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範文

  計算機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比較難掌握的一門知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

  摘 要: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了當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新形勢以及計算思維的重要性,重點討論計算思維的培養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相結合,提出了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型。

  關鍵詞:計算思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型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新形勢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涵在快速提升和不斷豐富,進一步推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適應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是國家創新戰略對計算機教學提出的重大要求。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課程研討會上達成共識:要旗幟鮮明地把“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

  一、計算思維、計算透鏡、計算社會科學

  2006年3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了“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電腦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的思維活動。 她在2010年給出了計算思維的正式定義:計算思維是與形式化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相關的一個思維過程,其解決問題的表示形式應該能有效地被資訊處理代理執行。

  李廉教授指出:計算思維是人類科學思維固有的組成部分,以可行和構造為特徵。計算思維表達構造和操作,因為對於人的集體行為,需要一個群體的共同理解,因此要具有以下的特徵,有限性***可表述性***、確定性***無歧義性***、機械性***不因人而異***。

  Richard M. Karp教授提出的“計算透鏡”***Computational Lens***理念也提出要將計算作為一種通用的思維方式,通過這種廣義的計算***涉及資訊處理、執行演算法、關注複雜度***來描述各類自然過程和社會過程,從而解決各個學科的問題。這一理念試圖將電腦科學由最初的數值計算工具、模擬與視覺化技術以及後來基於網路、面向多學科的e-Science平臺,變成普遍適用於自然和社會領域的通用思維模式。計算科學是一門正在興起的綜合性學科,它依賴於先進的計算機及計算技術對理論科學、大型實驗、觀測資料、應用科學、國防以及社會科學進行模型化、模擬與模擬、計算等。特別是對極複雜系統進行模型與程式化,然後利用計算機給出嚴格理論及實驗無法達到的過程資料或者直接模擬出整個複雜過程的演變或者預測過程的發展趨勢。對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國防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等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科學作用與經濟效益。Karp的計算透鏡是對電腦科學及計算思維的重要拓展。

  目前人們普遍地以各種不同形式和方式生活在各種網路中。人們頻繁地收發電子郵件和使用搜索引擎,隨時隨地撥打行動電話和傳送簡訊,每天刷卡乘坐交通工具,經常使用信用卡購物,寫部落格,發微博,通過SNS來維護人際關係……以上的種種事情都留下了人們的數字印記。海量的數字印記匯聚起來就成為一幅複雜的個人和集體的行為圖景,這些都是對現實社會的人及組織行為的對映,網路資料可用來分析個人和群體的行為模式,從而深化人們對生活、組織和社會的理解。隨著資訊化和網路化的不斷普及與深入,社會動態變化的速度和規模已經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也迫切地希望利用海量數字印記掌握社會變化。從這個角度出發,將計算科學應用於社會科學便自然而然提出了計算社會科學,其主要特點是讓社會科學的研究走向基於資料驅動和定量分析的道路。2009年Lazer等在Science雜誌上提出了計算社會科學概念,指出計算社會科學的研究涉及如下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人們的互動方式、社會群體網路的形態及其演化規律。這三個問題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解答很多社會問題。計算社會科學是計算思維在推動其他學科發展的典型示範。

  計算思維、計算透鏡、計算社會科學等概念的提出對計算機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並指明瞭方向:一方面要從計算思維、計算透鏡、計算社會科學獲取新穎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從計算機學科的本質和區別於其他學科的學科特點出發組織教學。理解好計算思維,圍繞計算思維改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是解決上述兩方面的根本。筆者認為可以將計算思維從演算法思維角度簡化成“合理抽象、高效演算法”,從工程思維角度簡化為“合理建模、高效實施”。通過這樣的簡化可加深對計算思維的理解,增強在學習及教學過程中的可操作性。

  二、國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與計算思維

  國外著名高校已經對計算思維的培養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行動。斯坦福大學在“下個十年計算機課程開設情況”方案中提出了新的核心課程體系,包括計算機數學基礎、電腦科學中的概率論、資料結構和演算法的理論核心課程,以及包括抽象思維和程式設計方法、計算機系統與組成、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原理在內的系統核心課程。強調將計算理論和計算思維的培養納入課程全過程。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學院也正在計劃對其入門課程系列進行大的修訂,這不僅會影響計算機專業學生,也會影響到全校範圍內選修電腦科學相關課程其他學生。修訂包括:為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入門課程要推廣計算思維的原理;針對軟體的高可靠性加強高可信軟體開發及方法的學習;考慮到未來程式主要利用平行計算實現高效能,著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課程體系中,其入門課程共有3門,分別是15-110、15-122、15-150,如下圖所示。這3門課程要圍繞著計算思維進行調整。15-110 電腦科學原理作為大學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是其他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基礎。電腦科學原理以培養計算思維為主,不要求過多的計算機專業背景或是程式設計經驗,計算機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修。15-110已於2011年秋季開出。

  三、計算機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

  1.計算機使用能力***Computer Literacy***。即基本的使用計算機和應用程式的能力,例如使用word編輯器,讀寫檔案以及使用瀏覽器等。現在高中階段計算機基礎教學普及率逐漸提高,這類教學內容大多數學生在高中階段早已經十分熟悉,如果在大學階段再安排這類課程的重複教學,既浪費寶貴的教學資源又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之前沒有接受過計算機教育的大學新生,完全可以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自學相關操作。故筆者認為,計算機使用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大學計算機教學體系中壓縮甚至移除。

  篇二

  淺談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摘要]: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職高學生的特點,抓住學生心理,啟用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

  [關鍵詞]:學習興趣課程教學 中職教育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有事業心,這不能有絲毫的強迫。” 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培養學生積極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只有對一個問題感興趣了,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一個人只有在做事情時感到快樂,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有所創造,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計算機基礎教程》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對學生以後的工作和學習所進行的必要的技能培訓,同時也是學習其他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是學好計算機公共課程的關鍵因素,也是任課教師目前要重點解決的根本問題。

  1、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興趣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的教育,目的是要讓所有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增長技能,發展能力。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的重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是一個值得大家永遠探討的課題。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的我更加深切體會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計算飢的學習興趣是多麼的重要。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趣,才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從而學到新的知識。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表現出對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

  2、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2、1情感是計算機課程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由於中職生的基礎知識、自身素質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積極性以及上課時的課堂氛圍不是很積極。所以有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難於同步,雖然通過採用其他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法、多媒體教學法、專案教學法等***對教學質量有所補救,但認真觀察研究後發現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的主觀認識發生了變化,而引起這種變化的主因就是學生的情感因素。因而,對於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是一種必不可少的且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同時也提示我們:情感教育在現代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因此,探討情感因素在計算機教學中的作用,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在教學中創設愉快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對於基本知識的瞭解及基本操作的訓練,是件比較枯燥的事情。教師可以利用輔助教學軟體,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點,藉助文字、圖片、聲音的合成,做到圖文並茂、動態顯示,使生動活潑的動畫介面與學習相伴隨。此外還可以藉助於實物比如在介紹計算機組成的時候,可以找一臺主機,讓學生自己見到、摸到主機板、cpu、記憶體、硬碟、光碟機等部件,讓學生自己動手組裝電腦,增強對這些部件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創造出一種愉快的學習環境。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上,講解W ORD文書處理部分時,事先充分準備,精心製作了一張板報。無論是鮮豔的花邊,還是明麗的圖片,甚至藝術字、分欄、文字底紋,小巧的表格,都引起學生的一片讚歎。原來不起眼的WORD不僅僅只能打字,還能排版出如此好看的報紙版面,這就充分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這些都是怎麼做到的呢?毫無疑問,接下來知識的講解就會變得非常順利,教學過程在學生求之不得的渴望眼神中如期完成。

  2、3加強學生實踐性的學習,在動手中找到樂趣

  在實踐課的教學設計上可以從以下幾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從時間安排上向實踐課傾斜。實踐課的課時佔總課時的66% ,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動手操作計算機,培養興趣也可以給學生留出很大的創造空間。

  其次,由多媒體方式改成在計算機機房授課,保證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通過相應的 軟體,教師演示講授的內容可以直接顯示到學生端,增強了直觀性,使學生能夠看得清,記得牢。在 實踐課的內容安排上做到重點突出、目的明確、內容合理。按照教學進度以實訓科目為線索,學生自主完成,任課教師提供輔導。學生完成所有知識學習後,利用計算機基礎測試軟體,以綜合試題的形式進行實踐學習和強化訓練,學生可自主從題庫中抽取試題, 系統自動計時,自動評分,學生可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績,而且可以知道自己做錯的題目,這樣通過成績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

  2、4理論 聯絡實際,讓興趣轉化為技能

  從生產和生活中選取一些與教學相關、生活形象的例項,能使課本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並很快地把學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起到觸類旁通,引人入勝的效果。例如:講解 網路部分知識時,問問學生平時在家上不上網,上網時瀏覽哪些網頁,用什麼下載工具進行下載,此時此刻,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上網用過的軟體,遇到的問題說出來,使學生感覺到上課學的知識就是自己在生活中的實際 應用,並不感到陌生,從而對網路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我們甚至可以利用教學知識把遊戲引入課堂,寓教學於遊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自學活動中掌握教學知識。

  2、5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係

  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輕鬆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學習,教師的微笑和態度的友善是學生最容易接納的,態度的平和能使教師逐步和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能很快喜歡你這個老師和你這門學科。教師也只有通過和學生接觸、聊天、交流,像朋友一樣跟學生談天說地,才能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亮點。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也會感覺得到教師的尊重、友愛,而當這種情感得到滿足之後,他們就會對你這個教師感興趣,進而他們會以更大的熱情來上好計算機課。

  良好的關係也會促使他們對教師更加尊重、信賴而敢於向你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答,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對於生活方面或其他方面的知識也得到了豐富和提高,這時學生會更加依賴你、信任你,也會更加喜歡學習計算機課程。二年計算機班的一位同學和我一樣喜歡玩球,球就成了我們交流、聊天的平臺,通過多次的交手與交談,我們成了朋友。同時,他學習的熱情也慢慢從課堂擴充套件到了課後。隨後,他便成了他們班計算機維護的高手,負責維護他們班其他同學的電腦。

  總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好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關鍵,也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 要不斷的培養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這需要每一位教師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建平,黃平.實施計算機情感教學培養中學生運用情感策略的能力[J].中小學計算機教學與研究,2002***5***.

  [2]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計算機教學的影響———理論與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

  [3]馮壁孫瑞英.《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5***.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