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各項調查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因此,如何科學的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如何讓學生做好自我調節,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這些都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實現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

  【摘要】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研究認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高校不適應性心理問題、情緒失調下的心理問題、經濟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需要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健康課程、校園文化以及心理健康輔導機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對策

  1、前言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壓力也在逐年加重,各種問題的產生意味著對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出個更高的要求。大學是一個學生心理狀態走向成熟的時期,對學生的未來趨向起決定性作用。各項調查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因此,如何科學的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如何讓學生做好自我調節,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這些都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當代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健康更多的指的是身體沒有疾病,沒有太多的人會注意到心理健康這個課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自身認識的提高,心理健康這個課題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精英群體,在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控制、就業等方面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是在所難免的。

  2.1高校不適應性心理問題

  初進入高校,高中的學習狀態不能很好地調整,往往容易產生高校不適應性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學習方式方法沒能及時的轉變,高中學習環境中以教師負責督導與監督,學生多數在手把手教的環境下完成學習,而進入大學後學生自學佔據了很大的學習空間,教師僅僅以引導、啟發為主,學生自主性的討論與總結學習知識、獲得實踐經驗是主要的學習過程,這種環境下學生有的較難適應,出現學習的心理不適問題;另外一方面是由於自我發展目標的缺失。進入大學後學生以考大學為目標的任務依然完成,過去緊張的學習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升入大學後學生開始自我放鬆,缺乏對目標的規劃,這就使得自己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整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也出現失落。此外,學生學習競爭壓力大、學習興趣缺失、生活習慣變化等也是造成學生不適應性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2.2情緒失調下的心理問題

  進入大學後,學生的情緒出現波動,但自己不能很好地調整就容易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學生情緒的失調主要原因是學生進入大學後面臨將來就業與現實大學環境的一種矛盾審視,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的專業與預想的專業內容或方向不一致、有的學生對課程內容與現實實踐相脫節出現排斥、有的學生所向往的大學完美與大學現實不相匹配等等這些問題都與學生步入大學前預想相差甚遠,不可預料的現實與理想差距造成了學生各類情緒失調,出現消沉、失望、自卑等心理問題。

  2.3經濟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

  經濟貧困給大學身帶來的心理問題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據統計我國高校80%的經濟貧困生心理壓力較大。經濟貧困的學生長期以來處於不利的學習環境,這些學生在外圍環境的飲食、衣著、交友、購物等方面都與其他家庭經濟優越學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這些外圍環境不可避免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有的表現為自卑,貧困生對錢十分敏感,常常會因為衣著、飲食等受到其他學生的嘲笑,這就給貧困生帶來了心理上的自卑,而有的貧困生髮奮進取,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而不容易實現會出現自責等心理問題,嚴重的會出現自我封閉、自悲的心理;有的心理問題表現為自我封鎖、孤獨,經常獨來獨往,極少與其他學生、教師進行溝通,外界的環境他們很少關心,內心常常設防;有的心理問題則表現為嫉妒、焦慮,自己常常與其他學生進行對比,嫉妒經濟條件好、學習好、人緣好等比自己優越的學生,而對於自己的學習不理想以及恐懼將來找工作也會造成深度的自我焦慮。

  3、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3.1充分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治療

  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基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了無數的接班人,因此,在高校全面推廣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據教育部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科學的安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將其作為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高校,要將實施科學的教育課程作為工作的重點,要有計劃的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課程,並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和開設學生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要針對不同年紀、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學生以必修和選修的形式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突出心理課程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問題認知與解決的把握,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認識心理問題,這不僅有助於自我心理問題的預防與解決,同時對幫助其他學生也具有一定作用。

  3.2豐富校園文化

  濃郁的校園文化對於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感染和薰陶、獲得哲理的啟迪,逐步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況,使之達到健康的水平。豐富校園文化要注重對校園文化活動、學術活動、社會實踐等內容的豐富,充分利用校園場地進行策劃與宣傳,將校園的媒介如校報、板報、校園網、圖書展覽等綜合利用起來,讓學生在視覺、聽覺和觸覺上感受心理薰陶,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認知與覺悟,不斷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科學規劃自己的大學發展目標。

  3.3藉助專門心理機構幫助學生實施有效自我心理調節

  大學往往都設有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機構,該機構對於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往往很少主動去這些機構,這就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機構的效能難以發揮出來。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機構一方面需要培訓一批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志願者,讓這些志願者擔當心理問題調查與收集的作用,同時針對突出心理問題學生要及時彙報,以便心理健康機構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另外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機構要設定三級聯訊網路,通過學校心理健康輔導、院系心理健康輔導、班級心理健康輔導三級網路進行系統的收集心理問題與制定解決方案,真正讓每個學生處於心理健康關懷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李爭紅.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全景分析――2009年江蘇部分高校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J].教育理論研究,2010***6***.

  [2]郭芳.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及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J].職業時空,2011***4***.

  [3]鄭安雲,同雪莉,田兵權.當代大學生心理諮詢案例分析[M].西北大學出版社,2010***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