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會計對傳統會計成本觀的突破探究論文

  與傳統會計成本觀相比較 ,作業會計實現了幾個重大突破。具體而言 ,筆者認為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溯本求源 ,改變成本動因傳統成本法比較關注產品成本結果本身 ,成本計算的物件是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產品 ,產量被看作是產品成本的唯一動因 ,並認為它對成本分配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作業會計對傳統會計成本觀的突破探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作業會計對傳統會計成本觀的突破探究全文如下:

  與傳統會計成本觀相比較,作業會計實現了幾個重大突破。具體而言,筆者認為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溯本求源,改變成本動因

  傳統成本法比較關注產品成本結果本身,成本計算的物件是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產品,產量被看作是產品成本的唯一動因,並認為它對成本分配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按照這一思想,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業會計的成本計算思路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生產費用應根據其發生的原因,彙集到作業,並計算出作業成本,再按產品生產所消耗的作業量,將作業成本計入產品成本。按照這一成本動因將成本劃分為:①短期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短期內仍以產品數量為基礎,與傳統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長期變動成本,以作業為基礎,作業量是其成本動因。某種產品分配的長期變動成本數額在傳統成本法下多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給定的時期內不隨任何作業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它也是變動的。

  在傳統成本法下,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取決於間接成本分配的合理性。而在現代企業製造過程中,資本的有機構成大幅度提高,最終產品和勞務吸納的間接費用大增。這種情況下,按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分配將會使產品成本資訊嚴重失真。因此,應從成本產生的源頭入手,分析成本發生的前因後果,將單一標準的分配基礎改為按成本動因的多標準分配,作業成本法***ABC法***應運而生,提高了成本計算的準確性。

  二、強調成本的戰略管理,延伸成本概念

  傳統的成本概念只侷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但隨著市場格局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產品的價值實現比價值形成更為重要,因此,應選擇實施按成本管理要求的全程管理。

  ABC法正是立足於這種全程的成本概念進行管理,將成本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將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階段,且尤其重視在產品投產前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如果說價值工程強調在設計階段剔除產品過剩功能,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ABC法則強調在設計過程中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於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在不影響產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也選用低成本作業。因此,ABC法被看作是價值工程在成本會計應用中的深化、細化。

  三、強調決策的成本關聯性,輔助相關成本決策法

  相關成本決策法是管理會計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管理決策方法,它將與某種決策相關的成本和收入進行配比來做出決策,只考慮隨決策而變動的成本,忽略不受決策影響的成本。相關成本決策法假設決策對成本在短期內發生影響和多項決策之間是相互獨立、互不影響的。

  相關成本決策法考慮了決策的短期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

  ①一旦某項決策敲定,與該決策相關的變動成本就會成為與其他決策無關的固定成本;

  ②所有成本均是變動的,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僅僅只做一項決策,前期決策會對後期決策產生影響。換言之,某些成本就某單個決策而言是固定的,但就一系列決策而言卻是變動的。相關成本決策法假設決策互為獨立是脫離現實的,生產中企業總是面臨許多決策,一些決策還同時進行,其相互影響既體現在機會成本上,又表現在未來的潛在成本上。相關成本決策法沒有考慮這種相互影響的內在機制,使用它將導致一定時期內從各項決策取得的收益不具可加性,即整體效果小於單項的決策效果之和。

  ABC法則在一定程度上能輔助相關成本決策法,它從系統的角度出發,認為一項決策不僅要考慮其對同期決策的影響,還要考慮其對後續決策的影響;不僅需要預計未來的機會,而且還要掌握成本的長期習性,其中包括那些不隨單項決策變動,但隨多項決策變動的成本習性。ABC法通過揭示各種成本的動因,瞭解各決策方案的短期和長期效果,使決策後系統的總體效果大於各單項決策效果之和。

  四、重新界定期間費用,完善成本概念

  傳統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其製造成本,就其經濟內容看,只包括與產品成本直接有關的費用,而用於管理和組織生產的支出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產品成本按費用的經濟用途設定相關專案。而在作業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就一個製造中心而言,該製造中心所有的費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對最終產品有益的支出,就應計入產品成本。即作業成本觀強調費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論其是否與產出直接相關。

  作業成本觀下,也使用期間費用概念,但此時期間費用匯集的是所有無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業無效耗費的資源價值和非增值作業耗費的資源價值,而不是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支出。企業將它們計入期間費用,是希望通過改進相關作業以消除這些耗費。另外,作業觀念下成本專案是按作業類別設定的。這種成本和期間費用的重新界定,是對管理內涵深層次認識的體現,有助於考核企業的管理效益,同時也完善了產品的成本概念。

  五、降低成本的主觀動因,完善責任會計

  在產品成本的形成中,除了受產量、作業量等一些客觀因素的驅動外,還會受人為主觀因素的驅動。比如,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工作態度和責任感、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領導之間的人際關係等。在作業成本觀念下,按作業設立責任中心,使用更為合理的分配基礎,易於區分責任,減少成本的主觀動因。同時ABC法還特別強調產品的零部件數量、調整準備次數、運輸距離和質量檢測時間等非財務變數,因為它們與產品實際成本耗費也有極強的相關性。

  ABC法是適應於現代企業的製造環境而產生的,彌補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在現代企業製造系統中的一些缺陷,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儘管我國企業目前還沒有采用ABC法的現實基礎,但完全可以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借鑑其先進的思想和方法。比如:

  ①成本的全程戰略管理思想。使企業在“開源”過程中,就對擬使用的資源作好預先的籌劃和安排,使日後的潛在成本得到事前的控制;

  ②成本分配思想。當企業採用單一的分配標準計算的成本可信性受到懷疑,已影響到企業決策時,如工藝複雜、難以生產的產品在其售價並未高於其他同類產品的情況下,會計資料卻表明該產品與其他產品一樣具有很高的盈利能力時,可採用ABC法對產品成本重新加以驗證;

  ③對成本過程進行剖析,並儘量消除非增值作業的思想。這啟發我們在企業的生產中要強化成本意識,儘量減少無謂的操作,控制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