
個體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是教育實現迴圈經濟的必備條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素;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個體教育是針對於群體教育而言的一種教育形式。常態下,高校政治文化課、心理學課程教育以通識教育為主,具有普遍性、大眾性、普及性的特點。但對於一些個體大學生而言,由於個體差異性的存在,這種教育有時不能夠覆蓋全面,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或方面,需要給予更多、更加細緻的教授或指導,因此個體教育就顯現得尤為重要。
在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個體教育理論更加實用,更加符合青年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各高校均設有心理健康諮詢機構,該機構我們就可以認定是一種個體教育的實體形式。除此之外,以 qq、微信等個體一對一,以保全個人隱私為基礎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學教育上,我們都可以認定為個體教育。
在高等學校,針對於青年學生廣泛而又普及性的開展全體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須手段,而針對個體特點,採取主動式個體教育或根據個體意願,採取被動式個體心理教育,是必備手段。因此,在高校,心理學教師、學生工作者承擔了大量工作時間以外的義務勞動,用以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樹立正確人生觀,提高學習成績。
因此,作為高校領導者,應在工作中給予心理教師、學生工作者更多的精神、物質獎勵,因為他們在個體教育的過程中付出了比其他種類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辛苦。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個體教育與群體教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體教育實質是微觀層面的個性教育,群體教育實質是巨集觀層面的大眾教育。
個體教育與群體教育並舉,是高校開展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武器,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當今時代,科技、資訊快速發展,對未來社會人才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導致對於大學生的挑戰與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採用多種手段、運用新的理論與方法,開展卓有成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高校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前沿最重要的陣地,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緊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線,做好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 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問題探討論文
- 胃竇炎吃哪些食物比較好
- 導致頭痛的病因及護理
- 懷孕兩個月下腹部持續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 升學宴上的家長答謝詞
- 不同型別的痛經如何緩解
- 裸婚時代的經典臺詞大全_裸婚時代經典臺詞語錄大全
- 個人工作總結範文怎麼寫
- 逼真的詞語解釋及造句
- 驚蟄養生要喝什麼湯以及飲食方法
- 中學生感恩節活動方案精選範本
- 朋友離別時的傷感句子
- 倉庫物流管理流程
- 關於春天的育兒知識
- 關於理想的句子有哪些
- 雙十一網購狂歡節購物攻略
- 優秀實習生個人總結範文
- 加油站財務工作總結範文
- 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日誌
- 桂花糕有什麼功效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