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批判和運用第一手檔案原則論文

  史料批判研究是近年來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較為流行的一種研究正規化。這種研究把以往多視為客觀記錄的歷史文字看成是融入了史家的有意識書寫,注重探求歷史文獻的構造、性格和執筆意圖。史料批判研究的興起除得益於傳統史料處理方式的進一步發展外,後現代史學的 文字 觀念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史料批判和運用第一手檔案原則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史料批判和運用第一手檔案原則全文如下:

  [摘 要] 歷史資料就是可以據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的根據的東西。一般將史料區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後者是指經過後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近代以來伴隨著歷史學所出現了諸如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人口學等學科,並且日漸發展成熟完善,同時,各國大量的解密檔案開始大規模的曝光和開放,這就為歷史學研究的突破創造了大量的的資源,使得蘭克的實證主義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再一次發揮它的作用,更加接近於客觀歷史事實。

  近年來,全球化和國際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輿論進一步開放,民主政治發展進一步深入,世界很多國家都進行了大量的檔案解密工作,使得在特定時期無法對外開放的原始檔案曝光,包括這種已刊或未刊的政府或議會的公報、會議記錄、法令和條約以及當事人的信件、日記、回憶錄等等。隨之而來的大規模翻譯讓這些原始檔案、第一手資料公之於世界人民。當然,這對於歷史研究,特別是為世界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充沛可靠的資料來源,使得蘭克的實證主義思想再一次得到廣泛利用和傳承。

  一、蘭克實證主義的“史料批判”思想

  蘭克作為西方史學史上的一代宗師、傳統史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實證主義史學自產生以來,不僅以其對政治軍事史傳統的大膽反叛、對運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社會及歷史的積極倡導和從社會、經濟、文化等構成歷史發展的多種因素的分析中探討歷史發展規津的主張,更新了19世紀下半葉的西方歷史學,而且啟迪了20世紀曆史學家對心理史、人民史、社會史、文化史、經濟史、環境史、氣候史、人口史、計量史等新的領域的開拓與發展,在當今所有新的歷史學派身上都留下了其思想方法的痕跡。

  蘭克的史學思想深當時著名歷史學家尼布林的影響。尼布林在柏林大學講授羅馬史,素以“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標榜,主張務必依靠原始資料,不論問題如何細微,考證必須精詳。尼布林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對蘭克無疑有巨大影響。蘭克後來說到,尼布林的著作使他相信,在近代世界中歷史學家是可以有地位的。蘭克在晚年口授的一篇珍貴的短文裡,再次回顧了他之所以由古典文學轉向歷史學的思想過程:“經過比較,我發現真實的歷史比虛構的小說要有趣味得多,要美得多。於是,我摒棄了小說,決心在我的著作裡避免一切虛構和幻想而堅持寫事實”。這樣,到1824年,蘭克寫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條頓民族史》。

  在《拉丁和條頓民族史》一書的序言中,蘭克直截了當地寫道:“歷史學向來把為了將來的利益而評論過去、教導現在作為自己的任務。對於這樣崇高的任務,本書是不敢奢望的。它的目的僅僅在於如實直書而已”。雖然這部書內容瑣碎,結構模糊,充滿神學色彩,但其中也有獨到之處:第一是關於歐洲統一性的問題;第二是對史料的透徹批判;第三是發表了“事情是怎樣就怎樣敘述”的著名宣告。關於他對史料的批判態度,集中表現在該書後面的附錄《近代史學家批判》。這個附錄比正式著作更著名,西方史學界很多人認為近代史學批判的開端在1824年,就是從這兩篇附錄算起的。

  在這裡,蘭克第一次把尼布林的原則應用到近代史方面,據此對一系列史家重新進行評價,旨在說明,只有依靠可信的原始資料,才能寫出真實的歷史,從而成為合格的歷史學家。在蘭克看來,歷史學家的任務就是將事實是如何發生的說清楚,所以他的筆下總是很剋制,極少輕加斷語,議論是非。自認為得蘭克史學真諦的當代德國著名歷史學家邁納克確切地指出蘭克史學的精義:史料批判與直覺理解的結合。邁納克在1936年1月23日蘭克逝世五十週年紀念的演說詞中說,蘭克史學所要求的並不僅僅是敘述真正發生過的事件,而且要把事物提升到更高尚和更美好的世界,也就是一個真正的和具有本質性的世界。因為他能以更為深遠更為清晰的洞悉力去看到這一點,在每個場合,批判和直覺都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而發揮著作用。史料批判方法,在17世紀時已被傑出的博學家開始使用,到了19世紀,經過尼布林特別是蘭克之手,史料批判就成為精密的科學方法。

  實證主義以自然科學為範例。在這一方面,雖然蘭克並不贊同孔德的歷史規律而更看重對歷史現象做出特定的因果關係的解釋,但是蘭克顯然是受到了孔德“科學實證主義”的影響。在孔德之前,西方思想界中便有人主張將自然法則運用於社會、歷史的研究,孔多塞、杜爾閣、聖西門等人,都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聖西門認為,社會進步的規律在歷史上如同自然規律在物理學上一樣,具有同樣的地位。政治現象也像其它現象一樣,可以根據法則加以分類。思想家的真正目標應當是把實證科學方法應用到社會研究上面。用這種手段解釋並改造社會。孔德曾經做過聖西門的祕書,聖西門關於人類進步法則和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

  在1830―1842年陸續發表的《實證主義教程》中,孔德提出了“社會物理學”這一重要概念,並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實證主義哲學思想及其研究方法。孔德認為,實證哲學的目的,就是要把社會現象從神學和形而上學強加在它身上的約束中解放出來,並且把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法則引進社會研究。他認為,社會研究的原始資料是歷史知識,獲得歷史知識的唯一途徑是“觀察”,就是從大量的歷史記錄中發現歷史事實,然後通過實證的方法,對觀察得到的事實進行科學的研究,以便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絡,揭示隱藏在現象背後的規律。在19世紀,“實證的”和“科學的”往往都用作同義詞,因此“實證主義的歷史學”也可視為“科學的歷史學”。西方許多世界史專家都認為真正的科學的歷史學到19世紀才完成,至於嚴謹的批判方法,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博學派史學中已開始使用並不斷提高,直到尼布林,特別是蘭克手裡才在歷史研究中取得決定性地位。

  二、從第一手檔案中尋找真實的歷史

  通過以上對蘭克史料批判的實證主義理論的分析,作為歷史的研究者,面對我們所要研究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只運用第二手資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有很多疏於考證的資料往往漏洞百出,如果不進一步蒐集更為真實的第一手檔案,那麼研究出來的成果只會是錯上加錯的惡性迴圈,這會給史學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在此,我認為我的導師宋永成老師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他在做學問和平常指導我們論文寫作方面特別強調運用第一手資料的原則,告誡我們不要讓先前的傳統輿論矇蔽視野、混淆視聽,不能形成先入為主的慣常思維。面對研究物件,要善於蒐集原始檔案;面對檔案,要敢於求證,力爭寫出最真實的歷史。那麼,在這裡,我將以一段原始檔案為依據,來說明在歷史研究的過程中史料批判和運用第一手檔案的重要性。

  三、小結

  蘭克的實證主義深深影響了19世紀的歷史思維,在近代西方史學界形成了一個實力雄厚、聲名遠播的“蘭克學派”。而作為歷史的研究者和書寫者,蘭克的這種思想在現代仍然長盛不衰,繼續為我們進行歷史研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因為我們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料作為其理論闡述工具,但是面對浩如煙海的檔案資料,我們要力求遵循實證主義理論大師蘭克的史學研究方法――運用客觀主義原則秉筆直書,運用史料批判用最接近事實的原始檔案敘述歷史。正如蘭克所說:“先生們,請不要鼓掌,說話的不是我,而是歷史通過我的口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