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在中國,最新一次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中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為 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有關部門還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中學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資料表明,青少 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疾病較成人更為嚴重。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研究全文如下:
 

  心理學上將人的能力、性格、情感等稱為構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要素,把基本要素以及人的整體的精神風貌的總和,稱為人格。而我們日常所稱的健全人格則是這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身能夠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精神風貌。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與建設的繼承者,擔負十分重大的責任,但是在成長髮展的過程中,要受到來自於社會、家庭、校園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若只注重知識教育而忽略精神方面的培養,會影響大學生的人格良好發展,本文就該問題提出自己有關意見。

  一、大學生健全人格內容與心理健康現狀

  ***一***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內容

  在人格定義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劃分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一般包括,良好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正常的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能否良好地疏導自己情緒的能力。大學生的人格健全與否,直接關係到他能否健康地成長、適應社會的挑戰等,因此大學生應該主動地進行自身人格的建設與維護,全面地發展自身的人格建設,使自身能夠平穩健全地發展。同時大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初期,自我意識的形成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因此更多時候需要學校、社會等方面的疏導與教育。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

  ***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心理健康是一個與人格健全相對的概念,我們一般將其定義為“能夠將身體、思想、情緒等多方面合理地綜合,適應周圍環境,正常進行人際交往,在工作中發揮自身價值,過積極快樂的生活”。我國大學生的主要心理狀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擁有正常的學習能力;情緒樂觀向上,思想豐富有內涵;行為意志健全;個性獨立統一;心理成長符合當時的年齡與身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成長的基礎與必要條件,也是他們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就當今調研的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將近三成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且發生過自殺等事件,在校諮詢相關問題的大學生也不斷增多。因此學校心理健康的疏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健全人格培養的作用與重要性

  ***一***發展大學生健全人格的意義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風貌與狀態,因此具備健全的人格是當今大學生應對激烈的挑戰與機遇所必須具備的特質。擁有健全的人格可以遊刃有餘地處理、完成日常的工作,並且可以很愉悅地與周邊人相處,反之可能會在工作、交際等方面產生嚴重的障礙,甚至會導致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學生人格建立健全的青年時期,要重視人格培養的教育與引導,幫助大學生建立起完善的人格,這是當今大學教育所要承擔的任務,也是全社會共同的目標。

  ***二***心理健康能夠幫助大學生健全自身人格與品質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這“三觀”對於大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支柱作用,是大學生人格建立的根基,也是大學生藉以學習為人處世道理的工具。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積極地看待週遭事物,擁有一顆始終積極向上的內心與樂觀的處世態度,這樣才能積極發展未來學習工作中應有的所有品性,這也就要求高校積極地承擔起責任,開展切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積極上進的思想與意志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學校與社會可以積極地通過心理健康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應對與敢於參與競爭的意識,鼓勵學生勇於開拓創新,不斷地提升自身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消極情緒和自身人格障礙問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適當的競爭與壓力來促進學生更快進步,以適應當今社會激烈與快速變化的環境。

  三、培養當代大學生人格的方式與途徑

  ***一***積極建立與完善心理教育組織機構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與發展的主要力量,擁有健全的人格就是對未來社會最好的貢獻。因此我們要在高等院校內建立層級式的教育結構,將學校、學院與班級三個層級做好分工,建立網狀管理方式與反饋機制,及時高效地關注有發展障礙的學生,並對其進行必要相關的教育。

  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學校心理教育部門的優勢,積極地在校園範圍內通過多種渠道來宣傳人格培養的理念與重要性;聘請優秀的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地發現大學生所存在的普遍問題,並尋求解決的方式;班級層面也要根據學校方面下達的指令與方向,積極地通過開展班會等形式向同學們宣傳學校心理疏導的方式與渠道,讓有心理問題的同學能夠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通過幾層組織的通力合作,相信可以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良好的疏導與教育作用。

  ***二***對邊緣、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況加以關注

  在學校內一些出身比較貧困、家裡曾經有個變動、身體生理存在一定缺陷的學生,都是我們所謂的邊緣與特殊群體。這個群體中心理問題的發生頻率更高,而且問題比較嚴重,因此高校的心理問題工作者一定要對這個群體給以更多地關懷。根據每個同學問題的特殊性,加以不同性質的關懷與疏導,區別對待,特殊關照,讓這些學生體會到學校與同學的親切關懷。鼓勵他們勇往直前,正視自身的缺點並且克服它們,幫助他們構建健全完美的人格與精神狀態[5]。

  ***三***構建適合大學生髮展的良好的校園環境

  大學生這個群體在一定程度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構建有利於大學生建立健全人格的校園環境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對心理輔導工作者的一大助力。通過校園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與薰陶,無形中改善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高校內的心理輔導教育應該以校園這個物質載體為根基,並在其上開展相關的教育輔助活動。

  對根基的建設尤為重要,要在學生間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通過多種方式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並對一些集中心理問題的出現儘早地加以遏制,從而推進校園良好的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建設。大學生的健全人格是高校教育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要從規章制度上保證其作用,並加大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宣傳與重視,要與日常教學工作相結合,通過積極、高效、科學的方式來輔助大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取向,使大學生能夠全面、快樂成長,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