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成長報告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性別體質

  論文摘要:將1600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進行分類統計,篩選出214名體質狀況優秀和體質狀況較差的大學生,運用教育部統一研製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表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應激水平及心理適應水平與體質狀況呈正相關,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應激水平與體質狀況關聯度不大,心理適應水平與體質狀況呈正相關,男女人格與體質狀況均無顯著關聯;體質優秀的男女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均顯著性差異,而體質較差的女生在心理應激及心理健康部分維度上得分顯著低於體質較差的男生

  體質是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徵,它包括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心理功能水平、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展水平、心理髮育水平、適應能力等5個範疇。從體質定義來看,心理因素是體質的重要方面,但由於測量方法的爭議、精確性及難心界定等問題,心理健康與體質關係的探討長期被人忽略。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頭號題一直困擾著社會、學校和家庭。有資料表明:近年來,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自殺人數逐年上升,2002年為27起,19人死亡;2004年為68起,48人死亡;2005年,媒體報道內地大學生自殺事件達到116起;2006年則進人自殺“高發年”,增加到130起之多。因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身心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仍至產生犯罪或輕生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獨生子女、貧困大學生日益增多,大學生因學業方面、經濟方面、情感方面、人際交往方面及職業選擇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現。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重視大學生心理健的維護是一個迫切而又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本研究旨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和測試大學生體質成績的基礎上,深人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其體質狀況之間的內在聯絡,通過體質狀況水平的改變來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據。

  1研究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採取隨機分層抽樣的辦法,選取蘇州大學、常州建設高專、江蘇工業學院和常州工學院4所高校的07級男女學生各400人的體質測試成績為初樣本,對體質優生***男102人,女92人***和體質差生名***男49人,女68人***進行健康問卷調查,最後將收集到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將體質優生組的***男45人,女62人***和體質差生組的***男45人,女62人***作為最終樣本進行研究。

  1.2主要研究方法

  1.2.1專家訪談法

  向專家、學者就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測量量表的選定進行諮詢,以確保量表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1.2.2問卷調查法

  心理調查採用教育部統一研製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該系統由《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4個心理量表和相應軟體組成。

  在各校輔導員及學生幹部的幫助下,筆者親自將問卷發放到體質優生和體質差生的手中,採取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1***《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用於測量心理困擾症狀。為了減少量表名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故用此名。該量表從軀體化、焦慮、抑鬱、自卑、社交退縮、社交攻擊、性心理障礙、偏執、強迫、依賴、衝動、精神病傾向等12個維度評價大學生心理困擾狀況。

  ***2***《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共分為學習、生活、發展、社交和家庭5個維度,即從以上5個與大學生最相關的應激源評價大學生的相應應激反應,該量表還可區分正性和負性事件、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瑣事等。

  ***3***《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由人際關係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7個維度組成,用以評定大學生的適應情況。

  ***4*********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從活躍、爽直、堅韌、嚴謹、利他、重情和隨和7個維度評價大學生在人格上的差異。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體質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狀況的關係

  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往,有助於培養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團結協作等良好作風。此外,體育鍛煉可以消除、宣洩不良情緒如抑鬱、焦慮等症狀,調節心態,放鬆身心。表1表明:男子體質優生組在心理健康各維度得分上,均低於體質差生組,且在焦慮、自卑、依賴和社交退縮四個維度上呈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體質水平與大學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反,體質狀況越好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女子體質優生組除依賴這個維度上較體質差生組有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餘各維度均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女生參與體育鍛煉較少有關,也可能扣女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自身性格有關。男女體質差生在軀體化這個維度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可能與女生重視自身形態的心理因素有關,使得體質差的女生在軀體化維度較體質差的男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不同體質大學生心理應激與體質狀況的關係

  應激是由應激源引起的機體非特異性的適應性反應,這種應激反應狀態是機體適應環境的一種以心理變化為主,同時伴有生理變化的特殊反應。當代應激理論認為,適度的心理應激對於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動具有促進作用,而長期的、超過個體適應和應對能力的應激則是有害的。

  表2表明:體質優生組男生在心理應激各維度得分上均低於體質差生組,這說明體質優生組學生在心理應激方面優於體質差生組***得分越低,心理壓力越小***,且體質優生組男生較體質差生組男生在發展、正性事件和負性事件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因此,我們認為體質與心理應激呈負相關的關係,體質狀況越好,心理應激程度越小。這主要是因為體育鍛煉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提供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平衡性,從而增強大腦皮質的分析、綜合能力,並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提高適應應激的能力。

  而女生方面則表現出體質與心理應激關係的不確定性,除正性事件不同體質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其餘各維度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女生缺乏體育鍛煉有關,也可能與女生方面心理應激與體質狀況無相關性有關,尚待進一步深人研究和探討。

  男女生之間,體質差生男子組在發展度上顯著優於體質差生女子組***P<0.05***,而其餘各維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體質男女生之間的心理應激水平基本一致,不同性別之間的應激水平與體質狀況無顯著性差異。這與前人研究的結果一致。

  2.3不同體質大學生心理適應與體質狀況的關係

  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磨鍊人的意志,增強他們勇於面對困難、善於克服困難以及耐心有恆的意志品質,通過體育鍛煉,可以使人互相接觸、切磋、合作、對抗等,使得人際關係交流更為直接和廣泛,從而使參加鍛鍊的人克服孤獨感、逐步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提高靈活應變能力。表3表明:體質優秀的男女學生在心理適應和維度得分上均高於體質較差的男女學生,體質優秀男生在擇業適應、情緒適應和人際關係適應3個維度上較體質較差男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體質優秀女生在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人際關係適應4個維度上較體質較差女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不同體質男女心理適應水平無顯著性差異,表明性別對不同體質狀況和心理適應的關係無影響。

  2.4不同體質大學生人格與體質狀況的關係

  人格特徵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以外,影響智力活動和能力發展以及身心健康的那些具有動力作用的個性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的積極特徵對人具有調節、控制、補償的功能,它是介於心理應激源和情緒困擾之間起重要中介和調節作用的心理因素。表4表明:在人格量表的各維度上,除堅韌維度上,體質優秀組的男女大學生較體質較差學生呈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餘各維度均無顯著性差異。這主要是因為體質鍛鍊能培養人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有關。因此,人格與體質狀況的相關性較弱,兩者無因果聯絡。在性別方面,不同體質大學生的人格發展水平無顯著性差異。雖然人格因素並不直接影響體質,但在體育實踐中,發展個性、健全的人格心理品質,對於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3結論

  ***1***體質優秀組男生在心理健康各維度的得分均高於體質較差組,且在焦慮、自卑、依賴和社交退縮四個維度上呈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狀況呈正相關;體質優秀組女生只有在依賴這個維度上較體質較差組有顯著性差異,其餘各維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狀況的關聯度不大;男女體質差生在軀體化這個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e

  ***2***體質優生組男生在心理應激各維度得分上均低於體質差生組,且在發展、正性事件和負性事件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男生的體質狀況與心理應激呈負相關的關係,體質狀況越好,心理應激程度越小;而女生方面則表現出體質與心理應激關係的不確定性,且不同體質男女生之間的心理應激水平基本一致,不同性別之間的應激水平與體質狀況無顯著性差異。

  ***3***體質優秀的男女學生在心理適應和維度得分上均高於體質較差的男女學生,說明體質狀悅與大學生的心理適應水平呈正相關;不同體質男女心理適應水平無顯著性差異,表明性別對不同體質狀況和心理適應的關係無影響。

  ***4***人格方面,體質優秀組的男女大學生較體質較差學生呈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餘各維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人格與體質狀況的相關性較弱,兩者無因果聯絡。另外,人格與體質狀況的關係與性別無關。

  參考文獻

  1、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樊富珉,付吉元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1-03-10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追蹤觀察戴梅競,劉新軍,王蓓,張文舉,慄建民,周曼雲,鄧旭陽,郭晉林,吳映紅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8-05-20

  範文二:軍醫大學生心理健康

  論文關健詞:軍醫大學生心理健康追晾調查

  論文摘要:目的:追殊調查軍醫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從2006年5月開始,以某軍醫大學一年級學員為物件,應用UPI,SCL-90,STAI表,每隔半年對其進行心理測試一直到實習前***2008年5月***。結果:在觀察的兩年時間裡,學員的UPI,SCL-90.STAI分值均逐漸下降。結論:軍醫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心理水平不斷徉到提高,呈“臺階式”上升.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軍醫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人校後,受到軍校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的鍛鍊,心理水平發生變化。本文嘗試對其心理水平進行追蹤調查。

  一、物件與方法

  1.物件。某軍醫大學2005級全體計劃學員395名***整群抽樣***。其中男學員323名,女學員72名。專業分佈:護理25名、軍醫141名、海醫55名、藥學55名、麻30名、衛生事業管理37名和其他專業66名。平均年齡18.45歲。

  2.測試方法.使用UPI.SCL90和狀態一特質焦慮問卷***STAI***2006年5月開始,每半年對2005級學員進行測試至實習前***2008年5月***。回收有效問卷381份,有效率為100%。

  3.統計分析。使用SAS9.1.3軟體。P<0.05認為有統計學差異。由於資料不服從正態分佈或方差不齊,採用wilc-oxon秩和檢驗;多個獨立樣本兩兩比較採用Nemen”法檢驗。

  二、結果

  1.UPI部分***UPI總分***。2005級總體在5個測試點上有差異。說明2005級學員總體在觀察的兩年時間裡,心理水平得到提高***表1***,

  2005級學員總體5個測試點之間進行兩兩比較***表2***:***1***和***3***,***4***,***5***;***2***和***4***,***5***;***3***和***4***,***5***都有差異;其他任何兩個測試點之間沒有差異。從相鄰的兩個測試點來看,也只有***3***和***4***即2007年5月和2007年11月有差異。可見測試點***4***是有差異的轉折點。說明在觀察的兩年時間裡,2005級學員心理間題明顯減少,心理健康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尤其是在2007年11月。

  2.SCL-90部分***總均分及十項因子分***。2005級學員總體比較,SCL-90總均分、十項因子分在5個觀察點之間均有統計學意義***表3***,總體上隨著時間增加,SCL-90各項分值越來越小,2005級學員總體的心理水平逐步提高.

  2005級學員總體5個測試點之間兩兩比較***表4***,***1***和***2***,***3***和***4***比較,除F7外,總均分、各項因子分值均有差異;***2***和***3***比較,總均分、各項因子分值均無差異;***4***和***5***比較,除F3外,其餘各項比較均無差異。也就是說,2006年11月和2006年5月相比,2007年11月和2007年5月相比,2005級學員除恐怖外,其他心理問題均有所改善,心理水平得到提高,而2007年5月和2006年11月相比,2008年5月和2007年11月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3.STAI部分。由於焦慮是軍醫大學生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3J,本研究選擇了狀態一特質焦慮問卷***STAI***,2005級學員總體比較,狀態焦慮、特質焦慮均有統計學意義***表5***,說明焦慮水平逐步下降。

  三、討論

  1.研究物件的選擇。軍醫大學生前三年在校進行理論學習,後兩年臨床實習。由於實習點較分散,不便於進行心理教育和測量,故本研究從一年級追蹤到三年級。由於人學後第一學期安排了新訓文化課、軍體課複試,加上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學員精神壓力比較大,視心理測試為考試,各項謊分較高,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測試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所以本研究觀察點剔除了剛人校的第一個學期。每個學期也都選擇在考試相對較少的中期***5月、11月***,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

  2.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2005級學員5個觀察點的比較,UPI,SCL-90,STAI都有差異,心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說明軍醫大學生在校期間,受到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並且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心理承受能力不斷增強,適應性得到提高,因而心理問題減少,心理水平逐漸提高。軍醫大學開展持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軍醫大學生在校期間心理水平發展的規律。2005級學員總體SCL-90比較,2006年11月和2006年5月、2007年11月和2007年5月比較有差異,而2007年5月和2006年11月、2008年5月和2007年11月比較無差異***表4***軍醫大學生心理水平發展呈現一定的規律:在一定時期內出現一個高峰,此後維持此狀態處於一個平臺期,隨後心理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然後又停留在更高的平臺期。在觀察的兩年當中,心理水平提高最明顯的時間段是2007年11月。這種現象提示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是階段性上升的,不能因為某一時刻效果不明顯而否定它,開展軍醫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持之以恆。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課題組,鄭日昌,鄧麗芳,張忠華,郭召良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06-30

  2、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基於心理健康的分析李巨集翰,趙崇蓮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