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價格競爭的相關論文

  在現代市場營銷中,商家常採用價格和非價格競爭兩種策略。非價格競爭的研究和運用,越來越受到商家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市場營銷中的非價格競爭策略》

  [關鍵詞]價格戰;利弊分析;非價格競爭;市場營銷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場場價格戰席捲全國,其激烈程度也日趨上升,企業應該面對現實,重新認識價格戰,重新認識競爭。本文從五個方面分析了價格競爭的利弊,同時提出了非價格競爭策略。

  隨著市場的演進,企業間競爭的程度日趨激烈,一場場價格戰席捲全國,其激烈程度也日趨上升。但隨著市場的成長和成熟,價格戰已難以發揮往日的威力,這迫使企業重新認識價格戰,重新認識競爭,以便採取更積極而有意義的競爭策略。

  一、價格競爭的利弊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可以分為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兩種方式。價格競爭是指企業運用價格手段,通過價格的提高、維持或降低,以及對競爭者定價或變價的靈活反應等,來與競爭者爭奪市場份額的一種競爭方式。長期以來,價格競爭一直深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重視。甚至一談到競爭,就會想到削價。在一定條件下,價格競爭是必要的。但是,把價格看成決定交易成敗的唯一因素,難免會造成價格競爭的泛濫。事實上,單純依賴價格競爭,有很多弊病:***1***價格競爭是競爭對手易於仿效的一種方式,很容易招致競爭對手以牙還牙的報復,以致兩敗俱傷,最終不能提高經濟效益,在國際貿易中還可能導致反傾銷;***2***純粹以削價為手段來招攬顧客,雖然可以吸引顧客於一時,但一旦恢復正常價格,銷售額也將隨之大大減少;***3***商品定價太低,從表現上看價格便宜,可吸引顧客,其實在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往往迫使產品或服務質量下降,以致失去買主,損害企業聲譽;***4***價格競爭往往使資金力量雄厚的大企業能繼續生存,而資金短缺、競爭能力脆弱的小企業將蒙受更多不利;***5***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是價格越便宜的商品就越有人要,主要是物有所值。因此,價格競爭必須慎重,要綜合權衡利弊。

  二、非價格競爭將成為市場營銷主流

  從市場營銷環境看,經濟、技術各方面的發展,也為非價格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經濟的發展,消費層次的提高,使得購買者的注意力並不僅僅停留在商品價格上,不再是價格越低的商品越暢銷,而是越能滿足某種特定市場需要的越好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與消費者能夠更有效地從商品自身構造包括質量、功能、商標、包裝、服務等上區別競爭商品。

  所謂非價格競爭,是指企業運用價格以外的營銷手段,使本企業產品與競爭產品相區別,並使之具備差別優勢,以推動產品銷售的競爭方式。非價格競爭策略主要有:

  1.差異化競爭策略

  與無序的價格競爭相反,差異化競爭容忍對手的存在,通過提供與競爭產品在造型、花色、效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徵的產品,來爭取消費者選購的差異,以擴大本企業產品銷售。差異化競爭策略並非無中生有,它建立在科學的市場細分基礎上,而市場細分又是建立於顧客需求的差異上。推行差異化戰略要求企業具備更成熟的營銷技巧,有足夠的實力影響和調節市場需求。同時,企業應從本行業的特點出發,選取為顧客特別重視的幾個特點,加以發揮,使本企業處於別出心裁出奇制勝的地位,從而建立差異化,形成企業別具一格的創新形象,以獲取高額利潤,創造企業效益。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把質量與別具一格混為一談,認為質量好就是別具一格;二是差異的實施對成本驅動的影響;三是過分追求差異而忽視整個價格鏈。這些都會造成企業的重大失誤。

  2.戰略聯盟

  所謂戰略聯盟,是指兩家或兩家以上公司為了達到某些共同的戰略目標而結成的一種網路式聯盟,聯盟成員各自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相互合作,共擔風險,在完成共同的戰略目標後,這種聯盟一般都會解散,其後為了新的戰略目標,公司又可能與新的合作者結成新的聯盟。戰略聯盟反映了一種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新型競爭觀念,它以一種合作的態度來對待競爭者。通過建立雙方的信任關係,實現優勢互補,藉助對方來加強各自的競爭力,在合作的基礎上展開競爭,從而不斷提高競爭的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和技術的進步。

  3.情感營銷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術、高價值、高檔次不斷增加,產品的差別化、個性化特徵越來越明顯。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不僅包括質量、價格等理性層面的理解,而且越來越強調以文化知識、個性、品位等為主要內容的情感因素,消費者的情感性消費不斷增加。現代營銷應適應消費者從“量的需求階段”和“質的需求”階段向“情感”需求階段的轉變,從設計、包裝、商標、廣告、公關、服務、環境等方面進行情感設計,把傳統經營活動引入到一個全新的情感營銷領域。對於企業家和經營者來說,應有針對性地推出產品或改變銷售方式,提供超值服務,使產品散發出來的氣氛、情感和趣味與眾不同,從而達到促銷產品的目的。

  4.商業科普競爭策略

  商業科普是以高知識含量為特徵的服務過程。它通過把商品知識傳授給顧客,使顧客產生認同,從而實現以知識創造市場。  企業通過科普活動實現以知識創造市場,是一個貫徹於經營管理活動始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採取各種形式提高營銷活動的知識含量,同顧客建立結構性的層次關係。

  商業科普的形成,應從商業科普環境、商業科普服務、商業經營科普、商業管理科普、社會公益科普等方面,提高消費者的科技素質。商業科普策略的運用,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的市場營銷有賴於產品、價值、渠道、促銷等營銷組合因素的綜合運用而不應顧此失彼。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加大營銷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來促進市場營銷,這對於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關係極大,企業的領導層在擴大營銷隊伍和研討價格競爭策略的同時,一定要轉變經營觀念,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今天,市場營銷對經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市場營銷的真實含義就在於科學地遵循企業的基本原則,快速有效地利用資訊、高新技術及其他資源。營銷,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作,是生產的繼續,企業營銷結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企業的經營觀念、經營思想、經營方法及其企業文化必須不斷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企業市場環境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社會對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需求,也產生結構性的改變,整個社會經濟已由短缺制約轉向市場制約。所以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必須加強自身結構的調整,要由依靠數量的增長轉向依靠技術進步,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不斷開拓市場,在此同時,還要講究營銷手段價格策略和售後服務。

  篇二

  《試論建築市場的價格競爭》

  [關鍵詞]建築市場;價格競爭;施工方案

  [摘要]論述了我國現階段建築市場價格競爭的現狀,並對如何贏得價格競爭的途徑進行了分析。

  在我國,建築市場的興起只是近幾年來的產物。是我國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逐步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必然結果。建築市場的蓬勃興起,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的工程建設的步伐,儘快地培養出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我們自己的施工設計隊伍來。

  參與建築市場競爭的有業主即招標人、承包商、中介組織三方。決定競爭激烈程度的因素是市場的供求關係的平衡。供求關係就是指建築市場的工程建設任務總量與承包商力量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市場競爭程度就越激烈。在這對矛盾中,工程建設任務總量受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同時又受到工程建設所需資源的制約。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工程建設任務總量決定著建築市場的競爭程度。

  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一方的承包商,如何面對眾多的競爭者,不斷獲取市場份額,求得生存和發展怎樣認識市場的競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認為市場競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格的競爭

  建築市場的價格競爭也是遵循價值規律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由工程建設的供求關係決定其工程承包的價格。由於建設行業目前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工程建設任務少而施工力量多的矛盾始終存在,所以供求關係的不平衡將可能是長期的。目前存在的工程壓價在一定意義上講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這也說明我國長期沿用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定額價的做法與市場經濟形成的波動狀態的市場價之間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迅速的轉變觀念,以市場價為導向,沿著“市場價=成本+稅金+管理費用”的思路去確定自己的工程投標價格。同時也應該看到,市場價格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價格,在不同的工程上或者在不同時期,其價格也是不同的。

  2價格競爭的途徑

  2.1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儘可能的簡化管理環節

  通過實際測算和企業內部的上下溝通,明確專案經濟責任目標,運用“壓力傳遞法”,專案管理者與施工企業訂立責任目標,在保證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降低管理成本再者是將工程成本細化到每一個可實際操作的環節上,落實到人,人人身上都有成本核算的任務,與必要的獎罰掛鉤。

  2.2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是專案降低成本的根本方法

  其主要方法有:①嚴格控制施工工期,提高施工現場的平面場地以及有效空間的利用率;採用小步距流水安排施工,及時穿插輔助作業工序;組織好詳細的材料、機械進場計劃,不能因此耽誤工期。利用合理的獎勵措施鼓勵工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加快進度等。②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把質保措施落實到每一個施工環節上,不返工不浪費就能有效的降低成本。③儘可能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的管理觀念,對成本中人工、機械、材料等要素進行必要的價值分析,採用優化的施工方案組織施工。努力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在自己的專案管理上發揮作用。④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應該大力提倡使用計算機技術,目前已經有比較好的軟體和方法。供我們參考借鑑。

  3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介紹,主要是希望喚起企業和工程專案的管理者的市場競爭意識,在我市激烈的建築市場競爭中贏得企業自身的生存和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